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圈血案

母豬圈血案

母豬圈血案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河南漯河市製造的一起屠殺事件。

母豬圈是漯河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今天的沙澧河風景區,金山路大橋往東河面90度轉彎的地方。1944年5月日軍曾在此殺害500餘名國民黨戰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豬圈血案
  • 地點:河南省漯河市
  • 施暴者:侵華日軍
  • 受害者:國民黨軍戰俘約500人
  • 時間:1944年5月初
  • 施暴方式:集體殺害
母豬圈血案,以史為鑑,

母豬圈血案

關於母豬圈血案《漯河革命史》是這樣記述的:“1944年5月,日軍攻打漯河期間,將國民黨抓丁拉夫剛剛拼湊起的一個400名未能及時撤出的臨時團隊,全部槍殺於母豬圈和乾河坡里。” 根據約好的時間,筆者到馮莊村委會採訪已85歲高齡的萬位卿,談起母豬圈血案,老人說,“我也是後來聽別人說的,因為當時日本人來了,誰敢在家呀,年輕的都跑出去了,只有一些老人留在家中。”讓我們頗感意外的是老人當時也是國民黨兵,“我是18歲時被抓壯丁抓走的,不過不是在漯河當兵,而在蘇魯戰區,是在於學忠的部隊。”
母豬圈血案母豬圈血案
筆者讓老人指認一下母豬圈。從村委會出來,徒步向西200米,翻過高高的河堤,來到河風撲面的河坡,只見奔騰不息的沙河水在這裡拐了一個大彎,逶迤自西向北流去。河坡里有幾位老人在閒聊,旁邊是源匯區電灌站。這裡涼風習習,樹葉颯颯作響,絲毫感覺不出夏天的炎熱。老人指著拐彎處一片茂密的楊樹林說:“那就是母豬圈,當時,日軍從沙河北沿鐵路橋向南攻,國民黨邊打邊撤,有的從鐵橋上向南撤,有的從河裡向南撤,沒有來得及撤走的就被日軍殺死在這裡。”

以史為鑑

筆者站在河邊,看到兩岸林木蔥蘢,綠草萋萋,楊柳依依。如此美景,誰能想到,60多年前這裡竟成為保衛漯河的喋血戰場,我的耳邊似乎響起激烈的槍炮聲和吶喊聲,眼前浮現出無數倒下的身軀,在那戰亂年代,有多少人留下了姓名呢?這汩汩流淌的沙河水,仿佛在訴說他們心中對日本帝國主義無盡的仇恨。
老人還給我們指認了當時緊領河堤挖的壕溝。“那溝有一丈深,兩丈寬,解放後我回來那溝還在,後來填平了,現在是銀鴿廠”。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了高高聳立的銀鴿廠房。 戰爭早已遠去,如今的漯河正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蓬勃發展。漯河於1948年從郾城縣行政區中劃出來成為縣級市,1986年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經過區劃20年的發展,漯河已成為一個經濟發展較快,效益較好,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主要指標,均在省內比較靠前。
歷史其實並沒有成為歷史,它的氣息會沿著歲月的長河飄落到我們身邊。一位農民在無意中發現的日軍遺物為我們作了最好的詮釋。
上世紀90年代初,郾城縣鄧襄鄉後鄉村一張姓村民在市區金盆趙村附近為裝飾建築公司蓋房挖地基時,撿到了兩顆印章,三顆金牙牙托、幾枚錢幣、兩片有日文記載的橢圓小銅質牌、銅紐扣、風鏡樣式的金屬眼鏡架等。工地上挖出的還有舊日軍軍服、軍用皮鞋及屍骨,印章、錢幣均在爛損的軍服衣袋處發現。很顯然,這些東西是當年侵華日軍遺物。1997年秋,經漯河市收藏研究會會員查看,兩枚印章為木質,橢圓柱形,高五公分,印文面如花生米粒大小,一枚上印有“森山”,另一枚上印“福花(或福井)”。遺物說明,中國軍隊曾在市郊金盆趙一帶和日軍展開過激烈的戰鬥,該日軍可能是此次戰鬥中被擊斃後就地掩埋的。  歷時半個月的採訪雖然結束了,但筆者還沒有從歷史的回憶中走出來,老人們的身影總是在筆者眼前揮之不去,空氣中似乎能嗅到血腥氣味。不管對於耄耋的老人,還是對於熟悉歷史的我們,那都是一段令人難以釋懷的歲月。在戰爭的烽火中,人們喪失家園,流離失所,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生死離別。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願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永遠牢記這段慘痛的歷史!
母豬圈血案
母豬圈血案母豬圈血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