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彎路》精選30位中外各行業精英最打動人心的勵志演講錄,青春路上所有迷茫、挫折和失落問題,為您全方位精彩解惑。 俞敏洪、于丹、李開復、楊瀾、馬雲、鄧亞萍、李彥宏、徐小平、歐巴馬、李連杰、洛克菲勒……青春史上閃耀全球的名字,他們連在一起,如同璀璨星光,照耀著青春征程上那段沒有陽光的泥濘道路,清冷的光輝,睿智的思想,歷練的經驗,是你我人生路上最好的燈塔,給予引導,授以力量。 《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彎路》不僅告訴讀者應該做什麼,並且說明應該如何做,讓點亮青春有章可循。
基本介紹
- 書名: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彎路/致青春
-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 頁數:241頁
- 開本:32
- 作者:于丹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那種迷茫和無助只有自己能懂,儘管有點孤獨,儘管帶著迷茫和無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對,因為,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別人的,只屬於我的致青春。
俞敏洪、于丹、李開復、楊瀾、馬雲、鄧亞萍、李彥宏、徐小平、歐巴馬、李連杰、洛克菲勒……
《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彎路》精選30位中外各行業精英最打動人心的勵志演講錄,青春路上所有迷茫、挫折和失落問題,為您全方位精彩解惑。
俞敏洪、于丹、李開復、楊瀾、馬雲、鄧亞萍、李彥宏、徐小平、歐巴馬、李連杰、洛克菲勒……
《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彎路》精選30位中外各行業精英最打動人心的勵志演講錄,青春路上所有迷茫、挫折和失落問題,為您全方位精彩解惑。
作者簡介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進行系列講座,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掀起了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經典的熱潮。近年來,于丹不僅在我國舉辦了幾百場傳統文化講座,而且為推動中西文化交流,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她的足跡遍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巴西、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引起了海外觀眾的熱烈反響,受到各國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
圖書目錄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 于丹
[成長勝經]·被自己感動的生命才精彩
對城市建設的深體會 潘石屹
[成長勝經]·獨特的經驗和闖蕩的才氣
創新的主意從哪裡來 馬雲
[成長勝經]·經得住“屢敗屢戰”的考驗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成龍
[成長勝經]·“站”起來方能強起來
向“想像力”致敬 楊瀾
[成長勝經]·時刻保有想像力的翅膀
我的一生可以算做一個圓 楊振寧
[成長勝經]·牢牢抓住機遇的韁繩
被承認的旅行者 余秋雨
[成長勝經]·不要局限於書齋式的學習
寫作:復甦的是欲望,拷問的是童真 蘇童
[成長勝經]·用寫作挽留過去的記憶
四十歲後,把愛付出去 李連杰
[成長勝經]·成功的底色是愛
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俞敏洪
[成長勝經]·堅持是你人生的支點
冠軍,不是巔峰 鄧亞萍
[成長勝經]·人生沒有絕對的終點
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 李開復
[成長勝經]·學會適應嶄新的時代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彥宏
[成長勝經]·認清自己,把握命運
[成長勝經]·被自己感動的生命才精彩
對城市建設的深體會 潘石屹
[成長勝經]·獨特的經驗和闖蕩的才氣
創新的主意從哪裡來 馬雲
[成長勝經]·經得住“屢敗屢戰”的考驗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成龍
[成長勝經]·“站”起來方能強起來
向“想像力”致敬 楊瀾
[成長勝經]·時刻保有想像力的翅膀
我的一生可以算做一個圓 楊振寧
[成長勝經]·牢牢抓住機遇的韁繩
被承認的旅行者 余秋雨
[成長勝經]·不要局限於書齋式的學習
寫作:復甦的是欲望,拷問的是童真 蘇童
[成長勝經]·用寫作挽留過去的記憶
四十歲後,把愛付出去 李連杰
[成長勝經]·成功的底色是愛
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俞敏洪
[成長勝經]·堅持是你人生的支點
冠軍,不是巔峰 鄧亞萍
[成長勝經]·人生沒有絕對的終點
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 李開復
[成長勝經]·學會適應嶄新的時代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彥宏
[成長勝經]·認清自己,把握命運
文摘
學生問孔子:“怎么做個真君子?”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言。”哪三“道”呢?“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也就是說,一個仁愛的人,心裡就不會憂傷,一個智慧的人,心中就不迷惑,一個勇敢的人,心裡就不會畏瞑。這三句話能夠指引我們一生成長。
面對世間那么多壓力,我們能做到“仁者不憂”嗎?仁愛是我們跟社會打交道的原則。“仁”這個字,在兩萬多字的《論語》中共提到了一百零九次,“二”“人”成“仁”,仁愛就是與別人在一起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孔子談到什麼是仁愛的時候,用了兩個字:“愛人”。學生問:“如果一個人權力大,錢財多,他兼濟天下,讓每個人都得到他的恩澤,這應該就是大仁人了吧?”孔子不以為然,回答說:“人何必非得聖賢,你說的那個境界太難了,堯舜也做不到。”那孔子認為什麼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矣”——這才是孔子認為的“仁”。“己欲立而立人”,我們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你自己想立,也要有心幫別人立起來。“己欲達而達人”,你想要有所發展,也要一同讓別人也能得到發展。“能近取譬”,能對離你最近的人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在家跟老婆孩子將心比心,在單位跟同事下屬將心比心,在外邊跟朋友鄰居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位置,幫別人想一想。這些就是仁義的方法。
仁義無非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歡的事也去幫幫別人。而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是《論語》裡面說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仁義說起來簡單,有幾個人能做得到?2007年,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的推薦材料里,有一位叫林秀珍的河北婦女,從她嫁到村子裡開始,就義務贍養村裡的所有孤寡老人。她走到劉奶奶家門口,就對劉奶奶說,我家也不富裕,我們家吃窩頭,你也就跟著吃窩頭,我家喝稀飯,你就喝稀飯,但我保證每天都來,頓頓都有。從那天開始,林秀珍每天都去劉奶奶家做飯,做到第八年,劉奶奶從自己家破炕席上拿出一個爛紙包說:“妮兒,這紙包裡頭是安眠藥,這是我跟你劉爺爺預備的,如果哪一天我們實在走不動了,這就是我們老兩口的下場。我看你八年間一天都不耽誤地為我們做飯,到現在我覺得,這輩子可能是用不上這東西了。”她在這村里見到一個這樣的老人就養一個,見到一家就養一家。她前前後後養了六個這樣的老人,一養就養到養老送終。這么多年中,她的四個兒女陸續出生,兒女們就陪媽媽去照顧老人們,給這家剪剪指甲,幫那家買買菜,日子就這么走過來,這就是她全部的事跡。她只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她也沒讀過多少經典,如果不是劇組找到她,她可能這輩子都走不出村莊。在為她寫《感動中國》推薦材料的時候,我寫了一句話:如果是富人做了這樣的事,他是慈善;而窮人做這樣的事,他就是聖賢。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對自己的老人和孩子是什麼心,用這樣的心對別人和社會就好了。林秀珍最終入選了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推薦委員最後的評語是:“三十年間善良流過村莊,她用自己的人心溫暖了世道。”我們今天物質這么繁盛,但是人與人之間卻多了冷漠,少了溫暖。什麼叫“仁者不憂”呢?就是你幫別人的時候,帶來的收穫更多。
“智者不惑”,那智慧是什麼?就是我們生活中真正的效率,人生的分寸。學生曾問孔子說:“如果我能做到以德報怨,這樣好嗎?”但是孔子反問他一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你不好,你還要對他好,那如果遇上真正對你好的人,那你該用什麼去回報呢?孔子就給了八個字的答案:“以直抱怨,以德報德”。我們行走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有一些猝不及防的傷害,當這些辜負和傷害來臨的時候,我們要用正直坦蕩去面對;但是生命中那些最溫暖、最熱情、最善良、最慈悲的東西,我們也要用美好與熱情來回報,這就是人生的分寸。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人際交往,遇到工作團隊,這時有分寸的智慧就更加重要。
學生子路問孔子:“如果您今天帶兵打仗,您一定選擇我這么勇敢的人吧。”但是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我絕不會選擇和他同行。”意思是說,赤手空拳就去打老虎,任何準備都不做就去游泳渡河的人,我絕不會選擇這種人一起共事。那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呢?孔子說:“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在初接到一個任務時,多少有些惶恐畏懼的心理,這樣才能讓自己把工作重視起來;而臨到做事時,一定周密思考,全面謀劃,最終完成。這不是生活的大智慧嗎?不是單純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你能夠找到可行的方案。法國曾在報紙上出過一個智力測試題:假如我們的凡爾賽宮不幸失火,你只能搶救一幅名畫,你將搶救哪幅呢?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蒙娜麗莎”,都覺得要搶最有價值的畫。但是,他們都沒有得到測試題的獎金。最後獲獎的是法國作家凡爾納,她說我搶救離安全視窗最近的那幅畫。因為這個答案是最有可行性的,這才是真正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答案。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那個時代,四十不惑,而今天四十歲的人卻正是大迷惑的時候。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我們今天的迷惑呢?今天的生活有多少選擇:大到孩子挑個專業,一家人買房子,小到上超市買牙膏,有多少品牌供你選擇,我們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惑”,下面一個心字底,一顆心在下面,上面一個“或”字,意味著無窮無盡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產生迷惑的原因。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能夠用智慧對待,選擇雖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就是不惑。迷惑與不惑,就是外在的諸多事物,與一顆心大小的較量。智者不惑,就是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
第三條叫“勇者不懼”。真正的勇敢表現為一種鎮定從容,而不是一句話不合,就老拳相向,那不是勇敢。孔子曾經在一次遊學中,被一幫人包圍了,這些人拿著兵器圍了數重。他弦歌不輟,唱歌彈琴頭也不抬。這時,大徒弟子路一推門就進來了,問老師:“何夫子之娛?”意思是你老人家還樂什麼,外面那么多人圍著。孔子說,子路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龍者,那是漁夫的勇敢;在陸地行走,不怕犀牛猛獸者,那是獵人的勇敢;白刃交於前,而大義凜然者,那是烈士的勇敢。當然,還有一種勇敢就是處變不驚。每臨大事,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安安靜靜渡過是非,鎮定從容去迎接一個光明的結局。這種勇敢,叫做君子的勇敢。孔子說,你在一邊少安毋躁,我自己命運什麼樣,我自然知道,我又沒得罪誰,憑什麼這么多人攻伐我。話音剛落,包圍的人敲門進來,做個揖說,對不起,我們的仇人是陽虎,我們認錯人了,現在就撤。P10-14
面對世間那么多壓力,我們能做到“仁者不憂”嗎?仁愛是我們跟社會打交道的原則。“仁”這個字,在兩萬多字的《論語》中共提到了一百零九次,“二”“人”成“仁”,仁愛就是與別人在一起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孔子談到什麼是仁愛的時候,用了兩個字:“愛人”。學生問:“如果一個人權力大,錢財多,他兼濟天下,讓每個人都得到他的恩澤,這應該就是大仁人了吧?”孔子不以為然,回答說:“人何必非得聖賢,你說的那個境界太難了,堯舜也做不到。”那孔子認為什麼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矣”——這才是孔子認為的“仁”。“己欲立而立人”,我們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你自己想立,也要有心幫別人立起來。“己欲達而達人”,你想要有所發展,也要一同讓別人也能得到發展。“能近取譬”,能對離你最近的人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在家跟老婆孩子將心比心,在單位跟同事下屬將心比心,在外邊跟朋友鄰居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位置,幫別人想一想。這些就是仁義的方法。
仁義無非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歡的事也去幫幫別人。而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是《論語》裡面說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仁義說起來簡單,有幾個人能做得到?2007年,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的推薦材料里,有一位叫林秀珍的河北婦女,從她嫁到村子裡開始,就義務贍養村裡的所有孤寡老人。她走到劉奶奶家門口,就對劉奶奶說,我家也不富裕,我們家吃窩頭,你也就跟著吃窩頭,我家喝稀飯,你就喝稀飯,但我保證每天都來,頓頓都有。從那天開始,林秀珍每天都去劉奶奶家做飯,做到第八年,劉奶奶從自己家破炕席上拿出一個爛紙包說:“妮兒,這紙包裡頭是安眠藥,這是我跟你劉爺爺預備的,如果哪一天我們實在走不動了,這就是我們老兩口的下場。我看你八年間一天都不耽誤地為我們做飯,到現在我覺得,這輩子可能是用不上這東西了。”她在這村里見到一個這樣的老人就養一個,見到一家就養一家。她前前後後養了六個這樣的老人,一養就養到養老送終。這么多年中,她的四個兒女陸續出生,兒女們就陪媽媽去照顧老人們,給這家剪剪指甲,幫那家買買菜,日子就這么走過來,這就是她全部的事跡。她只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她也沒讀過多少經典,如果不是劇組找到她,她可能這輩子都走不出村莊。在為她寫《感動中國》推薦材料的時候,我寫了一句話:如果是富人做了這樣的事,他是慈善;而窮人做這樣的事,他就是聖賢。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對自己的老人和孩子是什麼心,用這樣的心對別人和社會就好了。林秀珍最終入選了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推薦委員最後的評語是:“三十年間善良流過村莊,她用自己的人心溫暖了世道。”我們今天物質這么繁盛,但是人與人之間卻多了冷漠,少了溫暖。什麼叫“仁者不憂”呢?就是你幫別人的時候,帶來的收穫更多。
“智者不惑”,那智慧是什麼?就是我們生活中真正的效率,人生的分寸。學生曾問孔子說:“如果我能做到以德報怨,這樣好嗎?”但是孔子反問他一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你不好,你還要對他好,那如果遇上真正對你好的人,那你該用什麼去回報呢?孔子就給了八個字的答案:“以直抱怨,以德報德”。我們行走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有一些猝不及防的傷害,當這些辜負和傷害來臨的時候,我們要用正直坦蕩去面對;但是生命中那些最溫暖、最熱情、最善良、最慈悲的東西,我們也要用美好與熱情來回報,這就是人生的分寸。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人際交往,遇到工作團隊,這時有分寸的智慧就更加重要。
學生子路問孔子:“如果您今天帶兵打仗,您一定選擇我這么勇敢的人吧。”但是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我絕不會選擇和他同行。”意思是說,赤手空拳就去打老虎,任何準備都不做就去游泳渡河的人,我絕不會選擇這種人一起共事。那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呢?孔子說:“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在初接到一個任務時,多少有些惶恐畏懼的心理,這樣才能讓自己把工作重視起來;而臨到做事時,一定周密思考,全面謀劃,最終完成。這不是生活的大智慧嗎?不是單純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你能夠找到可行的方案。法國曾在報紙上出過一個智力測試題:假如我們的凡爾賽宮不幸失火,你只能搶救一幅名畫,你將搶救哪幅呢?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蒙娜麗莎”,都覺得要搶最有價值的畫。但是,他們都沒有得到測試題的獎金。最後獲獎的是法國作家凡爾納,她說我搶救離安全視窗最近的那幅畫。因為這個答案是最有可行性的,這才是真正經過縝密思考後的答案。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那個時代,四十不惑,而今天四十歲的人卻正是大迷惑的時候。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我們今天的迷惑呢?今天的生活有多少選擇:大到孩子挑個專業,一家人買房子,小到上超市買牙膏,有多少品牌供你選擇,我們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惑”,下面一個心字底,一顆心在下面,上面一個“或”字,意味著無窮無盡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產生迷惑的原因。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能夠用智慧對待,選擇雖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就是不惑。迷惑與不惑,就是外在的諸多事物,與一顆心大小的較量。智者不惑,就是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
第三條叫“勇者不懼”。真正的勇敢表現為一種鎮定從容,而不是一句話不合,就老拳相向,那不是勇敢。孔子曾經在一次遊學中,被一幫人包圍了,這些人拿著兵器圍了數重。他弦歌不輟,唱歌彈琴頭也不抬。這時,大徒弟子路一推門就進來了,問老師:“何夫子之娛?”意思是你老人家還樂什麼,外面那么多人圍著。孔子說,子路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龍者,那是漁夫的勇敢;在陸地行走,不怕犀牛猛獸者,那是獵人的勇敢;白刃交於前,而大義凜然者,那是烈士的勇敢。當然,還有一種勇敢就是處變不驚。每臨大事,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安安靜靜渡過是非,鎮定從容去迎接一個光明的結局。這種勇敢,叫做君子的勇敢。孔子說,你在一邊少安毋躁,我自己命運什麼樣,我自然知道,我又沒得罪誰,憑什麼這么多人攻伐我。話音剛落,包圍的人敲門進來,做個揖說,對不起,我們的仇人是陽虎,我們認錯人了,現在就撤。P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