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為讀者提供的一個有關比較制度分析的學術性平台。《比較》站在理論前沿, 根據中國經濟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有選擇地介紹別國的經驗和教訓、轉軌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以及比較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有針對性地介紹國內外學術理論界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方案設計、政策建議和評論。
基本介紹
- 書名:比較22
- 出版社: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頁數:185頁
- ISBN:7508605780, 9787508605784
- 作者:吳敬璉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開本:16
- 品牌: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輯《比較》以當前大眾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如收入分配差距、公平與效率等為主題,探討如何以理性的視角分析、看待這些問題,如何更好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之在解決這些熱點問題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本輯《比較》仍然保持理論領先的宗旨,引介最新的經濟學理論研究成果,文章富有啟發性,貼近中國的經濟現實。
作者簡介
吳敬璉,1930年1月24日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54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聯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主要著作:《論競爭性市場體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 《計畫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 《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建設市場經濟的總體構想與方案設計》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等
圖書目錄
第二十二輯
我們到底想學什麼?
海外特稿
中國的人力資本投資
課堂筆記
政府良治、經濟發展與金融全球化
前言
金融革命對企業性質的影響
民主型公司和專制型公司:治理和股價
法和經濟學
法律制度與金融發展
改革論壇
證券監管與公司治理
CCER專欄
自然與經濟發展
比較之窗
限制掠奪之手:1880年到1930年美國城市中的腐敗和經濟成長
新書架
理解產業結構自然演進的核心概念:模組化
我們到底想學什麼?
海外特稿
中國的人力資本投資
課堂筆記
政府良治、經濟發展與金融全球化
前言
金融革命對企業性質的影響
民主型公司和專制型公司:治理和股價
法和經濟學
法律制度與金融發展
改革論壇
證券監管與公司治理
CCER專欄
自然與經濟發展
比較之窗
限制掠奪之手:1880年到1930年美國城市中的腐敗和經濟成長
新書架
理解產業結構自然演進的核心概念:模組化
文摘
書摘
政府與市場——還是要不斷重新提出的老問題
剛才魏尚進教授和白重恩教授講到中國企業改革和金融市場,我認為他
們講得非常好。關於中國的金融市場,剛才評論人童道馳博士也提到,過去
中國發行股票確實實行過額度管理。就是按照行政區劃,把首次上市的額度
分配給部門和各地政府。當時這樣做確實完全是計畫經濟思維的產物,而且
把股票發行當做一種福利和補貼。那時,給某個省下達某個額度,這個省可
能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企業上市,或者他們也不急於把盈利的企業上市。於
是,他們就把發不出工資的企業拿去上市,拿從市場上圈來的錢發工資,把
上市變成了福利措施。自然,這樣的企業很快就成為“特別處理”的(st)了
。還有的部門和地方,實在拿不出能夠包裝的企業,就把額度賣給別的部門
和地方,變成了中央給他的補貼。顯然,這樣的機制下的資本市場肯定嚴重
地先天不足。
客觀地說,中國的資本市場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不斷進步,的確進步
也非常大。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使發展了十多年的制度,已經取得的
進步有時還會走回頭路。比方說,政府到底對股票市場的指數應該承擔什麼
樣的責任?當股票指數往下跌的時候政府要不要拿出錢去托市?企業上市過程
中,經過多次的換手,有一些投資者賺了,有一些投資者賠了。由於資本市
場素質不高,賠的人可能會多於賺的人。股票市場賠錢的人多了,不滿情緒
成為主流輿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沒有責任拿出錢來賠這些人,補這些
人?而且,賠給誰、怎樣賠才能公平合理合法?我認為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托市和補貼問題不能正確處理,中國的股票市場經過十多年的風風雨雨
所教育出來的一點點對股票市場的正確認識,可能就會付之東流。
歸根結底,我們到底想學什麼?對股票市場,我個人覺得很多理解非常
不成熟。我們管理層希望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只漲不跌的股票市場,投資
者希望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只賺不賠的股票市場。地球上肯定沒有這樣的
股票市場。別的星球上有沒有?我不知道。我覺得如果這些認識還是停留在
這種不成熟的階段,中國的股票市場今後還要走一段漫長的曲折的道路。
剛才約翰·薩頓(John Sutton)講了產業政策的問題,我也很有感觸。
他講一個產業政策的作用可能幾十年以後才能看出來。我覺得,產業政策能
否見效,主要是看有沒有比較成熟的市場基礎和產權基礎;還要看政府的職
能有沒有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律。
在我看來,中國的產業政策的效果,有時候並不見得需要幾十年,也可
能幾年就看出它的無能和失誤。已故的中國經濟學家桂世鏞曾經是我的領導
,他後半輩子主要是在國家計委工作。他生前,大概是1997年,曾對我深有
感觸地說,“我在國家計委工作這么多年,對有些事情有很深的感受。比方
說,過去認為中國人永遠不能用空調,中國人永遠不能發展易拉罐,中國人
更不能人人有汽車。當時認為幾乎是應該鑄成個鐵牌子,插在計委門口的,
認為這是要後人永遠遵循的鐵的規律。用鐵鑄成個牌子,鐵卷丹書,以後永
不討論。現在想起來多么荒謬。”
那些年,每年要出厚厚的一本產業政策,每年還要發無數的紅頭檔案。
我清楚記得,曾經發過不準發展易拉罐的檔案,不準發展鋁合金門窗的檔案
,不準發展空調的檔案,不準發展家用汽車的檔案,不準這樣那樣的檔案不
少。現在看來,檔案當然是沒有取得實際效果。
作為官員如果坐在辦公室里去計算,確實覺得這些是不可能發展的。比
方說易拉罐,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幾十億美元。官員們這樣計算,如果
中國發展易拉罐,早期的易拉罐是要用進口的鋁薄板的,人人消費易拉罐,
國家的外匯怎么可能用來買鋁薄板?再比方說空調,坐在辦公室就可能想,
大家都用空調,那要多少電?建電廠的錢在哪裡?建了電廠要挖多少煤?建煤
礦的錢又在哪裡?建了煤礦,要建多少鐵路才能把煤運到電廠?又要多少錢建
設輸變電線路把電送出去?生產空調當時需要進口壓縮機,外匯從哪兒來?然
後中國人的收入,什麼時候才可以買得起空調?建了空調廠以後,空調賣給
誰?坐在辦公室里的官員,即使有再豐富的想像力,也永遠想不到現在城市
家庭空調是如此普及,想不到中國人很快就喝上易拉罐的飲料,在大城市,
家用汽車也有相當的普及率了。
所以我覺得可能還是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市場以後,政府有了一個比較好
的管理理念以後,產業政策才可能起一點點補充市場不足的作用。在這些條
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把產業政策作用估計過高,而且無所不包,可能要不了
幾年就能看出它的錯誤,並且為此付出代價。
P.5-6
政府與市場——還是要不斷重新提出的老問題
剛才魏尚進教授和白重恩教授講到中國企業改革和金融市場,我認為他
們講得非常好。關於中國的金融市場,剛才評論人童道馳博士也提到,過去
中國發行股票確實實行過額度管理。就是按照行政區劃,把首次上市的額度
分配給部門和各地政府。當時這樣做確實完全是計畫經濟思維的產物,而且
把股票發行當做一種福利和補貼。那時,給某個省下達某個額度,這個省可
能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企業上市,或者他們也不急於把盈利的企業上市。於
是,他們就把發不出工資的企業拿去上市,拿從市場上圈來的錢發工資,把
上市變成了福利措施。自然,這樣的企業很快就成為“特別處理”的(st)了
。還有的部門和地方,實在拿不出能夠包裝的企業,就把額度賣給別的部門
和地方,變成了中央給他的補貼。顯然,這樣的機制下的資本市場肯定嚴重
地先天不足。
客觀地說,中國的資本市場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不斷進步,的確進步
也非常大。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使發展了十多年的制度,已經取得的
進步有時還會走回頭路。比方說,政府到底對股票市場的指數應該承擔什麼
樣的責任?當股票指數往下跌的時候政府要不要拿出錢去托市?企業上市過程
中,經過多次的換手,有一些投資者賺了,有一些投資者賠了。由於資本市
場素質不高,賠的人可能會多於賺的人。股票市場賠錢的人多了,不滿情緒
成為主流輿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沒有責任拿出錢來賠這些人,補這些
人?而且,賠給誰、怎樣賠才能公平合理合法?我認為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托市和補貼問題不能正確處理,中國的股票市場經過十多年的風風雨雨
所教育出來的一點點對股票市場的正確認識,可能就會付之東流。
歸根結底,我們到底想學什麼?對股票市場,我個人覺得很多理解非常
不成熟。我們管理層希望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只漲不跌的股票市場,投資
者希望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只賺不賠的股票市場。地球上肯定沒有這樣的
股票市場。別的星球上有沒有?我不知道。我覺得如果這些認識還是停留在
這種不成熟的階段,中國的股票市場今後還要走一段漫長的曲折的道路。
剛才約翰·薩頓(John Sutton)講了產業政策的問題,我也很有感觸。
他講一個產業政策的作用可能幾十年以後才能看出來。我覺得,產業政策能
否見效,主要是看有沒有比較成熟的市場基礎和產權基礎;還要看政府的職
能有沒有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律。
在我看來,中國的產業政策的效果,有時候並不見得需要幾十年,也可
能幾年就看出它的無能和失誤。已故的中國經濟學家桂世鏞曾經是我的領導
,他後半輩子主要是在國家計委工作。他生前,大概是1997年,曾對我深有
感觸地說,“我在國家計委工作這么多年,對有些事情有很深的感受。比方
說,過去認為中國人永遠不能用空調,中國人永遠不能發展易拉罐,中國人
更不能人人有汽車。當時認為幾乎是應該鑄成個鐵牌子,插在計委門口的,
認為這是要後人永遠遵循的鐵的規律。用鐵鑄成個牌子,鐵卷丹書,以後永
不討論。現在想起來多么荒謬。”
那些年,每年要出厚厚的一本產業政策,每年還要發無數的紅頭檔案。
我清楚記得,曾經發過不準發展易拉罐的檔案,不準發展鋁合金門窗的檔案
,不準發展空調的檔案,不準發展家用汽車的檔案,不準這樣那樣的檔案不
少。現在看來,檔案當然是沒有取得實際效果。
作為官員如果坐在辦公室里去計算,確實覺得這些是不可能發展的。比
方說易拉罐,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幾十億美元。官員們這樣計算,如果
中國發展易拉罐,早期的易拉罐是要用進口的鋁薄板的,人人消費易拉罐,
國家的外匯怎么可能用來買鋁薄板?再比方說空調,坐在辦公室就可能想,
大家都用空調,那要多少電?建電廠的錢在哪裡?建了電廠要挖多少煤?建煤
礦的錢又在哪裡?建了煤礦,要建多少鐵路才能把煤運到電廠?又要多少錢建
設輸變電線路把電送出去?生產空調當時需要進口壓縮機,外匯從哪兒來?然
後中國人的收入,什麼時候才可以買得起空調?建了空調廠以後,空調賣給
誰?坐在辦公室里的官員,即使有再豐富的想像力,也永遠想不到現在城市
家庭空調是如此普及,想不到中國人很快就喝上易拉罐的飲料,在大城市,
家用汽車也有相當的普及率了。
所以我覺得可能還是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市場以後,政府有了一個比較好
的管理理念以後,產業政策才可能起一點點補充市場不足的作用。在這些條
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把產業政策作用估計過高,而且無所不包,可能要不了
幾年就能看出它的錯誤,並且為此付出代價。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