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簡介,是介紹我國少數名族之一的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布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嶺西的土著民族。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今稱。
毛南族簡介,是介紹我國少數名族之一的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布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嶺西的土著民族。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今稱。
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通用漢文。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區,貴州平塘縣...
毛南族簡介,是介紹我國少數名族之一的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布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嶺西的土著民族。1986年8月...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風景優美,入選“ 世界自然遺產 ”。環江縣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東南麓,東鄰融水、羅城縣,南接河池市宜州區,西...
《中國毛南族》是2012年05月01日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譚自安 等。該書介紹了毛南族的歷史沿革,毛南族的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該書出自中華民族...
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部的廣西山區,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種飯為主食。如毛南飯,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筍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後製成。是毛南族夏季的...
毛南族衣飾基本上與附近漢、壯族相同。過去,毛南族男女都喜歡穿藍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對襟衫。男子穿唐裝或琵琶上衣。婦女穿十分漂亮的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褲子...
毛南族婚俗,是指少數民族毛南族的婚俗習慣。毛南族盛行早婚甚至有未出生便由雙方父母定,一般是在六七歲便由雙方父母合命,如不相剋,便通過媒人到男女雙方說定婚禮...
《毛南族簡史》是2008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介紹了毛南族的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民族區域自治、農業、工業、交通通信、財政金融、貿易、扶貧開發、...
中國毛南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3.8萬人(1982),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的環江、河池、南丹、宜山和都安等縣。長期以來,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後因佛教、道教的...
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揚和傳承著的民間民俗文化,凝聚著廠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毛南族民俗風情》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讀者從中...
毛南族博物館位於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民俗風情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毛南族博物館位於環江城西開發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內,2010年開工建設...
唱歌是毛南族人最喜愛的文娛活動,民歌形式隨編隨唱,有晝夜連唱不停的才能。毛南族民歌有多種形式和體裁,主要根據場合、內容、對象不同而定,最常見的是“比”、...
毛南族有潭、覃、盧、蒙、韋、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數量較多,約占毛南族的70%以上,分布的地區廣,其次是覃、盧、蒙姓。...
《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概況》是2008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 。...
毛南族分龍節是毛南族祈神保佑豐收的傳統節日。於農曆夏至後的第一個辰日(龍日)前後舉行,一般活動有兩三天。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節日。...
毛難族博物館,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按廣西環江地區毛南族傳統民居建築1:1復原,由當地工匠根據本民族居住習俗和傳統建築工藝,在當地製成半成品到北京落建...
毛南族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少數散居河池、南丹等縣,有38000餘人(1982)。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無文字。多通漢語和壯語,通用漢文。...
毛南族民居,樓柱是石柱,樓內的台階是石條,“乾欄”型住房不拘一格,保留時間長久。... 毛南族民居,樓柱是石柱,樓內的台階是石條,“乾欄”型住房不拘一格,...
毛南族的"南瓜節",時在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這天。各家把收穫到家的形狀各異,桔黃色的大南瓜擺滿樓板,逐一挑選。...
毛南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毛南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毛南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
毛南族音樂有多種形式和體裁,主要根據場合、內容、對象不同而定,毛南族稱情歌叫“比”,祝賀歌謂“歡”,歌手稱為“近比”、“近歡”。...
1 機構簡介 2 現任領導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機構簡介 編輯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1] 環江...
毛南族石刻是毛南族傳統刻石工藝品。... 毛南族石刻是毛南族傳統刻石工藝品。種類有石碑、石柱、石桌、石凳、石磨、石槽、石水缸等,並以料石砌成石門、石窗、...
廣西環江縣毛南族花竹帽,是供毛南族婦女當雨具用的一種精美的手工藝品。毛南族稱花竹帽為“頂卡花”,即在帽底編織花紋的意思。該花竹帽是用當地盛產的金竹和...
毛南族儺舞,是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於2018年12月20日列入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一種傳統舞蹈。 ...
毛南族儺面具作品簡介 編輯 方振國,82歲,毛南族木質儺面具雕刻技藝傳承人之一,他1984年開始製作儺面具,距今已31年了,方老師對儺面具的雕刻有獨特的情節,要求...
《貴州毛南族傳統文化及其發展研究》是2010年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敏。...
楊哲,女,壯族,1978年12月生,廣西環江人,199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廣西區黨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毛南族特有舞種,儺面具全套共36個,按諸神性格雕刻出來,或金剛怒目,或溫文爾,或慈眉善目,極其傳神。顯出精湛的儺面雕刻技藝。它是在民間祭祀樂舞在基礎上發展...
“肥套”是毛南族還願等活動的總稱,盛行於明清之際,初為毛南族藉助儺祭祀天地自然萬物的儀式,在傳承過程中融合毛南族口頭文學、山歌、戲劇、舞蹈、音樂、打擊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