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市當湖鎮的解放路上,有一座跨河而築的毓秀門,這是一座水城門,城門四周砌置城堞垛口,緊靠城門西北側築有一個高1.15米的城台,上面建有一座氣勢不凡的亭子,這就是毓秀亭。
基本介紹
詳細介紹,結構形式,板聯,
詳細介紹
毓秀亭前堅起的石碑上鐫有如下碑記:“明代為御倭患,乃於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興築平湖縣城。三十五年復築東、北二瓮城。四十五年增築城垛,高五尺,置窩鋪一百十二座,城周九里,高8.33米,寬6.67米。沿城設有陸門五:東啟元、西毓秀、南豫泰、北豐亨、西南為小南門。周環城河,設水門五:西南北各一,東臨巨浸,於市河出口處、湯家浜各一。民國後又新辟陸門近聖門(新東門)、救國門(新北門),水門又增設桃李門(水洞埭)。諸門戍守保全,障蔽內外,疏流泄洪,功不可沒。解放後,因城區擴展遂被逐段拆除。1998年在毓秀門舊址重建水城門,以供邑人抒發思古之情愫,勒石為志。辛巳三月陳宰撰文。”
結構形式
毓秀亭是以混凝土為主體構造的仿古亭,三開間門面,占地面積約20平方米,單檐四角,歇山頂,山花朝外,十二根圓柱連線檐梁構架,檐高2.9米,四邊敞開,石板地面,兩級步踏上下,呈長方布局。柱間砌坐凳,檐梁窗花掛落,穹頂用掮梁掮空,白灰粉刷。四坡落水,檐面平緩,琉璃瓦蓋頂,亭脊為古建築中常見的五脊制式,一條平脊,四條斜脊,塑有六尊獅子等吉祥動物像,四隻亭角呈倒鉤狀彎翹。亭子外側辟觀景通廊,朝東楣檐懸黑底綠字長匾,上書“毓秀亭”三個大字,由西泠印社成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駱恆光題寫。
板聯
毓秀亭東西南北的門柱上掛有四副由多名平湖當代書法家書寫的板聯,聯曰:“狼煙落水千旌血,鳥語回城滿園春”;“古城雨過飛彩影,碧宇雲溜洗空明”;“東西左右四面架橋通民意,上下縱橫三軍聯手保國防”;“放眼平原江渚上,置身雉堞柳煙中”。
毓秀亭和毓秀門已成居民休閒觀光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