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

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

《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是2008-12-01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建順

基本介紹

  • 書名: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
  • 作者:楊建順
  • ISBN:9787300101620
  • 類別法律/理論法學
  • 頁數:360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憲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較行政法研究所系列叢書。2007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較行政法研究所舉辦的第二屆比較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該研討會緊扣當時中國各界所普遍關注、目前舉國上下正在致力研究和推進的民生課題,圍繞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和相關領域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比較研究,注重借鑑和吸取域外的制度經驗與研究成果,並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給付行政法體系的構建,為“社會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法理支撐,為中國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相應的行政法理論和法制度的支持,從而有助於推動中國和諧社會的實現。
我們從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選取了22篇,整合彙編為《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這是我們在《比較行政法——方法、規制與程式》這個“嶄新的開始”和“令人歡欣鼓舞的起點”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作者簡介

楊建順,男,1963年生,山東招遠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比較行政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行政法學會副會長,日本國一橋大學法學博士。
代表著作:《日本行政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規制與權利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代表譯作:《日本行政法》(【日】南博方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舊]鹽野宏著,姜明安審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行政法I[第四版]行政法總論》(【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行政法Ⅱ【第四版】行政救濟法》(【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行政法Ⅲ【第三版】行政組織法》([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論文:《憲政與法治行政的課題一一憲法與行政法學領域的“現代性”問題研究》,載《人大法律評論》,2001年卷第1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關於行政執行權力配置的思考》,載《人民法院報》,2002-08-12;《論危機管理中的權力配置與責任機制》,載《法學家》,2003(4);《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1);《論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及其制度支撐》,載《中國法學》,2006(6)。
代表譯文:《行政訴訟中和解的法理》(上、下)([日]南博方著),載《環球法律評論》,2001年舂季號(2001年3月)、冬季號(2001年11月)。
·查看全部>>

目錄

給付行政法原理
論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現手段
給付行政下行政給付範圍的擴張
行政給付的“法化”與“法治化”
風險社會中的給付行政與法治
行政給付受領權的權利性——以社會保障行政為例
論給付行政的界限
福爾斯托霍夫給付行政理論的反民主傾向及其批判
法律保留原則在我國給付行政領域的實踐及意蘊——以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分析對象
論支配給付行政的若干法原則——以人權保障為視角
給付行政中的國家輔助性原則
給付行政的諸領域
給付行政中的警察權力
日本住宅政策管窺——從居住權保障角度的序論性考察
從國有財產到社會公共財產——中國未來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論公物的公共目的性——兼從公物法理思考物權法
公營住宅受給權的性質——以日本為例
論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完善
農地徵收中的財產和福利
美國社會保障行政中的行政法官
名著精譯
福利改革之後正當程式保護的重要性:
紐約市的故事
社會福利中的裁量:
法治的不安定地位
福利“權”、法律與裁量
社會保障改革的憲政論
進路
附錄《比較行政法》文叢及約稿函
·收起全部<<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形成了中國“近代以來最長的繁榮期”,被許多專家稱為中國模式,也令許多已開發國家驚嘆不已,甚至出現了歐美許多國家排斥中國貨、擔憂其地位被“中國製造”所取代而焦躁不安、蠢蠢欲動,與其所一貫主張、標榜的全球化理念極不相稱的不和諧現象。這些現象都從某種程度上反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表明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已經開始覺醒,表明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已經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在許多領域或者方面也的確存在或者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甚至是嚴重的問題。例如,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出現了國民收入低水平下的“流動性過剩”,社會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嚴重,甚至出現了“二次分配”的逆向調節,尤其是中國的房地產領域的制度安排和適用過程,被公認為“當今中國城市最大的不和諧因素”。在民生領域,不僅有被公眾稱為“新三座大山”的高房價、上學難和看病貴這三大難題,而且還出現了失業者增加、就業壓力加大等棘手問題。①
新一屆中央領導上任伊始,就看到了這些問題的危險性及嚴峻性,提出了“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強調“以人為本”、“發展是硬道理”的同時,將“逐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促進社會和諧”作為和“發展”同樣重要的執政黨的“兩大歷史任務”。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以民為本”的執政導向逐步從理論和思想層面全面走向具體的操作層面。而讓人們期待已久、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則是公共財政讓公眾分享的具體措施和落實。中國目前正用更多的精力關注和改善民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