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母親們,姐妹們》畫面中央是一位面對觀眾、與戰士揮手告別的老農婦。前面幾個婦女,穿著深暗色服裝,其中有位莊嚴而含戴白頭巾的青年婦女;她那一雙黝黑粗糙的手裡緊緊攝著一個小包袱。她的左邊站著的老年婦女,穿著上歲數人常穿的深色衣服,她嚴峻的臉上有一種專注、豁達的神態。老農婦背後有一位少女,她身材勻稱苗條,充滿對生活與光明的渴望,少女身後是一條明亮的道路,畫右側是一個帶著孩子的母親,走在一群婦女的後面,中間右側的婦女用淡藍灰色、白色,呈銀灰色調,神情略帶憂鬱但又很爽朗,黝黑健壯的雙臂象柳樹幹一樣垂在兩側。與穿紅球衣女孩並排的是低著頭的女青年。
創作背景
莫伊謝延科在
衛國戰爭期間參加了
列寧格勒戰役,當過騎兵,他曾經歷過退卻的痛苦,看到了人民的悲歡離合,飽嘗了集中營的恐怖,也享受到最後勝利的喜悅。這些經歷,給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一篇文章介紹莫伊謝延科在一次戰鬥後到農村去考察,他發現到處是婦女和荒蕪的田地,婦女們忍受著戰爭、離別、生活上的種種痛苦,她們中有很多是寡婦。殘酷的現實震撼了畫家的心,於是在他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一種觀念:一定要把俄羅斯婦女那種巨大的精神和道德力量表現出來。
《母親們,姐妹們》的創作從1965年開始,期間繪製了多幅草圖,在1966年完成了三幅變體畫,1967年最終定稿。
藝術鑑賞
主題思想
《母親們,姐妹們》的主題是離別。以衛國戰爭為表現題材,表現畫家對戰時生活的深刻體驗;表現出或堅毅、或悲傷、或期盼、或難捨的豐富感情,在對有限的人物的刻畫中蘊含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有對法西斯的詛咒、有對戰爭的控訴,有對和平的企盼、有對未來的嚮往,展示了莊嚴的場面,呈現出崇高的情感,透射出不屈的精神。
藝術特色
《母親們,姐妹們》畫面中央的身材高高的老農婦是蘇聯的象徵,它象徵著苦難中的蘇聯是不屈不撓、堅定不移和永不會覆滅的。前面幾個婦女,莊嚴而含蓄,他們的姿態也具有俄羅斯婦女所特有的那種氣魄。畫家以不同手法表現出這三個婦女形象,她們的相貌使人感到親切,也很有特點。戴白頭巾的青年婦女引人注目。痛苦使她變得憔悴,雙眼燃燒著悲憤的火焰。她那一雙黝黑粗糙的手裡緊緊握著一個小包袱包袱使人聯想到褪袱中的嬰兒,這一寓意手法表達了戰爭帶給人們的是災難,是希望、母愛、和平生活的毀滅。畫家似乎離開了觀眾,完全沉浸在歷史的回顧中來揭示他的形象。婦女的衣著色調是藍色、淡青、儲色和綠色,與激動的、巧妙的筆觸完整地結合起來,賦予形象以強烈的感染力。她的左邊站著的老年婦女,穿著上歲數人常穿的深色衣服,仔細看就會發現她那嚴峻的臉上有一種專注的甚至是豁達的神態。上面為一個具有戲劇性的場面。老農婦背後有一位少女,她身材勻稱苗條,充滿對生活與光明的渴望。
畫面左邊的女孩畫得不太準確。但能感到她具有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全部嬌弱和溫柔。畫家把人體拉得又瘦又長,女孩突然變成一根棍兒。她與那些年紀大的農婦形象並列,得到一種特殊的動人聲響。少女身後的道路,展開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帶著孩子的婦女們又去幹活、去建設了。在農村等待她們的是貧困、是艱難的考驗。 中間是幾個年輕人,她們面對戰爭的沉重考驗。穿紅色球衣的女孩是一個健壯的熱情的形象,她的衣服顏色在畫面上最鮮艷,一切繪畫性因素都集中到這箇中心。在她堅定的目光中,沒有絲毫灰心喪氣的陰影。這是戰爭年代共青團員的典型形象,如法捷耶夫塑造的英雄人物。與穿紅球衣女孩並排的女青年造成思想上和空間上的間隔,使構圖的兩個部分一一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的部分和透視上較遠的部分聯繫在一起。
告別的主題絕大部分是平行的矢幅面展開的,但同時,構圖的斜線使畫面更加廣闊,從而更有助於史詩般地揭示作品的思想。畫面以祝福的母親為中心,其他一切形象都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母親們,姐妹們》畫面中央在總體上是完整的一組,它體現了整個作品思想的和構圖的中心。個別人物和細節也都藉助於色彩、線條和人物間的空間的配合、聯繫成一幅明確完整的圖畫。前景幾筆關鍵性的筆觸突現了人物的影象,而對比的與協調的色彩關係強調了蒙上陰影的堅毅和痛苦的感情。中景和遠景色彩比較柔和、低沉,稍帶些跳動,色彩均勻平滑。在這裡,細節的淡淡一抹,往注在前景可以找到重複與發展。這幅畫的空間結構是多層次的,從而主題就形成多聲部的色彩。這與畫家一系列富有音樂感的作品類似,主要旋律的音響都是時強時弱地多次重複。告別的主題在前景是嚴肅、含蓄的,轉到中景出現嘶啞的絕望,身著紅色球衣的女孩形象則是克制的、被提高的樂觀屬和弦,遠景或更遠處,隨著主題呈現出明亮的富於音樂旋律感的回聲。
高高的地平線,天空大部分被掩蓋了,他改變了陽光燦爛的夏日,而只是在畫面左上角露出一點深灰色淒冷的秋空。遠處風景處理得很概括,低矮沁象從地面長出來的農村木屋的園木牆,廣闊的土地滿處是戰壕和彈坑。與作品上活動著的人物一樣。大地也揭示出時代的特點,並且與婦女結合在一起。她們的雙腳沾滿泥土,腳趾一節節畫得很清晰。前景幾乎是白色的土地,沿著邊緣廁畫成生格、褚石和灰色。畫家在色彩結構體系方面所進行的加工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受光面的亮色、暗部的重色。
畫家利用20世紀二十年代蘇維埃繪畫的經驗,如捷依涅卡的創作原則,在油畫創作中用剪輯的構圖方法變形。首先,是空間體積和平面透視相互吻合,藉助於複雜的色彩過渡求得其均衡的。在一幅畫的各個局部使透明畫法與身軀的畫法一致,同時,使那些一次畫好的部分與原色畫法或色調濃重的色彩部分結合起來。還把概括的大色塊與仔細加工結合起來,使注意力集中到人體和其它各個細部。觀眾在看到漂亮的筆觸時,並沒有發覺畫家的技法,但是可以感到作品總的韻律感。
作品評價
當代畫家
史國良:《母親們,姐妹們》在莫伊謝延科的創作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表達了莫伊謝延科對戰爭最初的記憶。
作品影響
1967年,《母親們,姐妹們》獲俄羅斯聯邦美術家協會列寧格勒分會“年度優秀作品獎”。
歷史傳承
莫伊謝延科在1965年不僅繪製了關於該作品許多草圖,而且在1966年先後完成了三幅變體畫。最早一幅是《農莊的院落》(200厘米×257厘米)、第二幅(220厘米×150厘米)、第三幅(220厘米×150厘米)變體畫題都為《母親們,姐妹們》。在1967年,莫伊謝延科最終完成了該畫作,將最初藝術處理上的插圖性改為事件的哲理性的概括。現收藏於俄羅斯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5年5月17日至7月17日,該作品在“俄羅斯特列恰科夫國家畫廊藏品巡展”中於
中華藝術宮展出。
2017年11月17日至2018年1月12日,該作品在“國立俄羅斯博物館典藏——莫伊謝延科作品展”中於全山石藝術中心展出。
作者簡介
葉夫賽·葉夫謝耶維奇·莫伊謝延科(俄文:Евсей Евсеевич Моисеенко,1916—1988),美術家、油畫家;生於白俄羅斯戈麥爾烏瓦洛維奇村。1936年,考入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後留校任教。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他作為一名民兵參加了列寧格勒保衛戰,不久轉入第三輕騎兵團。
莫伊謝延科在蘇聯畫壇以富有表現力的現實主義畫家著稱,他的作品受到很多的重視。他從事肖像、風景、風俗等多種題材的創作,但以軍事題材為主,尤其是蘇聯國內戰爭的題材。他的作品激奮熱情,在他的畫面上,情節與詩意、嚴肅與柔和總是交融在一起,表現出人民在國內戰爭和衛國戰爭中建立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