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傷·風毒證(venomous snake bite with wind-toxin pattern)是2013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出自《中醫藥學名詞》第二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毒蛇咬傷·風毒證
- 外文名:venomous snake bite with wind-toxin pattern
-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
- 公布時間:2013年
毒蛇咬傷·風毒證(venomous snake bite with wind-toxin pattern)是2013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出自《中醫藥學名詞》第二版。
毒蛇咬傷·風毒證(venomous snake bite with wind-toxin pattern)是2013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出自《中醫藥學名詞》第二版。定義風毒入絡,以局部不紅,不腫,不出血,疼痛輕微,感覺...
是指被毒蛇咬傷,毒汁經創口侵入營血、內犯臟腑所致。以傷處紅腫麻木作痛,全身出現寒熱、嘔惡、頭痛、眩暈,甚至出血、神昏抽搐等為主要表現的中毒類疾病。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基本相同。病因 本病病因主要有:一為風毒(熾盛)證,二為火毒(熾盛)證,三為風火熱毒證(混合毒)。
【瑤藥】毛蕨雞爪參,磨節覓:根治產後體虛,肝腎虛弱,瘡毒,風毒,淋巴結腫,目中生翳《湘藍考》。【彝藥】一朵云:全草治療虛癆咳嗽,病後聲啞,瘡瘍腫毒,蟲蛇咬傷《哀牢》。【僳僳藥】米打俄乃:全草治毒蛇咬傷,乳腺炎,咽喉炎,咳嗽,肺結核,淋巴結核,產後體虛,肝腎虛弱,瘡毒,百日咳等《怒江藥》...
《草部·局箬》是出自《本草綱目》的條目。作品原文 釋名 鬼芋、鬼頭。氣味 (根)辛、寒、有毒。主治 癰腫風毒(磨漿敷塗)。亦治消竭。附方 可用治腫病頸淋巴結核、癰癤腫毒、毒蛇咬傷等。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
主要價值 食用 甘露子食藥兼用,其塊莖晶瑩白淨、肉質脆嫩、甘甜可口,是加工泡菜、佐餐、醬菜、醃製、蜜餞的上等原料。藥用 甘露子具有解表清肺,利濕解毒,補虛健脾功效。用於風熱感冒、虛勞咳嗽、黃疸、淋證、瘡毒腫痛、毒蛇咬傷。貴州用全草入藥,治肺炎、風熱感冒。
七葉一枝花的株形奇特,頗為美觀,可種植於疏林下,也可片植於林緣作地被植物。《本經》記載七葉一枝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闌尾炎、扁桃體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蟲咬傷、瘡瘍腫毒。七葉一枝花在2021年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植物學史 因其形態為一莖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