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人教版上冊第八單元第28課的課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主席在花山
- 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8課
- 時間:1948年
- 人物:毛澤東
課文簡介,原文,詞句解析,句子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分析,中心思想,寫作特點,課文結構,教學目標,教學建議,課文相關,關於花山,關於毛澤東,
課文簡介
這篇記敘了毛澤東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時的幾件事,表現了毛澤東熱愛民眾、關心民眾、和民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深刻反映了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的民眾。
原文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轉移到了花山村。在臨時借用的農家房舍里,他夜以繼日地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圖,忽然抬起頭,問警衛員:“昨天這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么沒有動靜了呢?”
警衛員說:“報告主席,為了不影響您工作,我和村長商量了,要他請鄉親們到別處碾去了。”毛主席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菸又放下了。“這怎么行?”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民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裡工作,就影響民眾的生活。昨天傍晚,我們一起散步,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台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警衛員解釋道:“這碾子一轉,對您工作干擾太大。”
毛主席遞給他一支煙,自己也點燃了一支,說:“這怎么會呢?多年的戰爭生活,使我習慣了在各種環境中工作。這樣吧,我交給你一個任務,儘快把鄉親們請到這裡碾米。”
“是”警衛員拔腿就走。
“注意,抽著煙和民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
警衛員回頭一笑:“知道了,請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長正和一個端簸箕的大娘說話。警衛員迎上去,問:“村長,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樹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攏了攏搭在耳下的頭髮:“不,俺去西頭。”說著轉身就要走。警衛員忙對村長說:“村長,是首長讓我請鄉親們來花椒樹下碾米。”村長沉思了一下,說:“這碾子一響,就得轉到天黑,怕誤首長的事呢。”警衛員再三解釋,村長才答應了,對那位大娘說:“那你就去花椒樹下碾吧。”
警衛員幫大娘端著盛滿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樹下的碾台。一會兒,陸續又來了幾個碾米的老鄉,碾台吱吱扭地轉了起來。警衛員剛回到院裡,毛主席就叫他。他走進去,毛主席把筆放下,說:“任務完成的不錯。還有一件事等著你辦。”說著,毛主席從桌上拿起一筒茶說:“你把這筒茶葉交給炊事員,讓他每天這個時候沏一桶茶水,你負責給碾米的民眾送去。”
警衛員知道,這筒茶葉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轉了幾道手才送到毛主席這裡,他一直沒捨得喝。他站在那裡,表示為難。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民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鬥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警衛員只好接過茶葉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個禮。毛主席笑著說:“快去吧,炊事員還等著你呢。”
茶沏好了,警衛員拎著清香的茶水來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涼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說:“鄉親們,來喝茶吧。”開始,鄉親們還不好意思,經他一動員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來。茶水對這山旮旯的民眾來說,確實新鮮。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叔端著一碗水,湊到警衛員跟前,說:“我說同志,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頂什麼用?”警衛員樂呵呵地說:“您老慢慢地喝吧,一會兒就喝出味道來了。”
這時候,毛主席來了,喝茶水的鄉親們紛紛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著向大家點頭,說:“要說喝茶的好處,確實不少嘛,喝了它渾身有精神,還能讓人多吃飯……”毛主席給鄉親們說起喝茶的好處,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轉到了毛主席身邊,便停了下來。
毛主席舀了兩碗茶水送到她們母女手裡,說:“你們倆歇會兒吧!”然後對警衛員說:“來,咱倆試試,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毛主席推碾子還挺在行,一邊推,一邊用笤帚往碾盤裡掃碾出來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細細端詳著毛主席,說:“這位首長,咱們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詞句解析
句子理解
(1)“這會影響民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裡工作,就影響民眾的生活。”
這是毛澤東聽了警衛員的報告後講的話。毛澤東講話的態度是嚴肅的,話語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澤東熱愛人民民眾,關心人民民眾的生活,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注意,抽著煙和民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
這是毛澤東對警衛員說的話,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毛澤東與民眾的情誼,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對警衛員的關心和教育。語氣是那樣和藹,態度是那樣誠懇。
(3)“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民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鬥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這是毛澤東說服警衛員去送茶水的一段話,其中包含三個意思:一是進行革命戰爭必須依靠民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一句,強調了人民民眾對於革命戰爭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們進行革命鬥爭也正是為人民民眾謀幸福的;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擺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認為首長、領袖的生活待遇應該不同於普通民眾。這幾句話表現了毛澤東依靠民眾,關心民眾,堅持和民眾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這是毛澤東的一貫的思想,一貫的作風。
(4)一位老人細細端詳著毛主席,說:“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這句話意味深長,表面是說由於毛澤東當時在花山,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來碾米的老人對毛澤東似曾相識,但未完全確認眼前的首長就是毛主席。深層來講,毛澤東的所言所行,和普通民眾是那樣的近、那樣的親,他就是一名普通民眾,或者說是千千萬萬普通民眾的一員,老人感到親切,似曾相識。
詞語理解
夜以繼日:用晚上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以,用來。
局面:一個時期內事情的狀態。
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狹小偏僻的地方。
操勞:辛勤勞作。
拘束:拘謹,不自然。
在行:(對某事、某行業)了解底細,富有經驗。
耽誤:因拖延或錯過時機而誤事。
石碾:用圓柱形石頭做成的粉碎糧食使用的加工工具。
課文分析
這篇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過程記敘了三件事:讓警衛員把到別處碾米的民眾請回來;派警衛員給碾米民眾送去茶水;毛澤東來到碾米民眾中交談並幫民眾推碾子。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層層深入,步步推進。讓警衛員把民眾請回來碾米,不要影響民眾正常生活,表現了毛澤東對民眾的關心。進而派警衛員每天給碾米民眾送去茶水,表現了毛澤東對民眾的體貼、愛護。最後,毛澤東來到民眾中,親手給民眾遞上茶水,幫民眾推碾子,表現了毛澤東深入民眾、和民眾打成一片的作風。
善抓細節,通過細微之處來表現毛澤東普通民眾的情懷是本文的一個特色。“昨天這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么沒動靜了呢?”“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台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這說明毛澤東十分注意體察民情,他不僅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而且惦記著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瑣事,試想,若沒有一種普通民眾的情懷,誰去管日復一日的碾米聲和村子裡有幾台碾子?“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一邊推,一邊用笤帚往碾盤裡掃碾出來的玉米碎粒。”這幾處細節描寫,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澤東普通民眾的情懷,他不僅想著民眾,而且能做、會做普通民眾所做的生活小事。
中心思想
表現了毛主席關心民眾、愛護民眾、處處為民眾著想的思想品質。
寫作特點
本文中心明確,前後內容聯繫密切,圍繞中心選擇的材料較典型。文中關心民眾碾米和給碾米的民眾送茶水這兩件事是主要的,寫得比較詳細。毛主席為解放全中國操勞則寫得比較簡略,這樣顯得主次分明,可以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
課文結構
全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毛主席轉移到花山村。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講毛主席關心民眾碾米的事。
第三段(第10至12自然段):講毛主席讓警衛員給碾米的民眾送茶水,並教育警衛員應該關心、尊重民眾。
第四段(第13自然段):講毛主席勸鄉親們喝茶和替母女倆推碾子。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毛澤東普通民眾的情懷。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描寫人物方法。
教學建議
1、本課的敘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按照課文前面“導讀”要求,安排學生自讀課文,教師重點組織學生交流討論:你從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中體會到了什麼?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時,要注意不要脫離課文,要緊緊抓住那些細節描寫,扣住具體的詞、句來體會。
2、感受毛澤東普通民眾的情懷,對學生而言是難點。教學時,教師可結合第一自然段的閱讀,簡介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那時正值解放戰爭的關鍵時期,毛主席夜以繼日地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他仍然惦記、關心普通民眾,真是難得。其二要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細細體會,如“毛主席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菸又放下了”,可引導學生抓住“皺了皺眉”、“又放下了”體會,此時毛主席可能在想什麼,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本課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教學時,可以適當拓展,布置學生蒐集毛澤東的有關資料,閱讀關於毛澤東的其他文章,以加深對毛澤東的了解,並為“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交流平台”做準備。
4、本課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較多,且大部分是不大常用的字,如“碾”、“簸箕”、“沏”、“舀”、“笤”。教學時,除讓學生反覆讀記外,還可結合有關實物,幫助學生記憶。課文中,有些方言詞,如“旮旯”,可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予以講解或布置學生通過查字(詞)典,了解詞義。
5、課文後面的“詞語盤點”仍分為“讀讀寫寫”、“讀讀記記”兩類。“詞語盤點”中的詞語均出自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應分別在各篇課文的教學中落實讀寫或讀記的任務。
課文相關
關於花山
課文中毛主席所在的“花山”是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以北的一個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領導同志從山西前往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這裡住過幾天。當時,人民解放軍已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共產黨正在積極籌劃全國的戰略決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為了召開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於1949年3月5日勝利召開,討論了中共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提出了黨在全國勝利後的總任務。
關於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11月,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