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善隆

熊善隆

熊善隆(1911-1942.10.7) ,又名劉荊洲,號盛甫,山東平陰縣(濟南市平陰縣)李溝鄉胡家坡人。1929年冬,考入平陰雲門高小,1930年底考入聊城山東省立第二中學。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34年夏考入曲阜山東省第二師範學校。在進步師生幫助影響下,閱讀了許多進步書刊,努力尋求革命真理。1937年夏畢業後,到平陰縣牛角店高小任教。同年12月濟南失陷後,回到家鄉,投入抗日鬥爭。1942年10月7日壯烈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善隆
  • 別名:劉荊洲
  • 出生地:山東平陰縣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42.10.7
  • 畢業院校:曲阜山東省第二師範學校
人物生平,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1934年,熊善隆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學校。雄全察陵在學校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經常與進步師生評論時局,探求革命救國的真理。
1937年畢業後,熊善隆經人介紹到黃河北岸的牛角店高等國小任教。同年12月27日,日軍占領濟南,熊善隆所在的學校被迫解散,他毅然返鄉,以石匠身份為掩護,組織和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活動,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
1938年,中共泰西特委和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在平陰山區舉辦訓練班。在訓練班,熊善隆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熊善隆深入黃河北岸的畢莊、牛角店一帶活動,發展黨的組織。
1939年2月,為進一步發動民眾參加到抗日隊伍,加強黨對平陰山區抗日武裝的陵膠兆櫃領導,中共泰西特委在平陰山區的王樓村召開會議,建立中共平陰縣第一屆委員會。熊善隆任縣委書記,對外稱八路軍平河工作團或編輯室。
1939年春,平陰縣抗日動員委員會成立,熊善隆任主任。他和動委會其他幾位同志不畏日偽軍和頑固勢力的威脅,深入民眾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和抗日民眾團體。到1939年5月,平陰山區的抗日武裝已發展到500餘人,熊善隆在民眾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
1939年11月,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熊善隆被選為縣長。他大力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廣泛發動民眾,組織和擴大抗日武裝力量。在熊善隆的領導下,平陰縣先後成立了5個區級政權,建立基層黨支部37個,各區的農協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民眾組織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
平陰山區抗日武裝的發展,對日、偽、頑在平斷臘達陰縣的反動統治構成了很大的威脅。1941年6月,泰安、肥城和長清等七縣日偽軍5000多人,氣勢洶洶地對平陰山區進行第一次“鐵壁合圍”,妄圖一舉蕩平平陰山區抗日根據地。在分析形勢婚戰後,熊善隆帶領部隊,攻克了屯村鋪與王古店兩個日偽據點,衝出敵人的包圍圈,轉移到崑山縣(今東平縣)的銀山一帶。
1941年至1942年,日偽軍連續四次大規模“圍剿”平陰山區,熊善隆帶領全縣軍民同日偽軍進行了頑強鬥爭。
1942年,日偽軍在平陰縣推行“強化治安運動”,為粉碎敵軍的“圍剿”,平陰縣委建立聯絡站,開展對敵鬥爭。10月,熊善隆和縣委一區區長朱大全帶領幾名同志夜渡黃河,插入安城鄉土寨村,處決了罪大惡極的日寇幫凶、偽鄉長盧緒漢。由於被人告密,熊善隆一行被日軍包圍,激戰兩小時,熊善隆與朱大全灑束鴉等人一起壯烈犧牲。

英勇就義

1942年3月,日軍推行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為粉碎敵人的“圍剿”,中共平陰縣委建立聯絡線站,開展對敵鬥爭。10月7日,熊善隆和一區區長朱大全帶領5名同志,渡過黃河將罪大惡極的偽鎮長盧緒漢處決,當夜住宿錢官莊村。由於壞人告密,被敵人包圍,激戰兩小時,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與朱大全等人一起壯烈殉國。
墓地建在其家鄉李溝鄉胡坡村,2002年縣政府撥專款進行修繕、立碑,縣委、漿趨煉縣政府在碑文中高度評價了熊善隆烈士的灑歸驗功績。
墓地建在其家鄉李溝鄉胡坡村,2002年縣政府撥專款進行修繕、立碑,縣委、縣政府在碑文中高度評價了熊善隆烈士的功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