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中醫推拿

每天學點中醫推拿

《每天學點中醫推拿》介紹了推拿療法是中醫優秀的臨床技術之一,歷經數千年的醫療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操作簡便、療效確切、無副作用,廣受民眾的歡迎和喜愛。《每天學點中醫推拿》重點介紹了推拿的基礎知識、常用手法和穴位,以及對於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病症的推拿防治。其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對推拿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借鑑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每天學點中醫推拿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 作者:王永泉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763578
  •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每天學點中醫叢書”以中醫藥專業基礎層次的學生或研究生、中醫藥愛好者以及以養生保健為目的的社會民眾為主要對象。叢書以系統性與普及性相結合,專業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為特點。
這本《每天學點中醫推拿》(作者王永泉)是其中一冊,重點介紹了推拿的基礎知識、常用手法和穴位,以及對於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病症的推拿防治。

圖書目錄

第1單元推拿概述
第1講推拿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第2講從名稱變化溯推拿源流
第3講手法醫學的東西方差異
第4講推拿的特色與優勢
第5講推拿與其他療法的關係
第6講推拿的前景及器械展望
第7講怎樣學習推拿
第2單元推拿的基礎知識
第1講懂點中醫學理論
第2講推拿作用原理推微
第3講推拿的治則與治法
第4講推拿手法概論(1)
第5講推拿手法概論(2)
第6講常用腧穴摘要
第7講小兒特定穴
第3單元推拿使用須知
第1講推拿的適用範圍
第2講推拿的使用技巧
第3講推拿手法刺激量
第4講推拿注意事項
第5講推拿後的反應
第6講推拿手法練習
第7講常用功法淺說
第4單元頭部推拿
第1講 “頭”等重要話推拿
第2講頭部推拿穴位與手法
第3講哪種頭痛適合推拿
第4講眩暈的施法要點
第5講失眠的通督推拿法
第6講耳鳴能用推拿治療嗎
第7講巧用推拿治鼻炎
第5單元胸腹部推拿
第1講常摩胸腹助生機
第2講胸腹部推拿穴位與手法
第3講感冒推拿的“四大手法”
第4講辨證施術療咳嗽
第5講胃脘痛與指壓術
第6講理氣調腑通便秘
第7講腹瀉摩腹有講究
第6單元頸項及四肢部推拿
第1講頸項、四肢“筋”相關
第2講頸項、四肢部推拿穴位與手法
第3講落枕與落枕穴
第4講頸椎病的分型治療
第5講漏啟風治療的“動”與“靜”
第6講肘、腕關節痛的推拿法
第7講膝、踝關節痛的推拿
第7單元腰背部推拿
第1講 “陽脈之海”話背腰
第2講背腰部常用穴位與推拿手法
第3講背肌筋膜炎的手法經
第4講急性腰扭傷與阿是穴
第5講慢性腰肌勞損與彈撥功
第6講腰椎病推拿法可行
第7講腰椎間盤突出症咋“扳整”
第8單元女性推拿
第1講“道”說養生名家武則天
第2講按摩美容療效好
第3講亦疏亦調療痛經
第4講乳腺炎施術有要領
第5講手法治療產後身痛症
第6講乳腺增生症可推拿
第7講更年期綜合徵治要
第9單元小兒推拿
第1講小兒按摩話馬郎
第2講發熱的分型推拿
第3講小兒腹瀉治療的“止”與“通”
第4講捏脊法與厭食症
第5講小兒夜啼症推拿的“補”與“清”
第6講肌性斜頸話橋弓
第7講保健推拿佑“赤嬰”
第10單元亞健康狀態推拿
第1講亞健康是未病之病
第2講經常感冒巧調理
第3講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調理
第4講食欲不振推拿可振
第5講免疫力低下會“惹事”
第6講肥胖症前期早調理
第7講高血壓前期莫輕視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若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厚味之物,導致熱燥在里,脾胃陰津不足,大腸津虧,腸道乾澀,大便燥結。肝主疏泄,能夠疏通暢達氣機,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則導致氣機壅滯,情志失常。氣機壅滯則津液不能布散脾胃大腸,腸道乾澀,發為便秘;情志失常則傷脾而少飲食,脾氣不足,升舉失常,氣虛下陷,則大腸傳輸無力而致便秘。腎為先天之本,參與臟腑氣化及機體的水液代謝,如果腎虛,則會引起陰液不足,大腸乾澀,傳導出現障礙,由此大便秘結。大腸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為傳化糟粕。大腸接受下傳的食物殘渣,吸收水分並燥化形成糞便,且通過大腸之氣的傳導運動,將糞便經肛門有節制地排出體外,此外,大腸吸收水液,參與體內的水液代謝,以保證大便的正常形成與排泄。因此,大腸與糞便正常排出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由於引起便秘的原因不盡相同,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也不同,所以中醫將便秘分為以下證型:
胃腸燥熱型:表現為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或兼微熱,口乾心煩,舌紅苔黃,脈滑數。
氣機郁滯型:表現為大便秘結、暖氣頻作,脅脹痞滿,甚則腹中脹痛,納食減少,苔薄膩,脈弦。
氣血虧損型:表現為大便不暢,臨便努掙,短氣,大便不乾,舌淡苔薄,脈虛軟;或大便秘結,面色少華,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脈細。
陰寒凝結型:表現為大便艱澀,難以排出,小便清長,四肢欠溫,喜熱惡冷,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推拿方法的治療原則為理氣導滯、調腑通便。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患者俯臥位,用掌根揉法在背腰部兩側的膀胱經及督脈操作。
(2)拇指按揉雙側膀胱經,並重點按揉肺俞、脾俞、肝俞、胃俞、腎俞、大腸俞及背腰部的敏感點,用拇指點按揉八鼴穴及長強穴,以有酸脹感為宜。
(3)小魚際橫擦腰骶部,以溫熱為佳,全掌推背部膀胱經及督脈數遍。
(4)患者取仰臥位,雙腿屈曲,順時針方向繞肚臍摩腹2~3分鐘,力度深透入腹內,使之有溫熱感。
(5)順腸管沿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用多指推撥拿法,方向與腸管垂直,力度以病人能夠忍受為宜,操作8~10次。

序言

近年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步伐穩健而踏實,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矚目。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全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令公眾對健康保健越來越重視,對中醫藥的健康需求也越來越多。見諸於報刊雜誌、廣播電視中的養生保健宣教或科普書籍應運而生,如火如荼,空前繁榮。然而,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或對中醫學缺乏全面的認識,或在認識的層面上有所偏差。一些欄目與書籍或顯得陽春白雪過於專業而清高,或失於嚴謹而肆意發揮難傳真諦,或因對象不明而自雲其事令言辭晦澀難懂,或因誇大其詞者而令人側目存疑。由此使得廣大民眾無所適從,或難解其義,或人云亦Z-,甚至上當受騙。如何適應廣大民眾養生保健的需要,為之提供既有專業知識,又通俗易懂的中醫藥科普讀物,成為一種急迫的社會需求。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交流的加快,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相互影響越來越大,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獨有的醫學體系,是我們祖先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與自然界不懈鬥爭的實踐經驗的積累,是古代勞動人民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趨利避害的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是立足於華夏大地的一門本土創新的學問。她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並為世界醫學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中醫學,就沒有中華民族的今天。
中醫學知識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一個學科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傳承,而知識的傳承,僅專業人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廣大民眾的參與。中醫學是來源於人民大眾的“民間醫學”,是與廣大民眾密不可分的·c草根文化”,中醫學之與民眾,猶如魚與水,草根與土壤,因此中醫知識的傳播離不開廣大民眾的參與,更要依靠科學普及的力量,做到“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於是這套《每天學點中醫叢書》便應運而生。
緣分使然。去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得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的編輯,一番交談,一拍即合,心中雖不成熟的想法卻得到了出版社有關領導的鼎力支持。為適應當前廣大民眾學習中醫藥知識,擴展視野,充實自我,並為養生保健等切身需求有直接的幫助,決定編寫出版此套叢書。其初衷要求以通俗的語言講解中醫學理法方藥等實用知識,力求從簡單入手,每天學習一點,積少成多,通過一定時間達到系統學習進而掌握中醫學基本知識的目的,並做到學以致用,為全面了解中醫藥學的大體框絮,指導養生保健與套用中藥、方劑、針灸、推拿等打下一定的基礎。經過多番思考與交流,我們最終決定本叢書定名為《每天學點中醫叢書》。
為保證叢書編寫的順利進行,我與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建康科普專冢劉更生教授多次商討研究,集思廣益,最終組成了叢書的委員會人員,擬定了叢書編寫大綱與編寫體例,提出了以高起點、高標準完成編寫任務,並力爭將其打造成中醫藥文化普及與傳播的精品。分別聘請了山東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藥相關學科教學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分別擔當《中醫基礎》、《實用中藥》、《實用方劑》、《中醫診斷》、《中醫脈診》、《中醫食療》、《中醫進補》、《中醫歷史》等各分冊主編,為加強叢書的實用性與可行性,更有意聘請了附屬醫院內科、外科、針灸、推拿等一線的科室主任或臨床專家分別出任《中醫辨證》、《中醫舌診》、《中醫美容》、《中醫針灸》、《中醫推拿》、《中醫艾灸》、《中醫拔罐》等分冊主編,他們或為已功成名就的教授學者,或為享譽中外的臨床名家,共同滿懷著對中醫藥學的熱愛,不計得失而奉獻付出,將經驗或精華濃縮為一本本圖書奉獻給大家。
人們常說“講課能夠被人聽懂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好老師。”為此,本套叢書的編寫原則擬定為:運用通俗易懂語言,講述中醫藥專業理論;結合醫案故事等實際,幫助記憶相關知識;聯繫例舉臨床驗案,解讀中醫實用技能……。在撰寫的過程中,有關人員多次碰頭交流心得體會,數次修改編寫大綱,深入研討並彼此學習參考各分冊樣稿,最後決定本書的編寫計畫。經過全體編著者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每天學點中醫叢書》一套15本才得以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叢書以中醫藥專業基礎層次的學生或研究生、中醫藥愛好者以及以養生保健為目的的社會民眾為主要對象。叢書以系統性與普及性相結合,專業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為特點。對於喜歡中醫藥學的從業者或愛好者,可以學到中醫學基礎知識、中醫診斷、中藥方劑,以及臨床各科針灸、推拿等專業知識,還可以學到常用的灸療、拔罐、皮膚美容、食療、進補等實用技術和養生保健知識;對於中醫的初學者,則能從中深化對中醫藥理論以及舌診、脈診、辨證等知識的深入理解,以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更好地為中醫臨床服務。“春華秋實,根深葉茂”,相信通過大家的學習,我們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
目標高遠而落實有期。囿於水平有限、經驗不足,見於分冊中則或見中醫術語的套用、語言文字的表達、臨床醫案的例舉、生活典故的運用等,難免有不足或欠妥之處。諸如此類,有待改進的地方頗多,在此誠心懇請大家在閱讀之中,及時記錄並反饋給我們,以利於進一步完善提高。
張慶祥
癸巳年季冬於泉城濟南

編輯推薦

“每天學點中醫叢書”以中醫藥專業基礎層次的學生或研究生、中醫藥愛好者以及以養生保健為目的的社會民眾為主要對象。叢書以系統性與普及性相結合,專業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為特點。
這本《每天學點中醫推拿》(作者王永泉)是其中一冊,重點介紹了推拿的基礎知識、常用手法和穴位,以及對於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病症的推拿防治。

目錄

第1單元推拿概述
第1講推拿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第2講從名稱變化溯推拿源流
第3講手法醫學的東西方差異
第4講推拿的特色與優勢
第5講推拿與其他療法的關係
第6講推拿的前景及器械展望
第7講怎樣學習推拿
第2單元推拿的基礎知識
第1講懂點中醫學理論
第2講推拿作用原理推微
第3講推拿的治則與治法
第4講推拿手法概論(1)
第5講推拿手法概論(2)
第6講常用腧穴摘要
第7講小兒特定穴
第3單元推拿使用須知
第1講推拿的適用範圍
第2講推拿的使用技巧
第3講推拿手法刺激量
第4講推拿注意事項
第5講推拿後的反應
第6講推拿手法練習
第7講常用功法淺說
第4單元頭部推拿
第1講 “頭”等重要話推拿
第2講頭部推拿穴位與手法
第3講哪種頭痛適合推拿
第4講眩暈的施法要點
第5講失眠的通督推拿法
第6講耳鳴能用推拿治療嗎
第7講巧用推拿治鼻炎
第5單元胸腹部推拿
第1講常摩胸腹助生機
第2講胸腹部推拿穴位與手法
第3講感冒推拿的“四大手法”
第4講辨證施術療咳嗽
第5講胃脘痛與指壓術
第6講理氣調腑通便秘
第7講腹瀉摩腹有講究
第6單元頸項及四肢部推拿
第1講頸項、四肢“筋”相關
第2講頸項、四肢部推拿穴位與手法
第3講落枕與落枕穴
第4講頸椎病的分型治療
第5講漏啟風治療的“動”與“靜”
第6講肘、腕關節痛的推拿法
第7講膝、踝關節痛的推拿
第7單元腰背部推拿
第1講 “陽脈之海”話背腰
第2講背腰部常用穴位與推拿手法
第3講背肌筋膜炎的手法經
第4講急性腰扭傷與阿是穴
第5講慢性腰肌勞損與彈撥功
第6講腰椎病推拿法可行
第7講腰椎間盤突出症咋“扳整”
第8單元女性推拿
第1講“道”說養生名家武則天
第2講按摩美容療效好
第3講亦疏亦調療痛經
第4講乳腺炎施術有要領
第5講手法治療產後身痛症
第6講乳腺增生症可推拿
第7講更年期綜合徵治要
第9單元小兒推拿
第1講小兒按摩話馬郎
第2講發熱的分型推拿
第3講小兒腹瀉治療的“止”與“通”
第4講捏脊法與厭食症
第5講小兒夜啼症推拿的“補”與“清”
第6講肌性斜頸話橋弓
第7講保健推拿佑“赤嬰”
第10單元亞健康狀態推拿
第1講亞健康是未病之病
第2講經常感冒巧調理
第3講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調理
第4講食欲不振推拿可振
第5講免疫力低下會“惹事”
第6講肥胖症前期早調理
第7講高血壓前期莫輕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