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濕奴立像,印度雕刻。公元5世紀,紅砂石,111×71×30厘米,馬土臘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毗濕奴立像
- 館藏地點:新德里國立博物館
- 類型:印度雕刻
毗濕奴立像,印度雕刻。公元5世紀,紅砂石,111×71×30厘米,馬土臘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
毗濕奴立像,印度雕刻。公元5世紀,紅砂石,111×71×30厘米,馬土臘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笈多王朝時代印度教雕刻的代表作之一。印度教大神毗濕奴頭戴豪華精緻的寶冠,捲髮垂肩,上半身袒裸,佩戴著項鍊、臂釧、聖線和花環...
印度教的保護神——毗濕奴和破壞之神——濕婆是石刻主要的刻劃對象,其中毗濕奴石像莊重威嚴,令人過目難忘。 毗濕奴造像1934年發現於泉州南教場附近,高115厘米,殘寬51厘米,應是元代泉州印度教寺的遺物。像頭帶一尖頂寶冠,兩眼下視,鼻樑高聳。寬肩細腰,有四手臂,上兩臂舉起,右手持寶輪,左手持法螺,下...
毗濕奴立像,印度雕刻。公元5世紀,紅砂石,111×71×30厘米,馬土臘出土,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藏。 中文名 毗濕奴立像 館藏地點 新德里國立博物館 類型 印度雕刻 笈多王朝時代印度教雕刻的代表作之一。印度教大神毗濕奴頭戴豪華精緻的寶冠,捲髮垂肩,上半身袒裸,佩戴著項鍊、臂釧、聖線和花環。面部造型特別是冥想的眼神...
《毗濕奴立像》、烏德耶吉里的《毗濕奴的野豬化身》、代奧格爾的《毗濕奴臥像》等,風格已逐漸從古典主義向巴洛克風格演變。笈多印度教美術拉開了中世紀印度教美術全盛時期的壯麗序幕。中世紀時代 印度中世紀 (約7~13世紀)是印度教美術的全盛時期。自笈多時代以降,佛教在印度本土日漸衰微,印度教躍居統治地位。中...
馬圖拉地區卡特拉出土的紅砂石雕刻毗濕奴立像(5世紀),面容沉靜,身材勻稱,寶冠輝煌,珠飾豪華,是笈多古典主義神像的代表作。約開鑿於402年的烏德耶吉里石窟第6窟入口的恆河女神與葉木那河女神雕像,左右外壁的浮雕,都充溢著活潑的生命感。烏德耶吉里第5窟的高浮雕嵌板《毗濕奴的野豬化身》(5世紀初),寬3.9...
代表作有《逗弄鸚鵡的藥叉女》等。笈多王朝時代(約公元4—6世紀)屬於古典主義時期,創造了純印度風格的古典主義佛像樣式之一的馬土臘式佛像。代表作有《馬土臘佛陀立像》。同時印度教造像活動也在佛像刺激下開展起來,代表作有《毗濕奴立像》。
印度教毗濕奴石雕立像 印度教大象與林伽龕狀石構件 印度教雙神與林伽龕狀石構件 印度教神與林伽龕狀石構件 印度教女神趺坐蓮龕狀石構件 印度教三角形斗拱獸面石柱頭 印度教四角斗拱蓮花石柱頭 印度教花朵式石柱頭(1)印度教花朵式石柱頭(2)印度教花朵式石柱頭(3)印度教花朵式石柱頭(4)印度教花朵式...
濕婆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濕婆)之一,林加(男根)是其最常見的化身與象徵,並立於約尼(女陰)之上,與印度文化的生殖崇拜密切相關。這方石刻中印融合,林加底座採用的是中國式捲雲紋,左側有閻浮樹裝飾,大象則戴著項鍊和腰帶,別有異域風情。大象向林加獻上花瓣的虔誠與歡快之姿,體現了對濕婆的...
這是高棉文物2014年底首次、最大規模的在華展出的第三站,民眾得以近距離觀賞世界聞名的高棉“吳哥的微笑”以及杜爾迦女神、象頭神伽內什、佛立像、毗濕奴的化身、坐在神鳥上的伐樓拿、十一面般若佛母等珍貴文物。中國和高棉的交流歷史源遠流長,在《隋書》、《新唐書》、《舊唐書》以及宋、元、明、清的...
此展品為元代文物,高63厘米,寬45厘米,厚9厘米。原碑頂作尖拱形,尖拱下浮雕兩個有飄帶的飛天,扶持著一個“聖物”,上面刻一朵蓮花。在蓮花上豎立一個十字架。碑面正中陰刻數行拉丁文字,文字左至右橫寫。現收藏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元代泉州是基督教的一個傳播中心,隸屬於北京約翰·孟德高維奴所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