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室腔室繭蜂

毛室腔室繭蜂

毛室腔室繭蜂(Aulacocentrum seticella vali Achterberg et He, 1994)是繭蜂科腔室繭蜂屬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室腔室繭蜂
  • 動物界
  • 膜翅目
  • 繭蜂科
  • 亞科:長體繭蜂亞科
  • 腔室繭蜂屬
  • 分布區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廣西(融水)
  • 拉丁名:Aulacocentrum seticella vali
  • 命名者及年代:Achterberg et He, 1994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

形態特徵

♀:體長9.7mm;前翅長8.1mm。
頭:觸角51節,第3節長為第4節的1.3倍,第3、4節端前節長分別為寬的7.0、5.2和3.5倍,端節具刺;觸角長為前翅的2.0倍。背觀複眼長為上頰的9倍。上頰極短,在複眼後立即收窄,具刻點。頭頂具刻點。額非常狹,光滑,淺凹。POL:DO:OOL=9:7:4。臉長為寬的1.0倍,側方散布稀疏刻點,中央較密。唇基鼻狀隆起,與臉分界明顯,相當橫形,散生細刻點,端緣平。幕骨陷間距為至複眼間距的1.5倍。顎眼距為上顎基寬的1.1倍。上顎粗壯,強度扭曲,兩齒尖長。下顎須長為頭高的1.7倍。
胸:長為高的1.4倍。前胸背板側方具稀疏刻點,中央凹漕內具並列刻條。中胸盾片和小盾片近於光滑,散生細刻點;盾片中葉比側葉隆起,前緣弧形傾斜;盾縱溝深而完整,內具並列刻條,後方中央有一中縱脊;小盾片前溝深,內有3條縱脊。中胸側板滿布稍密刻點;胸腹側脊完整而強;基節前溝稍凹,具刻點,點距約等於點徑。後胸側板滿布粗刻點,近前緣光滑,有並列刻條,在腹方近於網皺;側板葉突尖三角形,有脊。並胸腹節表面弧形,基半具不規則密的夾點網皺或網皺,中後部有明顯橫皺。
翅:前翅r:3-SR:SR1=15:43:83;2-SR:3-SR:r-m=25:43:15;m-cu:2-SR+M=25:17;cu-a脈垂直,明顯後叉,1-CU1脈長為cu-a脈的0.8倍;亞基室端部具一無毛區,其前下方具一淡黃色長斑;第1亞盤室高約為寬的2.0倍,僅具幾根毛。後翅2-SC+R橫形,緣室基部0.4膨大成一腔室,腔室最寬處高為最窄處的9倍,室端SR脈緊靠翅緣;緣室內具均勻剛毛;1r-m:1-M:cu-a=15:17:18;cu-a脈垂直,端部稍內彎
足:前足腿節長為寬的12.4倍。後足基節具中等刻點;轉節端齒2個,呈一排;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其寬的8.7、17.0和11.4倍;脛節距長為基跗節的0.4和0.35倍。爪具基葉突。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5.0倍,近於筒形;密生細橫刻條,夾有一些刻點;在氣門前方近於光滑,在端部刻條稍向內斜。第2背板長為端寬的3.0倍,具細斜刻條。第3背板長為端寬的2.5倍,基半具細縱刻條,端半為帶毛細刻點。下生殖板密布剛毛。產卵管鞘長為前翅的1.24倍。
體色:頭部黑色;唇基及其兩側紅褐色;上顎(除端齒)、須黃色(基部煙褐色)。觸角柄節褐色,其內側及基部褐黃色;鞭節中部黃色,向端部漸褐色,向基部黑褐色。胸部紅褐色;翅基片黃褐色。腹部背板黑褐色;第1背板基部0.6及第2背板側緣黃褐色至火紅色;腹板黃色。前、中足黃褐色;後足基節至腿節紅黃色,脛節至跗節黃白色,但腿節端部0.6和脛節0.15—0.7處帶黑褐色。翅透明,稍帶煙褐色;翅痣及翅脈褐色。副痣及痣外脈黃色。
♂:與雌基本相似,中國種不同點如下:體長9.2 mm;前翅長7.7 mm;觸角51節,第3、4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5.2倍和4.0倍;背觀複眼長為上頰的12.0倍。前翅r:3-SR=13:33;後足轉節端齒3個;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5.3倍。
繭:暗褐色,紡錘形,外有一些亂絲。
寄主:已知在印度台拉登寄生於一種原葉野螟 Pachyzancla sp.(螟蛾科Pyralidae)。

分布範圍

何俊華 陳學新 馬雲:2000:國外分布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
何俊華 陳學新 馬雲:2000:國內分布
分布:廣西(融水)

生活習性

寄主:原葉野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