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名由來,地理位置,交通優勢,歷史遺蹟,自然風光,自然資源,革命傳統,
村名由來
毛家鋪是東毛鋪和西毛鋪的合稱,原名毛家鋪子。
毛家鋪位於泰山的西脈上。自東向西,由肥城的二泰山、陶山,到平陰境內的青龍山,毛家鋪就坐落在青龍山下。陶山和青龍山南面是一片平原,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曾是方圓幾百里的湖泊,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王夫差以後,棄官散財,隱形匿跡,偕西施駕扁舟,來到陶山一帶定居。他們二人勤勞智慧,在這一帶進行商貿活動,由此帶動起當地市場經濟的高度繁榮,一時間商賈雲集、購銷兩旺。至今,這裡方圓幾十里按照商號店鋪命名的村莊就有二三十個之多。如肥城縣的張店、小店、山陽鋪、西鋪,平陰縣的錢官莊、冷飯店等。毛家鋪子就是一毛性人家最先在這裡開飯鋪而得名。范蠡的墓現就在陶山腳下,這一帶的人至今還對他充滿著無限敬意。
地理位置
毛家鋪位於長清、肥城、平陰三縣交界處。由於處在泰山西脈的壟斷面上,地勢較高。山前(南)山後(北)皆是平原,毛鋪村就像大海中的島嶼,突兀而起。它的東北西三面被大山環繞,村南則緊緊靠著一條河流,河流的南面還有山。僅靠村的東南西北四山的名字分別是青龍山、鳳凰山、白虎山、錦雞山。據說,毛家鋪風水好,左青龍、右白虎、頭枕錦雞、腳蹬鳳凰。歷史上,原來是一個村莊,後被分成東西兩個行政村。東西兩村加起來到2008年,有千餘戶人家,3700多口人。是方圓百里的大村。由於這裡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外村的姑娘願意往裡嫁。毛家鋪村的姑娘不願出村,久而久之。人口越來越多。村兒也就越來越大,形成了今天這個規模。
安城鄉
交通優勢
毛家鋪自古以來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貫穿西毛鋪南北的大街就是當年魯西南平原通達濟南府乃至北京城的交通要道。和平時期這裡是南北通衢、經商旅遊的坦途;戰爭年代,這裡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塞。相傳,軍閥混戰時期,南軍和北軍在這裡打過狙擊戰,20世紀60年代修南水庫,還挖出的大量彈殼和炮皮。1948年解放濟南時,西南路的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穿過毛鋪村,開往濟南府。毛鋪人雖無緣目睹飄在濟南城頭上的紅旗,但在這些生龍活虎的解放大軍身上卻提前聆聽了勝利的號角。
處在通要道上的毛鋪村經濟非常繁榮,是過往客商歇腳打尖的主要地方,街里曾經店鋪林立。光有名有姓的店鋪就達二三十個。還有茶水館、餚子鍋、包子棚、果子鋪、雜貨店等,鼎盛時期這個村光油坊就有近30座。因為山後黃河兩岸魯北平原產大豆,運到毛鋪加工以後,再把豆油和豆餅源源不斷的銷往肥城、東平、汶上、寧陽一帶。延續至今的三八大集,把南北各路客商雲集至此,更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
歷史遺蹟
和平時期,在這條古老的驛道上經商省親的,趕考赴任的,肩挑車推,南來北往,絡繹不絕。南來的客人進村先要經過村南河流上的一座橋。橋孔仨洞為發券半圓形,橋總高不過十米,長約三十米左右,橋頭還引伸出幾棟方形橋洞,橋上石板鋪路,橋寬約五米,能行駛大馬車和汽車,橋欄為精鑿條石護欄。橋的名字叫廣濟橋,大約明代修建。雖然石條護攔早已不知去向,橋面亦被車輪勒成條條深溝,卻仍堅固如舊,顯示出先人們造橋技術的高超。
北來的行人要進毛家鋪必須先過一門樓,此門樓曰真武廟。門洞高六、七米,寬七、八米,能過大卡車。門洞用荊栝樹當梁搭建,門樓兩邊各13級石階,攀登而上,座北向南的門樓上供奉著幾尊神仙,門樓的北面長出一棵柏樹。由於門樓的遮擋,四季不見陽光,當地人命其為“無影樹”。當年“無影樹”和13級台階的門樓也是毛家鋪村有名的標誌性建築。方圓百里,只要你能說出這北門樓有幾級台階,說出那棵“無影樹”,就會被認為是地道的毛鋪村人。
這裡的古建築非常多,毛鋪村的廟宇曾經有七、八座之多。錦雞山上建有關帝廟,天堂山上有座玉皇廟,青龍山上有高高聳立的“黃氏樓”,八里溝里還有座石碑坊等等。有些建築還保存完好。大部分現已被破壞。但每個景觀都留下了一個美好而耐人尋味的故事。
就說高高矗立在青龍山上的那座“黃氏樓”吧,是村人們集資給一位“貔子精”(當地人把黃鼠狼稱“貔子”,尊稱貔先生或黃先生,故此樓稱“黃氏樓”)建的。傳說這位貔先生經常出入於毛家鋪一帶,誰家有病有災或出門有恙,他總要趕到,等把病治好,把災消除,他便消失。毛鋪的先人把他當成了大恩人,遂集資共同修建了這座“黃氏樓”。此樓就在青龍山西北面的半山腰的一天然洞(貔子洞)口處,用兩根高高的圓形石柱搭起了寬闊敞亮的前廈子,上有石桌石登。至今,虔誠的善男信女還不時送上煙火,乞求黃先生的保佑呢。
八里溝石碑坊建在天堂山前,也有段故事:毛家鋪早就有江、毛兩大姓氏。江家看上了毛家的墳地,要出重金收買,毛家豈能相讓?多次協商不成,江家無奈想此下招:修了石碑坊,上刻著望天猴。望著毛家墳地,喻“猴”吃“貓”(毛)之意。毛家豈肯待斃?在天堂山前修了一條長達十幾米的石鞭,喻“鞭”打“猴”之舉。熟料這樣一來,江、毛兩家的風水都趕跑了。跑到哪裡去了。村里老人說,跑到南方去了,要不南方出了個毛澤東,又出了個蔣(江)介石,而我們這裡卻連個省部級都沒有!這當然是戲言,但由此得到教益,村里人們有了矛盾可協商解決,不要變著法兒互相傷害,到頭來弄個兩敗俱傷。
自然風光
毛鋪的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方圓幾十里叫上名的山頭大小近二十座。由於毛鋪的山是泰山西脈在平陰南北分支的起點,他們不同的走勢,形成了一個個獨特的地貌特徵。有方峪、葫蘆頭峪、大東口、八里溝等幾個大的山峪。這些山谷的共同特點是山水相隨。路隨山勢一步一道景,十步一洞天。
自然資源
毛家鋪山上的石頭是一色的青石。這些青石非常堅韌,是蓋房、架橋、鋪路的上等石材。這裡的石頭是燒制水泥的優質材料。毛鋪村自古以來的建築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
毛鋪村的石匠有絕活:蓋房壘牆從不搭架子,這在四外八鄉匠人們的口中曾傳為美談。毛家鋪的房子石頭到頂,屋頂一般是圓木檀梁,搭上厚厚的秫秸或葦草,用灰渣覆蓋,水泥石子兒捶平,屋頂平滑寬厚,又防雨,又保溫,能晾曬和儲存糧食。
毛家鋪水多、泉多、井多。解放前,每年汛期大雨過後,便山洪暴發,沖毀大片良田,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解放後,1959年,村里調集了全公社的民工,連結錦雞山和田唐山修建了長千米、高百米的連山大壩,名曰青龍水庫。
井多也是毛鋪的特色之一。青龍山前三個相連的山峪都有泉或井。東八里溝有一“長源井”。井口幾十平米,此井水旱澇不涸,甘甜清洌,水淺時伸手可觸,水深時探繩可取。大東口的“井子峪”就因“井”而名。在青龍水庫大壩的下段一連有“壩跟井”、“家東井”、“長源井”、“大井”、“前小井”、“尹家井”等。這些井的共同待點是“旱不乾、澇不溢”。這些井基本沿著毛鋪的河床,由於水面較淺,毛鋪人吃水根本不用井繩,直接用扁擔提起即走。
“王泉”在東河邊一座古廟的院子裡,平時是一幾平方米的洞池,水清澈見底。喝了泉水的人從不拉肚子。此泉和其他泉井還有不同的是:大旱不涸,一到雨季,呈現虎噴龍吟之勢,能把整個河床灌滿。毛鋪人都知道這祥一個說法:“王泉開,淌半年,毛鋪村,用不完。”。毛鋪河的源頭就在八里溝的青龍水庫坎根,主要就是匯堵泉之水。毛鋪河水源充沛,沿村從東北蜿蜒向西南。凡所經村莊都修有溢水閘截流小水庫,豐水季節,河漫過溢水閘奔跑跳躍,順流而下,從“東毛”到“西毛”向南經“東風”過“大官”直下“大留”匯入肥城匯河,象一串晶瑩剔透的翡翠項鍊兒鑲嵌在齊魯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