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典籍,經名,又名毗尼母論。八卷,失譯。母經者,梵雲摩夷,譯曰行母,是詮顯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云行母。論藏之別名也,今為毗尼之論釋,故名毗尼母經。
佛學典籍,經名,又名毗尼母論。八卷,失譯。母經者,梵雲摩夷,譯曰行母,是詮顯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云行母。論藏之別名也,今為毗尼之論釋,故名毗尼母經。
佛學典籍,經名,又名毗尼母論。八卷,失譯。母經者,梵雲摩夷,譯曰行母,是詮顯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云行母。論藏之別名也,今為毗尼之論釋,故名毗尼...
佛學典籍,《毗尼母經》的異名,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冊。...... 佛學典籍,《毗尼母經》的異名,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冊。佛學典籍,經名,毗尼母經之異...
《毗尼母經》卷七:“波羅提提舍尼者,犯即懺悔,數犯數悔故……忘誤作,非故心作故,名波羅提提舍尼。”②《四分律》五篇之一,七聚之一。比丘有四戒,比丘尼...
《毗尼母經》說:所以為女人制八敬者,如人慾渡水先造橋船,後時雖有大水必能得渡。八敬法亦如是,怖後時壞正法故為其制耳。[7]...
部派佛教上座部的《毗尼母經》就明確提出佛法和王法“二法不可違”,一曰“佛法不可違”,二曰“轉輪聖王法不可違”, 轉輪聖王法就是王法。佛教還有多部“護...
毗尼母經卷八稱,諸比丘衣色褪脫,佛聽許染用十種色,此即法衣不僅一種赤血色衣之明證。 [1] 佛教傳入中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
佛教戒律。①輕罪的一種,犯者經懺悔可滅罪,否則據稱死後墮地獄等。《毗尼母經》卷七:“波逸提者,所犯罪微故,……此罪傷善處少,名波逸提。”《十誦律》...
《毗尼母經》卷八中說:“諸比丘衣色脫,佛聽用十種色。十種色者:一泥、二陀婆樹皮、三婆陀樹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葉、八亻去陀樹皮、...
塗香(梵 vilepana、upalepana)為古印度人的生活習慣之一。又稱塗身或塗妙香。即以香塗身,以消除體臭或熱惱。 《毗尼母經》卷五中說:“天竺土法,貴勝...
佛學術語,雜語,糞處也。即便所。象器箋二曰:“起止處者,正屙糞之處也。毗尼母經雲:上廁有二處:一者起止處,二者用水處。用水處坐起褰衣,一切如起止處...
孝又分為世間之孝與出世間之孝,供給父母衣食等為世間之孝,以佛法開導父母為出世間之孝,故毗尼母經卷二謂,若父母貧苦,應先授三歸、五戒、十善,然後施與;此...
按,依據《四分律》卷五十四、《毗尼母經》卷四等書所載,富樓那聞及五百阿羅漢舉行結集大會時,曾與五百比丘俱往王舍城會合。因此,一千之數,也許是五百羅漢加...
另據五分律第九、摩訶僧只律第十八、毗尼母經第八、薩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說是三種壞色。...
部派佛教上座部的《毗尼母經》就明確提出佛法和王法“二法不可違”,一曰“佛法不可違”,二曰“轉輪聖王法不可違”, 轉輪聖王法就是王法。佛教還有多部“護...
而《毗尼母經》卷一之五濁,立業濁而缺見濁。《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二說有十二濁,即示現劫濁、示現時濁、示現眾生濁、示現煩惱濁、示現命濁、示現三...
第六項《毗尼母經》的諸犍度 第三節 犍度部成立的過程 第一項 成立犍度的三階段 第二項 依摩得勒伽而次第成立 第三項 犍度部的不同名稱 第四節 受戒...
《佛本行集經》卷十三、《菩薩本行經》卷上、《撰集百緣經》卷四、《賢愚經》卷六、卷九、卷十三、《大莊嚴論經》卷十三、《毗尼母經》卷四、《薩婆多部...
十五、《五分律》卷一、《僧祇律》卷一),或“誦波羅提木叉”(《毗尼母經》卷六、《律二十二明了論》),或“說從解脫”(《中阿含經》卷九),皆指戒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