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化中的儒學》是200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32095049。
基本介紹
- 作者:洪慶福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0月
- 頁數:217 頁
- 定價:20.0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2095049
《比較文化中的儒學》是200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32095049。
《比較文化中的儒學》是200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32095049。作者介紹洪慶福,1962年生,蘇州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專業博士,蘇州大學外國語從事英語教學以及比較文化與國際商務研究工作。19...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的文化流派,為歷代儒客信眾推崇。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二千餘年而不變,經歷了孔子後學的傳承和發展。產生背景 《漢書·藝文志》:...
“儒”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中的一家,是一個學術派別。儒學並無確立神秘力量為文明核心並統御教徒的特點,相反,儒學是一種以人為文明核心為主體的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
如果對儒家學說的內容、形式和社會功能等進行綜合的巨觀考察,我認為中國儒學有四個比較明顯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當然,如果要細分的話,在這四個發展階段的每一個階段中,也還是可以再分出若干個小的發展階段來的。此又當別論。一、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 儒出身...
漢興以來,除黃老之學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較活躍並有所發展,景武之際的董仲舒便是西漢儒學的代表人物。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賢良對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統治,也應遵循“大一統”的“常經通誼”,而“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因此他建議,“諸不在...
在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中,相比之下,儒家在宇宙論哲學思想方面則比較貧乏,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儒家反過來又向道家學習,吸取其自然哲學方面的思想,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哲學。在這方面,戰國末期的儒家大師荀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他的著名哲學論文《天論》中就有著濃重的道家思想的成份。《天論》提出了天行有常的...
儒家哲學,主體含義為儒家思想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富含的哲學思想,為歷代儒客尊崇與發展。這在中國古典文化思想流派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時也受到千百年的敬仰和延續。基本觀點 儒學世界觀基本上以對天的理解以及天人關係的各種型態的可能性之優劣比較與選擇等兩個問題為出發點,作為其建立世界觀的主要脈絡。而人的存在...
《比較的時代:中西視野中的儒家哲學前沿問題》是2019年8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晨陽。內容簡介 對於哲學研究而言,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比較、整合與創新的時代,比較的視野使得整合性的創新成為可能。《比較的時代:中西視野中的儒家哲學前沿問題》收錄作者過去二十多年來在比較的視角下從事儒家...
宋代理學家們對儒學經典做出新的闡釋,提出不少新範疇,諸如太極、理、氣、心、性、命等,將儒學推向新階段,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統治思想主體結構。而理學則是由於吸收了佛道兩家的某些哲學思想,如道教的宇宙生成論,禪宗的心性論,然後對舊儒學進行改造,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宇宙觀和人性論,使儒學有了更精緻的...
《儒學與墨學比較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克守。內容簡介 本書從倫理政治思想、軍事思想、經濟思想、人才思想、宗教觀、哲學理論、教育理論、語言理論等方面,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兩大突出代表——儒學與墨學進行了系統的比較研究。其中,對宗教觀與哲學理論,特別是語言理論的比較研究,以往...
《安樂哲比較儒學哲學關鍵字》是由安樂哲儒學大家團隊於2018年開始編輯的中英文圖書,至2021年9月華夏出版社出版。出版背景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講話精神,更加準確、有效地向西方傳播中國思想文化,解決儒學傳播中中西不平等話語權問題,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啟動了“儒學跨文化闡釋...
魏晉南北朝時期,封建統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對原始道教進行了改造,使之成為與儒家思想同樣重要的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工具。 道教產生於東漢末年,是生長於中國本土的宗教。它以道家學說、神仙思想為主,廣泛地吸收了古代文化的各個方面。起源發展 傳統的鬼神祭祀,原始宗教的巫術迷信、禁咒、符篆,漢代的讖緯神學,導引行氣...
從西漢到西晉,佛教文化大量傳入中國,道家衍變成名符其實的道教。這一時期三教各自完善其體系,三家還處於互不熟悉的認識階段,這一階段儒家處於獨尊的主導地位。東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站住了腳根並得到發展,道教也完成了整頓和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而打破了儒家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三教鼎立之勢。隋唐時期...
第二節 中華文化思想形成的歷程/89 第三節 以儒學為中心的儒、道、釋相融合的中華文化思想/91 第四節 中華文化與現代化/95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節 中華文化流向西方的概況/98 第二節 西方文化流向中國的概況/100 第三節 中西文化交流的啟示/102 中編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與中西文化的一般比較 第九章 ...
一):通過反朱子學而反形上學 三 十八世紀東亞儒學的同調(二):在“存在”中探索“本質” 四 十八世紀東亞儒學的異趣:中、日、韓儒者主體意識的比較 五 結論第四章 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地區的轉化 一 引言 二 “中國”作為中國的“自我形象”:“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理論思考之二 方法談 比較哲學與方法及其理論難題的化解 李石岑對西學的傳介及其對中西哲學的比較 對話篇 儒家的原罪意識與基督教的原善質素 佛耶比較視閾中的《壇經》心性論和修行觀 儒耶人格修養觀比較 ——以孟子的“養氣”和保羅的“稱義”為核心 萊布尼茨、朱熹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