別名
漆大姑、漆大伯、毛漆、生毛漆、癢樹棵、毛七公《全國中草藥彙編》
入藥部位
根及葉。
性味
味苦、澀,性平。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止癢。
主治
根主治腸炎,痢疾。葉外用治生漆過敏,水田皮炎,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剝落性皮炎。
相關配伍
治過敏性皮炎,毛果算盤子葉、槓板歸、千里光、鹽膚木葉各30-60克。煎水熏洗。(《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根30-60g。
外用:葉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患處。
炮製
採集加工:根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備用。葉夏秋季採集,曬乾備用或鮮用。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5米,小枝密被淡黃色、擴展的長柔毛。葉片紙質,卵形、狹卵形或寬卵形,長4-8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鈍、截形或圓形,兩面均被長柔毛,下面毛被較密;側脈每邊4-5條;葉柄長1-2毫米,被柔毛;托葉鑽狀,長3-4毫米。花單生或2-4朵簇生於葉腋內;雌花生於小枝上部,雄花則生於下部;雄花:花梗長4-6毫米;萼片6,長倒卵形,長2.5-4毫米,頂端急尖,外面被疏柔毛;雄蕊3;雌花:幾無花梗;萼片6,長圓形,長2.5-3毫米,其中3片較狹,兩面均被長柔毛;子房扁球狀,密被柔毛,4-5室,花柱合生呈圓柱狀,直立,長約1.5毫米,頂端4-5裂。蒴果扁球狀,直徑8-10毫米,具4-5條縱溝,密被長柔毛,頂端具圓柱狀稍伸長的宿存花柱。花果期幾乎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1600米山坡、山谷灌木叢中或林緣。分布於江蘇、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省區。
藥理作用
本品葉的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