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尾線蟲病

概述,病原特徵,生活史,致病作用與病變,症狀,診斷,防治,
毛尾線蟲病

概述

毛尾線蟲病,又稱鞭蟲病是毛尾目、毛尾科、毛尾屬的線蟲寄生在家畜的大腸(主要是盲腸)引起的。由於毛尾線蟲蟲體前部細,後部粗,象鞭子,所以又欲稱鞭蟲。病原主要有(綿)羊毛首線蟲,寄生在牛羊(長頸鹿、駱駝)等反芻獸的結腸和盲腸(還有球鞘、蘭氏毛尾線蟲等);豬毛尾線蟲寄生在豬、野豬、猴、人的盲腸。本病主要幼畜,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病原特徵

呈乳白色,長度約30-60毫米,蟲體外形象鞭子,前部細長,為食道部,食道由一串單細胞圍繞著;後部短粗,為體部,內有消化、生殖器官。
♂尾部彎曲,泄殖腔在蟲體末端,交合刺一根,包在交合刺鞘內。 ♀尾不彎曲,陰門位於蟲體粗細部交界處。
蟲卵腰鼓形,兩端有卵塞,卵呈棕黃色,卵殼厚,剛排出時含一個卵細胞。

生活史

蟲卵隨糞便排至外界後,在30℃以上,約經一個月發育為感染性蟲卵,感染性蟲卵含第一期幼蟲,徑口感染宿主後,發育至成熟約需1個月。
本病的流行與蛔蟲病相似。

致病作用與病變

蟲體以其細長的頭部深深刺入腸壁,造成機械性損傷,加上蟲體分泌的毒素作用,盲腸、結腸出現嚴重的卡他性炎症、出血性炎、黏膜上還可以出現壞死、潰瘍等(形成結節的情況較少)。

症狀

臨床上病畜表現為腹瀉,食慾減少,貧血,消瘦,糞中帶粘液,甚至帶血,幼畜發育受阻,甚至可導致死亡。

診斷

取糞便用浮集法檢查蟲卵,蟲卵形態特殊,呈腰鼓狀,兩端有塞。

防治

羥嘧啶: 羊5-10 mg/kg,豬2 mg/kg,口服。
另外可試用敵百蟲:豬0.1g/kg,口服,牛45-50 mg/kg,羊20-100 mg/kg,口服。
左旋咪唑 :牛羊5-11 mg/kg,口服。
預防 措施 可參考豬蛔蟲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