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斯壩

比阿斯壩

比阿斯壩(又稱龐壩Pong)位於印度旁遮普邦喜馬偕爾中央轄區、比阿斯(Beas)河上,距德里(Delhi)480km。工程主要用於灌溉、防洪和發電,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133m,水庫總庫容為85.7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為36萬kW,灌溉面積160萬公頃。工程於1963年開工,於1974年完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比阿斯壩
  • 英文名稱:Beas Dam
  • 別稱:龐壩Pong
比阿斯壩,樞紐布置,工程施工,

比阿斯壩

Beas Dam
壩址處控制流域面積12560平方公里,其中的770平方公里為永久集雪區。流域內平均年降雨量為1770mm,多年平均徑流量153億立方米,最大實測洪峰流量為16990立方米/秒(1974年)。萬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33600立方米/秒,平均年輸沙量為3500萬t。壩址處所記錄的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為47.8℃和0℃。水庫死庫容12億立方米,有效庫容72.9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時,面積254平方公里。
壩址基岩為砂岩、粘土頁岩和粉砂岩。呈褶皺構造。粘土頁岩成塊狀,壓實性良好,但大部分未粘結。沙岩顆粒粗,成塊狀。這些岩層在受水浸泡後強度變低。
壩址處為地震活動區,地震設計水平加速度:土石壩0.12g;水下混凝土結構0.20g;其它混凝土結構0.15g。

樞紐布置

樞紐建築物由大壩、溢洪道、灌溉引水隧洞以及發電引水隧洞和廠房組成。
心牆堆石壩壩頂長1950m,非溢流壩段長1848m,壩頂寬14m,包括上下游壓重,最大底寬826m,壩體積3550萬立方米,心牆上游坡1∶1.0,下游坡1∶0.5;大壩上游坡1∶3,中部有6.1m寬馬道,下游坡1∶2.5,中部有8.4m寬的馬道。
發電和灌溉引水隧洞均由導流隧洞改建而成,內徑均為9.15m。其中左邊兩條用作灌溉引水隧洞,右邊三條作為發電壓力管道。
兩條灌溉引水隧洞長約1340m,從溢洪道引水渠下穿過,其出口在溢洪道出口下游。進口共分成4孔,用21.3m×3.2m的閘門控制,最大水頭96.3m,每孔最大泄量226立方米/秒。
3條發電引水隧洞,在地下閘室內設有緊急事故閘門,洞室距壩軸線很近,洞長約755m,總引水流量1340立方米/秒,從壩體下穿過。
泄槽式溢洪道建於壩左端,最大泄流量12375立方米/秒。溢洪道頂部總寬102m,淨寬89m。堰頂設有6扇14.48m×10.67m的弧形閘門,溢洪道槽呈矩形,寬度逐步增加,從頂部的102m增到消力池處的213m。消力池最大單寬流量為58立方米/秒。
電站廠房總裝機36萬kW(6×6萬kW)。機組的設計淨水頭65.5m,水輪機為豎軸式混流式水輪機,轉速166.7r/min。同步發電機的額定容量為67MVA。

工程施工

工程總開挖土石方量2340萬立方米,總填築量土石方量3600萬立方米,混凝土112萬立方米,鋼材11.2萬t。
採用5條隧洞導流,洞徑9.15m,總長4780m,襯砌厚76cm,最大泄量6730立方米/秒。右部3條隧洞雖然設有3m高的混凝土攔沙壩,但導流時仍有卵石進入洞內,底拱混凝土遭到嚴重磨損,當時洞內流速為12m/s。後用噴漿和乾硬性混凝土修補。
大壩填築時,嚴格控制含水量和填築高差。心牆採用砂岩和粘土頁岩的開挖混合料,填築層厚20.3cm,用單腳碾碾壓成15.2cm厚;反濾層採用人工級配的砂卵石,粒徑不大於7.6cm,限制細顆粒含量,通200號篩孔的材料小於10%,填築層厚35.6cm,用5t振動碾碾壓4遍,上、下游壩殼採用河床砂、卵石、大卵石和漂石,最大粒徑不受限制,含砂量不超過30%,填築層厚61cm,用4t振動碾碾壓8~10遍。
主要施工機械為:1.15~5.3立方米挖土機23台,5.3~32立方米運土機械100台,推土機71台,鏟運機14台,平土機9台,羊腳碾17台,4~5t振動碾19台,灑水車3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