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馬

母馬

母馬為雌性的馬,馬科馬屬的一種草食性動物。在4000年前被人類馴服。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66個染色體),家馬(64個染色體)可以雜交有可育的後代,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馬
  • 外文名:Mare
  • 領域:農業科學
妊娠母馬的飼養管理,妊娠前期管理,妊娠中期,妊娠後期,母馬妊娠診斷的方法,行為判斷法,直腸觸診法,B超診斷法,

妊娠母馬的飼養管理

妊娠前期管理

懷孕後母馬, 細胞分化急劇, 各種組織器官形成雛形。而且胚胎生長強烈, 但是絕對增重不是很大。由此, 機體需要更高的營養物質, 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但是, 量上的要求不是很大。所以, 注意補給優質的乾草和蛋白質含量更高的飼料, 配比高質日糧。條件允許的, 每天都放牧, 便於攝取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 有利於胚胎髮育和避免早期流產。

妊娠中期

一般指妊娠4~8個月, 胚胎形成所有器官的原基後, 種和品種的特徵亦相繼明顯, 胎兒生長發育加快, 體重增加近初生重1/3。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母馬日料中應增加品質優良的精飼料, 如麩皮、豆餅等。特別是應沸水浸泡過的黃米和鹽煮的大豆, 對增進妊娠母馬的食慾、營養和保胎都有良效。胡蘿蔔、馬鈴薯、飼用甜菜等塊根、塊莖不僅可以提高日料中維生素含量, 促進消化, 並有預防流產的良好作用, 入冬以後, 儘可能配給。有條件的地區, 有良好牧地, 應組織放牧, 在中等牧地, 每天放牧10~12 h, 可採食牧草30~35 kg, 基本上滿足母馬及其胚胎髮育營養需要。
妊娠中期母馬應精心呵護, 注意舍內衛生, 每天擦拭, 日餵飼料3次, 飲水4次, 禁空腹飲水, 更忌熱飲。妊娠期母馬適量勞役, 更有利於胎兒發育, 有助於順利分娩, 但是不能使冷鞭。不能使役的母馬, 至少保證2~3 h的運動量, 增強母馬體質, 預防難產。

妊娠後期

指妊娠第9~10個月, 是胚胎髮育的胎兒期。此階段胚胎髮育的最大特點是相對生長逐漸減慢, 而絕對生長明顯加快。胎兒期胚胎的積累增重可占初生重2/3。國外也有資料說明, 在妊娠期的最後3個月, 胚胎的總增重可以達到母馬體重的12%, 加之母馬此時還需要儲備一定營養用於產後泌乳, 致使母馬對營養的需要量急劇增加, 營養不足直接造成胎駒生長發育受阻 (胚胎型) 的事例屢見不鮮。我國北方廣大牧區, 冬春天寒草枯, 母馬又正處在懷孕後期, 遇有不測, 往往大批流產, 說明在妊娠的最後3個月, 必須對母馬飼以質量好、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飼料, 如燕麥、麩皮、玉米、胡蘿蔔、大麥芽及食鹽、骨粉等, 飼料量應比一般馬增加1.5~2 kg。國外在母馬妊娠的最後90 d, 每天每匹母馬餵給精飼料1.6~2.4 kg, 否則, 不能滿足母馬和胎駒的營養需要。
母馬妊娠後1~2個月, 應加強管理, 可有效提升母馬產後泌乳。直到分娩前的2~3周, 適量減少粗料、豆科乾草, 控制含蛋白豐富的精飼料。做好預控母馬消化不良的準備, 而且, 這樣安排有利於控制母馬產後泌乳, 避免泌乳過量導致幼駒過食誘發下痢, 甚至導致母馬感染乳腺炎。
處於保證母馬順利分娩考慮, 產前30~60 d, 酌情停止使役。注意擦拭, 適量運動, 放牧地2~3 h/d的遊走, 更有利於胎兒發育。條件允許的, 母馬安排單圈飼養, 舍內多加墊草, 舍內保持乾燥, 冬季防寒, 夏季防暑。牽出運動, 避免碰傷, 減少各種意外, 確保順利生產。
分娩是在神經、體液雙重調控下進行的生理反應, 由此, 必須要認真對待接產工作。除了例行接產前消毒工作外, 臨床有分娩症狀時, 應提前安排專人看護, 日夜堅守, 加強護理, 隨時做好助產措施。母馬分娩多數在夜間, 期間應保持安靜, 減少各種不良應激。母馬分娩後半個小時, 出現胎衣不下症狀, 立即請獸醫人員進行處理。生產後母馬, 及時補充少量食鹽、溫水調製的小米粥, 補充母馬分娩損失的水分, 恢復母馬體力, 促進泌乳。同時, 就期間受污染的墊草, 及時清除、更換。生產後3~5 d, 母馬養在廄內, 多鋪墊草, 預防賊風, 注意保暖。天氣溫和, 母馬可帶駒運動場適量運動, 對健康更有益。

母馬妊娠診斷的方法

行為判斷法

依據行為判斷妊娠是否主要是觀察母馬在排卵後18d左右是否再次出現發情行為。但這一方法準確性較差, 大約有5%~10%的妊娠母馬第18天也會出現返情現象, 有人研究表明懷母駒母馬返情率更高。

直腸觸診法

直腸觸診檢查懷孕是B超技術發展之前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手呈杯狀, 手指貼子宮腹面, 從子宮角向子宮體方向慢慢移動, 觸摸是否在子宮角基部有膨大。此外, 子宮頸變長、變硬、呈鉛筆狀。通過直腸檢查最早可確定妊娠的時間為妊娠17~20d。正常懷孕的母馬在直腸觸摸時變化如下:
1 懷孕16~25d時, 兩子宮角收縮, 細而圓, 硬實, 形如臘腸, 孕角有胚泡的一側子宮角稍膨大, 有局限性波動, 兩角分叉部有深凹小溝, 可摸到孕角卵巢有不規則妊娠黃體存在。
2 懷孕26~35d時, 兩角分叉部小溝深凹明顯, 孕角子宮局部膨大, 直徑達4~6cm, 胚泡如雞蛋大小。妊娠黃體增大。
3 懷孕36~45d時, 兩角分叉部小溝更深, 孕角胚泡直徑有6~10cm, 似拳頭大, 孕角稍下沉。
4懷孕2個月時, 孕角胚泡增大, 直徑有10~15cm, 由於重量增大, 逐漸向腹腔前方下沉, 兩側卵巢向中間靠近。
5 懷孕3 個月時, 孕角胚泡增大下沉到腹腔, 有時不易摸到全部。非孕角子宮, 因胚泡發展伸入其中也變粗而有波動。兩側卵巢更靠近。
直腸檢查法適於早期妊娠診斷, 在4 個月以後不必進行直腸檢查。如果在早期斷定未孕, 應在配種季節內爭取再配種。在進行早期妊娠診斷的直腸檢查法時, 必須認真謹慎地操作, 否則往往由於操作不當, 反而會引起事故。

B超診斷法

最可靠的妊娠檢查方法是B超檢查法。通過B超最早可看到妊娠10~11d的胚泡。常規的B超妊娠檢查在排卵後第12~16天進行。進行B超檢查時防止任何部位的遺漏, 尤其是子宮角頂端和子宮體與子宮頸結合的尾端。不同時期B超妊娠檢查圖像呈現出不同特點, 妊娠12~16d孕囊呈圓形、17~24d孕囊多呈三角形、25~35d呈多邊形。妊娠20~23d B超圖像可觀察到胚胎, 24~25d可觀察到胎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