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山水庫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境內,皖河支流的皖水上游,屬長江水系。該水庫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水產養殖等作用,電站裝機容量2×12.5MW,設計年發電量0.4億Kw·h。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尖山水電站
- 位置:安徽省岳西縣境內
- 流經河流:皖河支流的皖水上游
- 電站裝機容量:2×12.5MW
- 作用: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作用
水庫大壩位於岳西縣城關下游毛尖山鄉境內,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02Km,水庫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6億m,毛尖山水庫原設計總庫容0.54億m,93年複測總庫容為0.475億m,水庫正常蓄水位為364.7m,死水位為345m,是一座不完全年調節水庫。
水庫樞紐建築物包括攔河大壩、右岸開敞式溢洪道、導流底孔、引水隧洞和發電廠房等。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土石混合壩,最大壩高72.7m, 壩頂長210m,底寬240m,頂寬6m。水庫大壩屬2級水工建築物,按百年洪水設計、千年洪水校核,對應的庫水位為370.25m和372.00m。溢洪道為開敞式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岸,與大壩之間有小山相隔。發電引水隧洞位於大壩左岸300m處,隧洞全長2382m,主洞段開挖直徑4.6m,破碎段和斷層帶地段用鋼筋混凝土襯砌,直徑3.6m。
工程於1958年6月開工,1959年1月壩體進行大面積填築,同年10月大壩心牆施工到頂,1960年9月水庫封孔蓄水,1962年4月大壩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在施工期間,發現心牆有多處裂縫,1963、1964兩年進行了灌漿處理;1964年下半年大壩全部竣工。大壩竣工後,1966、1973年為處理心牆裂縫再次對心牆進行灌漿;1974年對大壩下游堆石體護坡進行了翻修整理;1976年大壩加高0.7m至現在的372.7m高程;1984年在大壩上游面370m高程修建人行便道一條;1994年進行了粘土心牆與防浪牆結合部防滲處理;為保護右壩頭的安全,1994年底進行了溢洪道左導牆的加高和加長;1998年進行了大壩水平位移觀測系統的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