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來
毛家鋪是東毛鋪和西毛鋪的合稱,原名毛家鋪子。
毛家鋪位於
泰山的西脈上。自東向西,由
肥城的二泰山、
陶山,到
平陰境內的
青龍山,毛家鋪就坐落在青龍山下。陶山和青龍山南面是一片
平原,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曾是方圓幾百里的
湖泊,春秋末期,越國大夫
范蠡幫助
越王勾踐滅掉
吳王夫差以後,棄官散財,隱形匿跡,偕
西施駕扁舟,來到陶山一帶定居。他們二人勤勞智慧,在這一帶進行商貿活動,由此帶動起當地市場經濟的高度繁榮,一時間商賈雲集、購銷兩旺。至今,這裡方圓幾十里按照商號店鋪命名的村莊就有二三十個之多。如
肥城縣的張店、小店、山陽鋪、西鋪,
平陰縣的錢官莊、冷飯店等。毛家鋪子就是一毛性人家最先在這裡開飯鋪而得名。
范蠡的墓現就在陶山腳下,這一帶的人至今還對他充滿著無限敬意。
地理位置
毛家鋪位於
長清、
肥城、
平陰三縣交界處。由於處在
泰山西脈的壟斷面上,地勢較高。山前(南)山後(北)皆是平原,毛鋪村就像大海中的島嶼,突兀而起。它的東北西三面被大山環繞,村南則緊緊靠著一條河流,河流的南面還有山。僅靠村的東南西北四山的名字分別是青龍山、鳳凰山、白虎山、錦雞山。據說,毛家鋪風水好,左青龍、右白虎、頭枕錦雞、腳蹬鳳凰。歷史上,原來是一個村莊,後被分成東西兩個行政村。東西兩村加起來到2008年,有千餘戶人家,3700多口人。是方圓百里的大村。由於這裡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外村的姑娘願意往裡嫁。毛家鋪村的姑娘不願出村,久而久之。人口越來越多。村兒也就越來越大,形成了今天這個規模。
交通優勢
毛家鋪自古以來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貫穿西毛鋪南北的大街就是當年
魯西南平原通達
濟南府乃至
北京城的交通要道。和平時期這裡是南北通衢、經商旅遊的坦途;戰爭年代,這裡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塞。相傳,軍閥混戰時期,南軍和北軍在這裡打過狙擊戰,20世紀60年代修南水庫,還挖出的大量彈殼和炮皮。1948年解放濟南時,西南路的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穿過毛鋪村,開往
濟南府。毛鋪人雖無緣目睹飄在濟南城頭上的紅旗,但在這些生龍活虎的解放大軍身上卻提前聆聽了勝利的號角。
處在通要道上的毛鋪村經濟非常繁榮,是過往客商歇腳打尖的主要地方,街里曾經店鋪林立。光有名有姓的店鋪就達二三十個。還有茶水館、餚子鍋、包子棚、果子鋪、雜貨店等,鼎盛時期這個村光油坊就有近30座。因為山後
黃河兩岸魯北平原產大豆,運到毛鋪加工以後,再把豆油和豆餅源源不斷的銷往
肥城、
東平、汶上、
寧陽一帶。延續至今的三八大集,把南北各路客商雲集至此,更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
歷史遺蹟
和平時期,在這條古老的驛道上經商省親的,趕考赴任的,肩挑車推,南來北往,絡繹不絕。南來的客人進村先要經過村南河流上的一座橋。橋孔仨洞為發券半圓形,橋總高不過十米,長約三十米左右,橋頭還引伸出幾棟方形橋洞,橋上石板鋪路,橋寬約五米,能行駛大馬車和汽車,橋欄為精鑿條石護欄。橋的名字叫
廣濟橋,大約明代修建。雖然石條護攔早已不知去向,橋面亦被車輪勒成條條深溝,卻仍堅固如舊,顯示出先人們造橋技術的高超。
北來的行人要進毛家鋪必須先過一門樓,此門樓曰
真武廟。門洞高六、七米,寬七、八米,能過大卡車。門洞用荊栝樹當梁搭建,門樓兩邊各13級石階,攀登而上,座北向南的門樓上供奉著幾尊神仙,門樓的北面長出一棵柏樹。由於門樓的遮擋,四季不見陽光,當地人命其為“無影樹”。當年“無影樹”和13級台階的門樓也是毛家鋪村有名的標誌性建築。方圓百里,只要你能說出這北門樓有幾級台階,說出那棵“無影樹”,就會被認為是地道的毛鋪村人。
這裡的古建築非常多,毛鋪村的廟宇曾經有七、八座之多。錦雞山上建有關帝廟,天堂山上有座玉皇廟,青龍山上有高高聳立的“黃氏樓”,八里溝里還有座石碑坊等等。有些建築還保存完好。大部分現已被破壞。但每個景觀都留下了一個美好而耐人尋味的故事。
就說高高矗立在青龍山上的那座“黃氏樓”吧,是村人們集資給一位“貔子精”(當地人把黃鼠狼稱“貔子”,尊稱貔先生或黃先生,故此樓稱“黃氏樓”)建的。傳說這位貔先生經常出入於毛家鋪一帶,誰家有病有災或出門有恙,他總要趕到,等把病治好,把災消除,他便消失。毛鋪的先人把他當成了大恩人,遂集資共同修建了這座“黃氏樓”。此樓就在青龍山西北面的半山腰的一天然洞(貔子洞)口處,用兩根高高的圓形石柱搭起了寬闊敞亮的前廈子,上有石桌石登。至今,虔誠的善男信女還不時送上煙火,乞求黃先生的保佑呢。
八里溝石碑坊建在天堂山前,也有段故事:毛家鋪早就有江、毛兩大姓氏。江家看上了毛家的墳地,要出重金收買,毛家豈能相讓?多次協商不成,江家無奈想此下招:修了石碑坊,上刻著望天猴。望著毛家墳地,喻“猴”吃“貓”(毛)之意。毛家豈肯待斃?在天堂山前修了一條長達十幾米的石鞭,喻“鞭”打“猴”之舉。熟料這樣一來,江、毛兩家的風水都趕跑了。跑到哪裡去了。村里老人說,跑到南方去了,要不南方出了個毛澤東,又出了個蔣(江)介石,而我們這裡卻連個省部級都沒有!這當然是戲言,但由此得到教益,村里人們有了矛盾可協商解決,不要變著法兒互相傷害,到頭來弄個兩敗俱傷。
自然風光
毛鋪的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方圓幾十里叫上名的山頭大小近二十座。由於毛鋪的山是
泰山西脈在平陰南北分支的起點,他們不同的走勢,形成了一個個獨特的地貌特徵。有方峪、葫蘆頭峪、大東口、八里溝等幾個大的山峪。這些山谷的共同特點是山水相隨。路隨山勢一步一道景,十步一洞天。
自然資源
毛家鋪山上的石頭是一色的青石。這些青石非常堅韌,是蓋房、架橋、鋪路的上等石材。這裡的石頭是燒制水泥的優質材料。毛鋪村自古以來的建築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
毛鋪村的石匠有絕活:蓋房壘牆從不搭架子,這在四外八鄉匠人們的口中曾傳為美談。毛家鋪的房子石頭到頂,屋頂一般是圓木檀梁,搭上厚厚的秫秸或葦草,用灰渣覆蓋,水泥石子兒捶平,屋頂平滑寬厚,又防雨,又保溫,能晾曬和儲存糧食。
毛家鋪水多、泉多、井多。解放前,每年汛期大雨過後,便山洪暴發,沖毀大片良田,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解放後,1959年,村里調集了全公社的民工,連結錦雞山和田唐山修建了長千米、高百米的連山大壩,名曰青龍水庫。
井多也是毛鋪的特色之一。青龍山前三個相連的山峪都有泉或井。東八里溝有一“長源井”。井口幾十平米,此井水旱澇不涸,甘甜清洌,水淺時伸手可觸,水深時探繩可取。大東口的“井子峪”就因“井”而名。在
青龍水庫大壩的下段一連有“壩跟井”、“家東井”、“長源井”、“大井”、“前小井”、“尹家井”等。這些井的共同待點是“旱不乾、澇不溢”。這些井基本沿著毛鋪的河床,由於水面較淺,毛鋪人吃水根本不用井繩,直接用扁擔提起即走。
“
王泉”在東河邊一座古廟的院子裡,平時是一幾平方米的洞池,水清澈見底。喝了泉水的人從不拉肚子。此泉和其他泉井還有不同的是:大旱不涸,一到雨季,呈現虎噴龍吟之勢,能把整個河床灌滿。毛鋪人都知道這祥一個說法:“王泉開,淌半年,毛鋪村,用不完。”。毛鋪河的源頭就在
八里溝的
青龍水庫坎根,主要就是匯堵泉之水。毛鋪河水源充沛,沿村從東北蜿蜒向西南。凡所經村莊都修有溢水閘截流小水庫,豐水季節,河漫過溢水閘奔跑跳躍,順流而下,從“東毛”到“西毛”向南經“東風”過“大官”直下“大留”匯入肥城匯河,象一串晶瑩剔透的翡翠項鍊兒鑲嵌在齊魯大地上。
革命傳統
毛家鋪人勤勞善良、淳樸耿直、不浮躁、不張揚,有大山般的性格——厚道持重。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有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傳統。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曾是革命根據地,一大批仁人志士曾為中國的解放事業獻出熱血和生命。
朱大全、邵洪魯兩位烈士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光榮的毛鋪人的典型代表。
1938年4月,
平陰縣第一個地下黨組織便在毛鋪村建立,那時僅西毛鋪的黨員就發展到了十幾個人,民眾覺悟非常高。當時的縣委領導
谷擴如、
熊善隆等經常在這一帶居住、休整、打游擊。1941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軍結集了七個縣(寧陽、汶上、東平、長清、肥城、東阿、平陰)的日軍和偽軍4000餘人,對當時正在毛鋪村駐紮的中共縣委、縣大隊和區中隊共200餘人進行了瘋狂的“鐵壁合圍”,由於當時力量懸殊,中共方死傷慘重。後縣委很快通過修整,組織了七八個人的武工隊,緊緊依靠毛家鋪的革命力量,採取“明聚夜散”的方法,打漢奸、拔據點,迅速轉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