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bi yang)位於河南省南部,屬駐馬店市。因位於泌水之陽(山南水北為陽)而得名。面積2335平方千米,人口90多萬人。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6°C,年降水量960毫米,無霜期219天。
西漢設比陽縣,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陽縣治即今泌陽縣城。
縣內已初步形成了醫藥、化工合成、水泥、棉紡、食品、飲料、飼料加工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土特產有:泌陽花菇,黑木耳,泌陽驢肉,二鋪牛肉,馬谷田瓢梨、賈樓白雲仙桃、象河大棗、羊冊饃等。旅遊景點有銅山、白雲山,銅山湖水庫等自然環境景點和蔣莊、太子嶺、搪瓷崗等文化遺址,還有朝拜聖地盤古山,羊冊鎮華山及華山水庫。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泌陽縣
- 外文名稱:Biyang County
- 別名:泌(bei四聲)陽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河南駐馬店
- 下轄地區:3個街道辦、6個鎮、13個鄉
- 政府駐地:泌水街道辦事處、駐馬店市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7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部
- 面積:2335平方千米
- 人口:91萬
- 方言:中原官話-南魯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白雲山、銅山、銅山湖、羅漢山。蔣莊、太子嶺、搪瓷崗、關帝廟
- 機場:鄭州新鄭機場、南陽姜營機場
- 火車站:駐馬店高鐵站
- 車牌代碼:豫Q
- 行政代碼:411726
- 地形結構:三山三丘四分田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旅遊資源,城市榮譽,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泌陽縣歷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楚在其北部邊境修築長城。由今泌陽縣白雲山經付莊、象河出境,境內長約30公里,稱楚長城。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齊,韓,魏四國聯合攻楚,“夾沘而軍”,楚潰敗。盟軍取重丘(今泌陽縣付莊鄉政府駐地)。此後,泌境屬韓。
西漢
高祖五年(前202年),在今境設比陽、舞陰二縣,均隸屬南陽郡。高后八年(前180年)夏,特大水。建昭五年(前34年),南陽太守召信臣督民工建成馬仁陂(今華山水庫舊址),“灌田萬餘頃民得其利”。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境內大旱,饑荒,“民死十之七八”。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詔舞陰降,為舞陰大戶李氏拒絕.更始帝柱天將軍李寶往勸,李氏提出:“必得宛之趙熹則降”。劉玄復遣熹去舞陰,李氏遂降。是年,更始帝封李軼為舞陰王,王匡為比陽王。
東漢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封征南大將軍岑彭為舞陰侯。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女義王為舞陰公主。自此舞陰為邑。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九月,南陽春陵(今湖北)地震,波及比陽,陰,房舍倒塌,人畜有傷亡。永壽元年(155年)夏,特大洪水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與張繡戰於宛(今南陽市),曹敗退舞陰,張引兵追至被曹擊敗。十一月,張與荊州劉表聯合,攻奪舞陰,曹親率士卒復戰敗張、劉聯軍。
三國魏黃初四年(223年)春,比陽、舞陰大疫,死者甚多。景初元年(237年)九月,霪雨,傷禾稼。
東漢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封征南大將軍岑彭為舞陰侯。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女義王為舞陰公主。自此舞陰為邑。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九月,南陽春陵(今湖北)地震,波及比陽,陰,房舍倒塌,人畜有傷亡。永壽元年(155年)夏,特大洪水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與張繡戰於宛(今南陽市),曹敗退舞陰,張引兵追至被曹擊敗。十一月,張與荊州劉表聯合,攻奪舞陰,曹親率士卒復戰敗張、劉聯軍。
三國魏黃初四年(223年)春,比陽、舞陰大疫,死者甚多。景初元年(237年)九月,霪雨,傷禾稼。
兩晉
西晉永熙元年(290年)春旱,九月大水,十月淫雨連綿,秋稼受害。東晉義熙元年(405年),後秦王姚興割舞陰歸晉。東晉義熙十年(414年)春旱,五月水災,七月後大旱,河、井多乾涸。
南北朝
南朝宋元嘉年間(約445年),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范縝出生在舞陰。宋泰豫元年(472年),大陽蠻酋桓誕擁滍葉以南、沔水以北8萬餘落降北魏,北魏即於比陽設東荊州,任桓誕為東荊州刺史。北魏延興三年(473年),置江夏郡,領縣江夏(郡、縣治所均在今付莊鄉古城村)。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增置西汝南、北義陽二郡(治所均在舞陰),又僑置高邑縣(治所在今高邑)。齊建元元年(479年),北魏雍州刺史韋珍與齊將崔慧景在比陽交戰,齊軍潰敗。韋擁降民7000餘戶內遷,置城陽(治所在今泌陽縣高店鄉丁道村)等三郡。齊永明五年(487年),桓誕引魏兵萬餘人與齊將陳顯達戰於比陽南,桓敗,退守比陽。復引兵攻舞陰,齊舞陰戍主殷公愍抗擊,桓之副將張麒麟被殺,桓敗退出走,陳顯達率眾人舞陰城,協助殷戍守。永明六年(488年),齊將陳顯達率兵圍攻北魏東荊州(治今泌水鎮),樂陵鎮將韋珍憑城固守10餘日,後夜開城門出擊,齊軍潰敗。
齊建武四年(497年),北魏大舉南攻,齊派軍主鮑舉率眾助西汝南、北義陽兩郡,太守黃瑤起抗拒魏兵。次年春,齊軍全軍覆沒,鮑舉逃跑,黃瑤起被俘。自此舞陰歸北魏。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樊素安、樊秀安(一作季安)領導東荊州“蠻”人武裝起義,稱帝。次年初,樊秀安領導的一支起義軍,被東荊州刺史楊大眼所敗,樊素安被俘,起義失敗。南朝梁天監六年(507年),范縝《神滅論》問世。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酈道元任東荊州刺史。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都城發生內亂,孝靜帝命東荊州刺史馮景昭率兵人援,被東荊州民楊祖歡率眾截擊,景昭戰敗。是年北魏分為東、西魏,東荊州歸東魏。
東魏天平四年(537年)冬,西魏荊州(今襄樊市)刺史郭鸞攻東荊州,東荊州刺史慕容儼堅守200餘日,後乘間擊,郭鸞大敗。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東荊州為淮州。
隋
開皇三年(583年),廢舞陰郡為縣。開皇五年(585年),改淮州為顯州。開皇十八年(598年),廢江夏郡、縣,更名為慈丘縣。大業三年(607年),舞陰更名為顯岡。改顯州為淮安郡,下轄比陽、顯岡、慈丘、真昌(今社旗陌陂一帶)、平氏、桐柏六縣。
西晉永熙元年(290年)春旱,九月大水,十月淫雨連綿,秋稼受害。東晉義熙元年(405年),後秦王姚興割舞陰歸晉。東晉義熙十年(414年)春旱,五月水災,七月後大旱,河、井多乾涸。
南北朝
南朝宋元嘉年間(約445年),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范縝出生在舞陰。宋泰豫元年(472年),大陽蠻酋桓誕擁滍葉以南、沔水以北8萬餘落降北魏,北魏即於比陽設東荊州,任桓誕為東荊州刺史。北魏延興三年(473年),置江夏郡,領縣江夏(郡、縣治所均在今付莊鄉古城村)。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增置西汝南、北義陽二郡(治所均在舞陰),又僑置高邑縣(治所在今高邑)。齊建元元年(479年),北魏雍州刺史韋珍與齊將崔慧景在比陽交戰,齊軍潰敗。韋擁降民7000餘戶內遷,置城陽(治所在今泌陽縣高店鄉丁道村)等三郡。齊永明五年(487年),桓誕引魏兵萬餘人與齊將陳顯達戰於比陽南,桓敗,退守比陽。復引兵攻舞陰,齊舞陰戍主殷公愍抗擊,桓之副將張麒麟被殺,桓敗退出走,陳顯達率眾人舞陰城,協助殷戍守。永明六年(488年),齊將陳顯達率兵圍攻北魏東荊州(治今泌水鎮),樂陵鎮將韋珍憑城固守10餘日,後夜開城門出擊,齊軍潰敗。
齊建武四年(497年),北魏大舉南攻,齊派軍主鮑舉率眾助西汝南、北義陽兩郡,太守黃瑤起抗拒魏兵。次年春,齊軍全軍覆沒,鮑舉逃跑,黃瑤起被俘。自此舞陰歸北魏。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樊素安、樊秀安(一作季安)領導東荊州“蠻”人武裝起義,稱帝。次年初,樊秀安領導的一支起義軍,被東荊州刺史楊大眼所敗,樊素安被俘,起義失敗。南朝梁天監六年(507年),范縝《神滅論》問世。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酈道元任東荊州刺史。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都城發生內亂,孝靜帝命東荊州刺史馮景昭率兵人援,被東荊州民楊祖歡率眾截擊,景昭戰敗。是年北魏分為東、西魏,東荊州歸東魏。
東魏天平四年(537年)冬,西魏荊州(今襄樊市)刺史郭鸞攻東荊州,東荊州刺史慕容儼堅守200餘日,後乘間擊,郭鸞大敗。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東荊州為淮州。
隋
開皇三年(583年),廢舞陰郡為縣。開皇五年(585年),改淮州為顯州。開皇十八年(598年),廢江夏郡、縣,更名為慈丘縣。大業三年(607年),舞陰更名為顯岡。改顯州為淮安郡,下轄比陽、顯岡、慈丘、真昌(今社旗陌陂一帶)、平氏、桐柏六縣。
唐
武德四年(621年),改淮安郡復為顯州,置總管,領顯、北澧、純三州。武德九年(626年),廢唐州(治今湖北棗陽唐縣鎮)入顯州。貞觀元年(627年),廢顯岡,併入比陽。貞觀九年(635年),改顯州為唐州。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象河關建清真寺。開元十年(722年),遷徙河曲六州胡人萬餘至唐州落戶。同年夏,大水。天寶元年(742年),再改唐州為淮安郡。乾元二年(759年),復改淮安郡為唐州,隸山南東道,轄比陽,慈丘,平氏、桐柏、湖陽、泌陽(今唐河)、方城七縣。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彰義軍節度使吳少誠叛唐,並攻陷唐州,唐州守將張嘉瑜戰死。元和十年(815年),蔡州(今汝南)吳元濟襲唐州東界,唐派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率兵十萬進討。次年二月,被吳元濟擊敗於慈丘,嚴綬退保唐州。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命李愬為唐、隨、鄧節度使,駐節唐州。經周密部署,於是年冬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息了叛亂。中和三年(883年),黃巢義軍在馬谷田、高邑一帶活動。光化元年(898年),朱溫陷唐州。天祐三年(906年),六月移唐州治泌陽(今唐河),更名泌州,比陽以縣屬之。
五代
後周顯德三年二月(956年),廢慈丘入比陽。
宋
景德四年(1007年)夏,大水。治平元年(1064年)春旱,夏大水。紹興六年(1136年),宋與金戰於牛蹄(今板橋水庫庫區內),金軍大敗。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割唐州予金,比陽屬之。
金
太和五年(1205年),宋兵襲比陽,殺比陽副巡檢阿里恩騰嘉努。十月,再襲比陽,殺其軍事判官薩都。正大八年(1231年)一月,蒙古軍拖雷部以少數游騎雪夜襲陷比陽。
元
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改比陽縣為毗陽鎮,設巡檢司,隸唐州。天曆二年(1329年),特大旱,大飢。人死者以萬計。
明
洪武十四年(1381年),毗陽鎮復置縣,以明初唐縣之舊名——“泌陽”移此更名為泌陽縣,屬南陽府。弘治五年(1492年)冬,大雪,深數尺,人有死於饑荒者。正德元年(1506年),明廷將唐、泌129頃地賜予徽王府(府第在今禹州市)。正德三年(1508年)五月至次年正月不雨,夏酷暑,人有熱死者。
崇禎八年(1635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率部首次到達泌陽,沿途農民紛紛參加。
崇禎九年(1636年)春.境內大疫,糧價昂貴,民死甚多,田地荒蕪。
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白成率眾與南陽總兵左良玉激戰於泌陽城南關家嶺,互有傷亡。義軍離去,左軍割兩軍戰死士卒和百姓頭顱數千,佯示勝利,入城後大掠而去。
崇禎十二年(1639年),大旱,泌水竭,塘龜裂,蝗災重,秋絕收。人大飢。
崇禎十三年(1640年)特大旱,五穀絕收,野無青草,人以樹皮充飢,有人吃人者,死亡甚多。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五月初六日,農民義軍首領張獻忠率部乘雨夜克泌陽縣城,殺死知縣姚昌祚、主簿熊天倫。南陽總兵左良玉聞訊急馳泌陽“進剿”,義軍離去。
崇幀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再克泌陽縣城,擊斃知縣王世昌、主簿金國柱。建立農民政權,委康畀為泌陽縣令。
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委石維瀚為泌陽縣令。同年九月,義軍在泌陽建立的政權被顛覆,石維瀚遇害。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農民義軍“過天星”惠登相和李好率部再克泌陽縣城,捕殺官吏,焚燒官府,為石維瀚等人復仇。
是年,泌陽縣共5.8萬餘人,因天災戰亂逃亡4萬餘人。
清
順治五年(1648年)六月—一日,高邑下冰雹,其大如卵。繼而大雨連綿,田禾淹沒,房舍倒塌。泌陽河溢至縣城南門,城牆淋倒72丈。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確山泌水竭,人大飢。十二月雨雪連旬,深數尺,牲畜多死,人有凍死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夏,馬仁陂決口,南陽知府沈淵召民在已廢的馬仁陂內墾荒。
乾隆五十年(1785),大旱。
嘉慶元年(1796)十月,湖北白蓮教起義軍進入泌陽境,沿途民眾紛紛參加。
嘉慶二年(1797)三月十日夜,白蓮教義軍首領王聰兒(亦稱齊寡婦)率數千人經回龍寺,竹溝進入沙河店鎮。十一日與團練激戰一晝夜,擊斃團練頭目10餘人、鄉勇數百人。
嘉慶十八年(1813年)夏、秋大旱,秋稼顆粒未收,十二月地震。
嘉慶十九年(1814年)春,大飢,瘟疫蔓延。夏大旱,秋稼絕收。十一月大雪,人飢凍死者甚多。
道光八年(1828年)六月,大雨,泌陽河泛濫至縣城南門,園圃多毀,房塌無數。十七日午後大風,雷電震死村民二人,牛一頭,拔樹數十株。高邑鎮外一古樹,亦被大風拔起至數十丈遠。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至七月大雨,平地水深數尺,房舍多坍塌,秋禾無收。八月又大雨連旬,泌水、沙河等主要河流沿岸有84個村莊被淹,板橋東關劉集全被沖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一日,泌陽捻黨鄧韓玉等百餘人入湖北棗陽活動,被該縣兵捕獲30多名,解送河南懲辦。十月初五日,泌陽人徐應青聯合捻黨搶鹽被通緝亦進入棗陽一帶活動。
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十一日,角子山捻黨首領喬建德被官府捕殺。鹹豐六年(1856年)六月,豫捻黨首領蕭況、李太春、陳太安等五支,聯合在泌陽角子山起義,與清軍激戰於牛角嶺、馬嶺,大敗清軍。自此,聲勢日壯,擴大至萬人以上。清廷命河南巡撫英桂四路圍剿,義軍分三路迎擊,轉戰10餘州縣,攻下泌陽,殺泌陽團守郝恆太,大敗泌陽知縣鄧國梁
武德四年(621年),改淮安郡復為顯州,置總管,領顯、北澧、純三州。武德九年(626年),廢唐州(治今湖北棗陽唐縣鎮)入顯州。貞觀元年(627年),廢顯岡,併入比陽。貞觀九年(635年),改顯州為唐州。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象河關建清真寺。開元十年(722年),遷徙河曲六州胡人萬餘至唐州落戶。同年夏,大水。天寶元年(742年),再改唐州為淮安郡。乾元二年(759年),復改淮安郡為唐州,隸山南東道,轄比陽,慈丘,平氏、桐柏、湖陽、泌陽(今唐河)、方城七縣。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彰義軍節度使吳少誠叛唐,並攻陷唐州,唐州守將張嘉瑜戰死。元和十年(815年),蔡州(今汝南)吳元濟襲唐州東界,唐派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率兵十萬進討。次年二月,被吳元濟擊敗於慈丘,嚴綬退保唐州。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命李愬為唐、隨、鄧節度使,駐節唐州。經周密部署,於是年冬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息了叛亂。中和三年(883年),黃巢義軍在馬谷田、高邑一帶活動。光化元年(898年),朱溫陷唐州。天祐三年(906年),六月移唐州治泌陽(今唐河),更名泌州,比陽以縣屬之。
五代
後周顯德三年二月(956年),廢慈丘入比陽。
宋
景德四年(1007年)夏,大水。治平元年(1064年)春旱,夏大水。紹興六年(1136年),宋與金戰於牛蹄(今板橋水庫庫區內),金軍大敗。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割唐州予金,比陽屬之。
金
太和五年(1205年),宋兵襲比陽,殺比陽副巡檢阿里恩騰嘉努。十月,再襲比陽,殺其軍事判官薩都。正大八年(1231年)一月,蒙古軍拖雷部以少數游騎雪夜襲陷比陽。
元
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改比陽縣為毗陽鎮,設巡檢司,隸唐州。天曆二年(1329年),特大旱,大飢。人死者以萬計。
明
洪武十四年(1381年),毗陽鎮復置縣,以明初唐縣之舊名——“泌陽”移此更名為泌陽縣,屬南陽府。弘治五年(1492年)冬,大雪,深數尺,人有死於饑荒者。正德元年(1506年),明廷將唐、泌129頃地賜予徽王府(府第在今禹州市)。正德三年(1508年)五月至次年正月不雨,夏酷暑,人有熱死者。
崇禎八年(1635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率部首次到達泌陽,沿途農民紛紛參加。
崇禎九年(1636年)春.境內大疫,糧價昂貴,民死甚多,田地荒蕪。
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白成率眾與南陽總兵左良玉激戰於泌陽城南關家嶺,互有傷亡。義軍離去,左軍割兩軍戰死士卒和百姓頭顱數千,佯示勝利,入城後大掠而去。
崇禎十二年(1639年),大旱,泌水竭,塘龜裂,蝗災重,秋絕收。人大飢。
崇禎十三年(1640年)特大旱,五穀絕收,野無青草,人以樹皮充飢,有人吃人者,死亡甚多。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五月初六日,農民義軍首領張獻忠率部乘雨夜克泌陽縣城,殺死知縣姚昌祚、主簿熊天倫。南陽總兵左良玉聞訊急馳泌陽“進剿”,義軍離去。
崇幀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再克泌陽縣城,擊斃知縣王世昌、主簿金國柱。建立農民政權,委康畀為泌陽縣令。
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委石維瀚為泌陽縣令。同年九月,義軍在泌陽建立的政權被顛覆,石維瀚遇害。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農民義軍“過天星”惠登相和李好率部再克泌陽縣城,捕殺官吏,焚燒官府,為石維瀚等人復仇。
是年,泌陽縣共5.8萬餘人,因天災戰亂逃亡4萬餘人。
清
順治五年(1648年)六月—一日,高邑下冰雹,其大如卵。繼而大雨連綿,田禾淹沒,房舍倒塌。泌陽河溢至縣城南門,城牆淋倒72丈。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確山泌水竭,人大飢。十二月雨雪連旬,深數尺,牲畜多死,人有凍死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夏,馬仁陂決口,南陽知府沈淵召民在已廢的馬仁陂內墾荒。
乾隆五十年(1785),大旱。
嘉慶元年(1796)十月,湖北白蓮教起義軍進入泌陽境,沿途民眾紛紛參加。
嘉慶二年(1797)三月十日夜,白蓮教義軍首領王聰兒(亦稱齊寡婦)率數千人經回龍寺,竹溝進入沙河店鎮。十一日與團練激戰一晝夜,擊斃團練頭目10餘人、鄉勇數百人。
嘉慶十八年(1813年)夏、秋大旱,秋稼顆粒未收,十二月地震。
嘉慶十九年(1814年)春,大飢,瘟疫蔓延。夏大旱,秋稼絕收。十一月大雪,人飢凍死者甚多。
道光八年(1828年)六月,大雨,泌陽河泛濫至縣城南門,園圃多毀,房塌無數。十七日午後大風,雷電震死村民二人,牛一頭,拔樹數十株。高邑鎮外一古樹,亦被大風拔起至數十丈遠。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至七月大雨,平地水深數尺,房舍多坍塌,秋禾無收。八月又大雨連旬,泌水、沙河等主要河流沿岸有84個村莊被淹,板橋東關劉集全被沖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一日,泌陽捻黨鄧韓玉等百餘人入湖北棗陽活動,被該縣兵捕獲30多名,解送河南懲辦。十月初五日,泌陽人徐應青聯合捻黨搶鹽被通緝亦進入棗陽一帶活動。
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十一日,角子山捻黨首領喬建德被官府捕殺。鹹豐六年(1856年)六月,豫捻黨首領蕭況、李太春、陳太安等五支,聯合在泌陽角子山起義,與清軍激戰於牛角嶺、馬嶺,大敗清軍。自此,聲勢日壯,擴大至萬人以上。清廷命河南巡撫英桂四路圍剿,義軍分三路迎擊,轉戰10餘州縣,攻下泌陽,殺泌陽團守郝恆太,大敗泌陽知縣鄧國梁
軍隊,粉碎了圍剿,最後勝利返回角子山。
同治元年(1862年)六、七月間,太平軍三路會師中原,兩次經過泌陽,與境內捻軍互相聲援。
同治七年(1868年)閏四月,角子山捻軍張十一、李振基、花得春等聚眾數百人活動,遭清總兵崔廷桂“圍剿”,終因寡不敵眾,被捕殺害,捻軍活動被鎮壓下去。
光緒四年(1878年),天主教始傳入泌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拳(後改稱義和團)傳人泌陽,農民紛紛參加學拳術,練槍法,秘密串連,反對外國天主教傳教士和教徒。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基督教英國牧師孔好義到泌陽傳教。光緒二十七年五月,泌陽、唐河、桐柏農民數千人秘密組織“齊心會”,抗稅捐、反壓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縣人張雲卿為反抗增加田賦充作“庚子賠款”,聯合程店程意岐、唐河王集羅振傑等眾萬餘人,焚教堂、殺教徒,圍攻泌陽縣城。清廷敕河南巡撫錫良派兵鎮壓,後張雲卿、羅振傑、程意岐等被捕,不屈就義。是年,南陽、汝寧二府議定:在泌陽縣沙河店設“南、汝分府”衙門,負責泌,確、遂、舞4縣邊境民事訴訟、緝捕等。
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省咨議局成立,泌陽縣紳吳鑾軫當選為省咨議局議員。宣統三年(1911年)春,泌陽縣商會成立。是年,縣建團防營,呂勛為團防營管帶。
同治元年(1862年)六、七月間,太平軍三路會師中原,兩次經過泌陽,與境內捻軍互相聲援。
同治七年(1868年)閏四月,角子山捻軍張十一、李振基、花得春等聚眾數百人活動,遭清總兵崔廷桂“圍剿”,終因寡不敵眾,被捕殺害,捻軍活動被鎮壓下去。
光緒四年(1878年),天主教始傳入泌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拳(後改稱義和團)傳人泌陽,農民紛紛參加學拳術,練槍法,秘密串連,反對外國天主教傳教士和教徒。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基督教英國牧師孔好義到泌陽傳教。光緒二十七年五月,泌陽、唐河、桐柏農民數千人秘密組織“齊心會”,抗稅捐、反壓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縣人張雲卿為反抗增加田賦充作“庚子賠款”,聯合程店程意岐、唐河王集羅振傑等眾萬餘人,焚教堂、殺教徒,圍攻泌陽縣城。清廷敕河南巡撫錫良派兵鎮壓,後張雲卿、羅振傑、程意岐等被捕,不屈就義。是年,南陽、汝寧二府議定:在泌陽縣沙河店設“南、汝分府”衙門,負責泌,確、遂、舞4縣邊境民事訴訟、緝捕等。
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省咨議局成立,泌陽縣紳吳鑾軫當選為省咨議局議員。宣統三年(1911年)春,泌陽縣商會成立。是年,縣建團防營,呂勛為團防營管帶。
第10縱隊於1947年12月6日從河南個陽以南地區越過平漢鐵路,向桐柏地區開進,創建根據地。13日,第10縱隊於湖北應山以北漿溪店改編為桐柏軍區。軍區領導人徐子榮任第一政治委員(未到職)外,其餘由第10縱隊領導人兼任。下轄第28旅和由第29旅、第30旅組成的第1、第2、第3軍分區。14日,各部隊向指定區展開,相繼解放了桐柏、棗陽、泌陽、唐河、新野等城。建國後。初屬南陽專區,1965年改歸駐馬店專區,1969年屬駐馬店地區,2000年6月8日起屬駐馬店市。
泌陽縣原面積非常大,但歷史有三次被割。上世紀50年代給劃給確山縣兩個鄉(前城鄉、杜河鄉),60年代劃分社旗縣一個饒良區即(朱集鄉、田莊鄉、饒良鄉、苗店鄉、郭集鄉因由郭集酒廠被泌陽留下),近年被劃出三個鄉歸駐馬店(板橋、沙河店、老河鄉)。但泌陽現面積仍是臨縣舞鋼市近倍大。
行政區劃
轄17個行政村:石子村、付金川村等 | |
泌水街道辦事處 | 轄13個居委會:陳營居委會等 |
轄29個村委會:羊東村等 | |
轄21個村委會:黃莊村等 | |
轄19個村委會:春水村等 | |
轄14個村委會:高店村中管村後李莊等 | |
轄20個村委會:席崗村等 | |
轄11個村委會:高邑村等 | |
轄18個村委會:王店村、王樓村等 | |
轄18個村委會:大路莊村、彭莊村等 | |
轄13個村委會:下碑寺村、尹莊村等 | |
轄11個村委會:象河村、槐樹李村等 | |
轄14個村委會:范莊村、馬窪村等 | |
轄13個村委會:賈樓村、稻穀田村等 | |
轄10個村委會:安莊村、上周村等 | |
轄19個村委會:泰山村、趙莊村等 | |
轄22個村委會:官南村、官北村等 | |
轄14個村委會:楊集村、董莊村等 | |
轄18個村委會:侯莊村、雙廟村等 | |
賒灣鎮 | 轄17個村委會:賒灣村、沈莊村等 |
古城街道辦事處 | 轄9個居委會:古城、新興居委會等 |
花園街道辦事處 | 轄12個居(村)委會:曹莊村、東陳村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泌陽縣位於駐馬店市西南部,南接桐柏,北連方城、舞陽,西臨唐河、社旗,東交遂平、確山、驛城區。總面積233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泌陽縣地處淺山丘陵區,地勢中部高,東西低,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43%,丘陵區占41%,平原區占16%。海拔在83—983米之間,平均海拔142.1米。主要山峰168座,白雲山主峰白茅堵海拔983米,為駐馬店市最高峰,橫亘縣境中東部,北有羅漢山、五峰山,中部有雙山、三山,南部有銅山、盤古山等。
氣候
泌陽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暖溫季短,夏炎熱多雨,秋短夜涼晝熱,冬長寒冷少雪。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夏多西南風,秋至春多偏北風。據1957年置1958年水文、氣象資料統計,境內常年日照時數1758~2361小時。年平均日照時數2066.3小時,年總輻射1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4.6。1月最冷,均溫0.9℃,低端最低氣溫-17.6℃(1969年1月31日);7月最熱,均溫27.5℃,極端最高氣溫40.4℃(1959年8月23日)。年平均地面溫度17.0℃。無霜期219天,最長243天(1959年),最短195天(1972年)。年平均降水量為96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04天,最多年份140天(1964年),最少為75天(1978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850.3毫米(1975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06.4毫米(1966年)。降水時間分布不勻,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主要災害性氣候為旱、澇。
水文
泌陽為江、淮兩大水系支流上游發源地之一。縣境內河流眾多,庫塘密布,降水充沛,水資源比較豐富。大小河流共153條,多為上遊河。其中一級河二條,即泌陽河和汝河(沙河)。泌陽河西流,屬長江流域,常年河。長74.3千米,流域面積1338平方公里。汝河東流,屬淮河流域。長68千米,流域面積1110平方公里。二級河有柳河、馬谷田河、甜水河、梁河等19條,總長度463千米。泌陽河為境內最大河流,源於白雲山東麓,曲折南下,至銅山鄉鄧莊鋪折向西,與銅山南北之水同注於宋家場水庫。出水庫流向西南,經高邑又折向西,環縣城南側向西,至賒灣鎮多莊出縣境,至唐河縣源潭鎮匯入唐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有耕地134.4萬畝,宜林面積147萬畝。縣境地域寬廣,土壤資源豐富且類型多樣,土地肥沃,涵養豐富,既適應於種植一般農作物,又適宜種植特殊的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
泌陽是豫南地區重要的金屬、非金屬礦產基地。現已探明的各種礦藏43種,其中,鐵礦石儲量1000萬噸以上,花崗岩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泌陽青”可與舉世聞名的“台北青”相媲美;大理石儲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石灰岩儲量1億噸以上;蛇紋石儲量600萬噸以上;含鉀岩儲量10億噸以上,平均品位9.7%,儲量及品位均居全國第二位。特別是金紅石礦,其品位和含量被《人民日報》報導為亞洲第一,世界罕見。
森林資源
泌陽森林資源豐富,適生樹種繁多,僅以喬木、灌木為主的果樹就這200餘種。現有山林120萬畝,其中,經濟林20萬畝,薪炭林25萬畝,用材林60萬畝,防護林20萬畝,森林覆蓋率33.7%,常年林業總產值4億元。
水資源
境內有泌陽河、汝河等中等河流,有大中小型水庫76座,其中型水庫1座(銅山湖水庫)。總蓄水量10億立方米,可養殖水面12萬畝,年水產品總量2400噸,為全省之最。淡水養殖前景廣闊。
人口民族
2017年,泌陽縣人口出生率12.37‰,死亡率6.63‰,自然增長率5.75‰。年末總人口93.04萬人,常住人口67.32萬人,城鎮化率40.06%。
經濟
2017年,泌陽縣生產總值2234377萬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2308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905061萬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817009萬元,增長10.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5:39.7:35.3調整為22.9:40.5:36.6。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33055元。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菸酒類下降0.7%;衣著類上漲3.7%;居住類上漲4.6%;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5%。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996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611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12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02%,全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701萬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4080人,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359447人。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職人數37645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3500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8659人,全年共有10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763973萬元,增長12.3%。其中,國有控股投資472397萬元,增長103.2%;民間投資1038448萬元,增長-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1717萬元,增長20%(註:一產取消了“農林牧漁服務業”,列三產統計),第二產業投資788645萬元,增長-2.8%,第三產業投資710408萬元,增長40.2%。全縣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6022萬元,增長9.2%。
第一產業
2017年,泌陽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5934公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小麥種植面積66203公頃,增長0.8%。油料種植面積48229公頃,增長4%。棉花種植面積98公頃,下降10.9%。蔬菜種植面積7398公頃,下降0.1%。
全年糧食產量637856噸,比上年增長0.9%。其中,夏糧390260噸,增長4.2%;秋糧247596噸,下降4.0%。油料產量183017噸,增長9.2%。棉花產量102噸,增長17.2%。
全年肉類總產量104740噸,比上年增長5.2%。禽蛋產量29651噸,增長9.2%。奶類產量1065噸,比上年下降17.2%。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43.97萬千瓦,比上年下降2.2%。農用拖拉機69170台,比上年增加43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62276噸,比上年下降0.15%。農村用電量9441.5萬千瓦小時,增長4.8%。
第二產業
2017年,泌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3.06%,重工業增長5.27%;分所有制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股份制企業增長9.15%,;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增長8.8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84%,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9.54%。
規模以上工業中,24個工業行業有17個增加值保持正增長。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74%,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7.32%,金屬製品業增長26.10%,電器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19%,醫藥製造業增長16.3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7.99%,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21.31%。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2.47億元,比上年增長0.53%。利潤總額36.41億元,增長7.15%。稅金總額13.35億元,增長6.54%。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 116340萬元,比上年增長2%。建築業實現總產值382900萬元,增長11.4%。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為116241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4606萬千瓦時,增長54.7%;第二產業用電60952萬千瓦時,增長36.4%;第三產業用電11565萬千瓦時,增長5.5%,城鄉居民用電39118萬千瓦時,增長9%。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3.8%,規上綜合能源消費量31855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7.9%。
第三產業
2017年,泌陽縣房地產開發投資233203萬元,比上年增長3.0%。商品房銷售面積680365平方米,增長8.74%。商品房銷售額257824萬元,增長13.5%。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57631萬元,比上年增長12.7%。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49596萬元,增長12.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08035萬元,增長13.9%。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731723萬元,增長15.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25908萬元,增長10.6%。
201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23555萬元。其中,進口額1924萬元;出口額21631萬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42萬元,引進省外資金25.13億元。
國內遊客3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000萬元。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0000萬元。年末全縣共有3A級以上景區5處。年末共有星級酒店3家。
全年郵政電信業務收入40911.3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1773萬元,郵政業務總量9138.3萬元。
2017年,全縣財政總收入120256萬元,同比增長18.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039萬元,增長16.9%。全年稅收收入64439萬元,增長21.6%,其中,國內增值稅(地方部分)增長64.8%,營業稅(地方部分)下降92.6%,企業所得稅(地方40%部分)增長70.2%,個人所得稅(地方40%部分)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4275萬元,增長16.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8%,教育支出增長3.4%,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8.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下降4.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下降13.2%,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增長2.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32.3%,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7.5%。
201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001380萬元,增長12.69%。其中個人存款1556197萬元,增長20.01%。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758336萬元,增長19.50%。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49006萬元,增長-0.80%;中長期貸款餘額509330萬元,增長32.27%。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泌陽縣共有各類學校486所。其中,國小337所;普通國中學校31所;普通高中學校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稚園112所。全年各類學校招生54155人,在校生188379人,畢業生50199人;國小招生15193人,在校生86978人,畢業生13736人;普通中學招生13064人,在校生36481人,畢業生1076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993人,在校生3358人,畢業生2972人;普通高中學校招生6168人,在校生17990人,畢業生5277人。幼稚園入園18737人,在園幼兒43572人,離園17452人。“兩免一補”安排資金12529.4萬元,資助困難學生23026人次;免學雜費資金9869.2萬元,免教科書資金1348萬元,一補資金1312.2萬元。
科技
截至2017年,泌陽縣共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2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專利申請 182件,授權專利89件,發明專利擁有量2件。技術契約成交額125.5元,地震台站1個,地震遙測台網1個。
全年全縣完成產品認證企業3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0.4萬台件。
文化
截至2017年,泌陽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站)23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7.6%,電視人口覆蓋率98.5%,有線電視用戶4.0萬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
衛生
截至2017年,泌陽縣共有衛生機構431個(含個體診所),其中醫院18個(含民營醫院15個)、衛生院2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1個 ,衛生進修學校1個。全縣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240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18人,註冊護士870人;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3081張。
體育
截至2017年,泌陽縣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共獲得5枚金牌,其中冠軍賽獲得4枚,錦標賽獲得1枚。體育彩票銷售額3954萬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泌陽縣共有城鎮居民5528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37萬元,30656位農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88萬元。全年救助城鄉醫療困難民眾34590人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879萬元。
全縣共有各類福利院床位數1643張,收養1643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 22個。
交通運輸
縣城距京廣鐵路、京廣鐵路客運專線70公里、焦枝鐵路95公里、南陽姜營機場90公里。駐南、確內、泌唐、許泌、平桐、棠西六條省級公路貫穿全境,滬陝高速、焦桐高速、新陽高速穿境而過,形成以6條省道5條高速為骨架。
旅遊資源
泌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歷史傳說遺址俯拾皆是。全縣已形成“三山兩園兩水一聖地”的旅遊格局。三山,即:銅山、盤古山、白雲山。銅山以其秀、怪、奇、險而聞名,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白雲山,山勢雄偉,雲霧繚繞,奇花異草鬱鬱蔥蔥,自然繁殖野生動物30多種,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盤古山是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的地方,每年三月三廟會,陝西、湖北、安徽等地前來尋根拜祖的人數多達數十萬人。“兩園”即白雲山森林公園和銅山湖森林公園,其中銅山湖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兩水”即銅山湖、板橋水庫,銅山湖水面1.3萬畝,湖中有島,島湖相連,天水一色,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一聖地”,即焦竹園革命紀念地,是鄂豫邊省委最早所在地。此外,還有北魏石窟、楚國長城、南朝齊梁時期無神論者范縝故里等聞名遐邇。特別是發現的馬谷田鎮下河灣古冶鐵遺址,是集采、冶、鑄於一體的戰國秦漢時期的官營冶鐵遺址,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
泌陽縣烈士陵園:安葬了一百多名革命先烈。陵園免費對外開放。
銅山森林公園:以其秀、怪、奇、險而聞名,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白雲山森林公園:又名白茅堵,海拔983米,為駐馬店市最高峰。
盤古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認定的“中國盤古聖地”。
板橋水庫:1975年8月8日凌晨1時因“758”特大暴雨致大壩潰決,史稱為河南“75·8”潰壩事件。
城市榮譽
泌陽縣是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糧棉種植大縣、全國銅山優質煙生產基地縣、全國十大牲畜繁育基地縣、全國薪炭林基地縣、全國油料百強縣、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全國供港活牛基地縣、全國生豬外貿基地縣,獲“全國食用菌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著名人物
范縝,(約450~約515)中國南朝齊、梁時思想家,無神論者。字子真。南陽舞陰(今河南泌陽縣羊冊鎮古城人)人。任寧蠻主簿、尚書殿中郎、宜都太守、晉安太守。著有《神滅論》、《答曹思文難神滅神》(即《答曹舍人》)。
范雲(451~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南朝文學家。范縝從弟,子范孝才。范雲病故後,梁武帝聞訊痛哭流涕,即日御駕臨殯。死後追贈侍中、衛將軍,賜謚曰文。
焦芳(公元1434~1517年),字孟陽,明代泌陽人(今河南駐馬店地區泌陽縣城南草店人),順八年進士。大學士地位相當於丞相。正德五年五月致仕(退休)。終年83歲,是明代一位權傾朝野的高官。
趙峰,(1914——2007),河南泌陽人。趙峰是黨的九大、十大代表,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候補委員。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衛留成,男,漢族,1946年出生,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古城人,現居住在北京市。原海南省委書記兼省長、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2011在全國人大工作。
辛東方80後作家,著名詩人。
信風,本名王義亭,泌陽沙河店王老莊人。1966年生。任河南商報首席記者,特刊部主任,現任編委,總編助理。
張付中1972年出生於泌陽縣,曲胡演奏家。1989年考入南陽文化藝術學校曲胡專業。1992年畢業,到河南省曲劇團工作。現任河南省曲劇團樂隊隊長、主奏琴師,系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首席曲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