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腺(poison gland)是分泌對其他動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的腺體的總稱。某些魚和兩棲類動物身上的一些特殊的腺體,能分泌出有毒的粘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毒腺
- 外文名:poison gland
- 結構:腺體
- 特點:分泌對其他動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
毒腺(poison gland)是分泌對其他動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的腺體的總稱。某些魚和兩棲類動物身上的一些特殊的腺體,能分泌出有毒的粘液。
毒腺(poison gland)是分泌對其他動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的腺體的總稱。某些魚和兩棲類動物身上的一些特殊的腺體,能分泌出有毒的粘液。...
一部分有與鰭棘有關的毒腺,深海魚的發光腺有的也屬於皮膚腺,兩棲類以上的皮膚腺為多細胞腺,而兩棲類有粘液腺和顆粒腺,前者較小,分布於全體表,後者也稱毒腺,...
蛇毒是毒蛇從毒腺中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主要成份是毒性蛋白質,約占乾重的90%至95%。酶類和毒素約含二十多種。此外,還含有一些小分子肽、胺基酸、碳水化合物、...
蟾蜍毒(toad poison),為蟾蜍(Bufo vulgaris)毒腺分泌的白色粘稠毒液。系中藥蟾酥的成分,一直用作治療慢性心臟病的強心劑。...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單獨讀má)。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
頭の毒腺が潰れて白化する 胴體(毒腺) 毒怪竜の皮 アルビノエキス*1 毒怪竜の上皮*1 胴體に一定ダメージ(怯み1回) 腹の毒腺が潰れて白化する ...
鮋形目毒鮋科鬼鮋屬魚類的通稱。有8種。鬼鮋為熱帶及暖溫帶近海底層小型魚類。卵浮性。因鰭棘端部具膨大囊狀毒腺組織,毒性強,被刺後劇烈陣痛,有時持續數天,...
錢友存等從銀環蛇毒腺中抽提總RNA,RT-PCR擴增編碼β-銀環蛇毒素A鏈的cDNA,克隆並測定了一個新的β-BGT-cDNA全序列,命名為A7鏈,編碼含有27個胺基酸的信號肽和120...
蛇毒素是從毒蛇的毒腺中分泌出的毒液提煉成的一種毒素,屬於生物毒素;研究者發現蛇毒素具有抗炎,抗腫瘤,止血與抗凝,溶栓,鎮痛等作用。...
胡蜂毒為胡蜂科腹部末端螫刺腺體內的有毒液體。雌蜂尾端有長而粗的螫針與毒腺相通,螫人後將毒液射入皮膚內,但螫針並不留在皮內。 胡蜂毒液的主要成分為組胺、...
對人致死劑量約1mg。毒腺分泌的蛇毒含多種多肽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學活性。隨著捕食者和被捕者的相互作用,毒素隨之進化,功能性的生理活性發生相應的變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