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哈姆-米德爾頓-萊文交通流量模型
- 外文名:Biham–Middleton–Levine traffic model
簡介,歷史,點陣空間,相變過程,
簡介
比哈姆-米德爾頓-萊文交通流量模型(英語:Biham–Middleton–Levine traffic model)是一個自我組織,格狀自動的交通流量模型。此模型由很多以移動的點組成,每一個點表示一部汽車,啟始位置由亂數決定。這些點可分為二類:分別是只會向下移動的藍色點和只會向右移動的紅色點。這兩類的點輪流移動。在每個回合開始時,所有的點只要不被其他點阻擋,便可以前進一格。因此,此模型可視為第184規則的二維版本。另外,此模型亦是最簡單的展示出相變過程和自我組織的模型。
歷史
比哈姆-米德爾頓-萊文交通流量模型是由奧弗·比哈姆、阿蘭·米德爾頓和多夫·萊文於1992年制定的。奧弗發現,隨著交通密度增加,其穩態情況便會由暢通迅速變為完全堵塞。於2005年,拉伊薩·杜澤發現在暢通和完全堵塞的情況之間,還有一個過渡階段。同年,亞歷山大·霍爾羅伊德是第一個能證明在密度接近時,必定會發生堵塞情形。於2006年,蒂姆·奧斯汀和板井班傑明發現一個邊長是N的正方體點陣,而汽車數量小於N/2時,模型就一定會以全速運行。
點陣空間
相變過程
儘管模型簡單,它亦能被分為兩個的階段:堵塞階段和自由流動階段。對於擁有少量汽車的模型,模型通常會進行自我組織以令交通自由流動。相反,對於擁有大量汽車的模型,模型通常會堵塞起來,並令汽車不能再移動。方型模型在通常情況下,其堵塞臨介點密度都會在3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