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質層

母質層

母質層又稱C層,是指土層下部的層次,是未經受土壤發育過程的顯著影響的土壤母質

母質層對於土壤肥力的形成發育有著密切的影響。母質是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是土壤的“骨架”,是土壤中植物所需礦質養分的最初來源。母質層中的某些性質,如機械性質、滲透性、礦物組成和化學特性等都直接影響成土過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質層根據鹽的種類可主要分為:CC層、CS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質層
  • 外文名:Parent material
  • 成因:岩石風化或運積物形成
  • 分類:CC層、CS層
  • 表示方法:C
  • 特點成土作用不明顯,保持母岩的特點
概念,內容,分類,特點,

概念

母質層是指土壤剖面下部的層次,位於澱積層和母岩層之間,是未經受土壤發育過程的顯著影響的土壤母質。由岩石風化碎屑殘積物或運積物構成,很少受生物作用影響,成土作用不明顯,基本上保持著母岩的特點。因此嚴格地講,母質層不屬於土壤發生層,因為其特性並非土壤形成作用所產生。母質層以C表示。根據風化程度和碎屑物特徵,可分為C1、C2等亞層。

內容

母質層位於土壤剖面澱積層(B層)以下的土層。它相當於耕作土壤的底土層。系堆積的土壤母質,尚未受到土壤發生髮育過程的顯著影響。在自然土壤剖面中稱為C層。它對於整個土壤的吸收、排水以及養分的供應等都有一定的關係。並對於土壤肥力的形成發育有著密切的影響。母質表土心土層,三者對土壤水、肥、氣、熱等因素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整體。
土壤母質的下面,如果是未風化的基岩,稱為基岩層,簡稱R層。
土壤發生層分化越明顯,即上下層之間的差別越大,表示土體的非均一性愈顯著,土壤的發育度愈高。在發生上有內在聯繫的不同發生層的垂直序列組合稱為土體構型。土體構型與土壤剖面構型相當,但前者一般不包括非土壤的母質層或母岩層。

分類

母質層在土體下部沒有產生明顯的成土作用的土層,由風化程度不同的岩石風化物或各種地質沉積物所構成。根據風化程度和碎屑物特徵,可分為C1、C2等亞層。則母質層依據鹽的種類可主要分為:
CC層:母質層中有碳酸鹽的聚積層;
CS層:母質層中有硫酸鹽的聚積層

特點

母質是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是土壤的“骨架”,是土壤中植物所需礦質養分的最初來源。母質層中的某些性質,如機械性質、滲透性、礦物組成和化學特性等都直接影響成土過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質層的機械組成直接影響到土壤的機械組成,如黃土母質層由於本身的特點是質地細勻,上下一致,所以在此母質層上形成的土壤也必然保留了黃土母質的特點。
母質層中的礦物、化學成分影響著成土過程的速度、性質和方向,如在酸性花崗岩風化物中,由於石英質量分數較高,而所含的鹽基成分(Na2O、K2O、CaO、MgO)較少,在強淋溶下極易完全淋失,使土壤呈酸性反應。而富含鹽基的基性岩中性岩,如玄武岩、輝綠岩等風化物形成的土壤則多為中性。
母質層中的母質的透水性對成土作用有顯著影響。水分在土體中的移動,是促進剖面層次分化的重要因子。沙質母質,透水性強,而不易引起母質中的化學風化作用,故其成土作用緩慢,土壤剖面不易發育。壤性母質,有適當的透水性,母質層可以充分進行化學分解,分解產物又能隨水下移澱積,從而發生較為明顯的層次分化。黏質的母質,則由於透水不良,水分在土壤中移動緩慢,土壤物質由上而下的垂直移動現象不顯著,而且有時還能出現潛育化現象。
此外,母質層層次的不均一性不僅直接影響土體的機械組成和化學組成的不均一性,更重要的是造成水分在土體中的運行狀況的不均一性,從而影響著土體中物質遷移的不均一性。一般來說,成土過程進行得愈久,母質層中的母質與土壤的性質差異也愈大。但母質層的某些性質卻會長期保留在土壤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