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漢成帝時為大司馬從事中郎,遷諫大夫,歷冀州牧、潁川太守。哀帝即位,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忤旨,左遷沛郡都尉,歷南郡太守。王莽秉政,免官徙合浦。大司馬車騎將軍
王音為三公之首,在內統領尚書,在外主管軍事,深受皇帝和群臣的尊重。一天他與下屬謀士商議,欲選拔從事中郎將,經過商定,認為毋將隆為最合適的人選,遂奏請皇上任毋將隆為從事中郎。由於毋將隆為人正直,敢於向上進言,後又升遷掌管諫諍、議論的諫議大夫。
漢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尚無兒子繼承帝位,至親中只有同胞弟中山孝王和侄兒定陶王可作繼位人選。定陶王好學多才,是皇帝的子輩,定陶王祖母傅太后便暗中為王求嗣。她安排趙皇后、昭儀和皇舅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都來勸說皇帝。成帝於是召集丞相
翟方進,御史大夫
孔光、右將軍廉褒、朱博都到宮禁中,商議中山王、定陶王誰適宜繼承帝位,王根和翟方進、廉褒、朱博都認為定陶王是皇帝弟弟的兒子,又有才能適宜為帝嗣。唯獨
孔光認為,中山王是皇帝的親弟弟,適宜為帝嗣。為此毋將隆向成帝上了一道密封的奏章,講道:“古時候遴選諸侯入朝為公卿,是為了褒揚他的功德,現在應該徵召定陶王進京立為太子,以安定萬方。”成帝看了毋將隆的奏章甚為高興,他認為中山王沒有才能,況兄弟之間也不得互相繼承為帝。又考慮到趙皇后昭儀也想立定陶王為嗣,定陶王又好學多才,是最適宜的人選,於是採納了
毋將隆的意見,立定陶王為太子。不久毋將隆遷升冀州牧(州官),又遷升穎州太守。
成帝駕崩,太子即位,是為孝哀帝。毋將隆以為官業績優異,遷升為都城行政長官
京兆尹,後晉升為執掌京師防務治安的
執金吾。是時,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的侍中董賢,很受哀帝寵愛,哀帝指使中黃門,發武庫中的兵器,前後千車送給董賢及哀帝的乳母王阿舍,毋將隆知道後,便向哀帝呈奏《諫私給武庫兵疏》,慷慨陳詞,強調武庫兵器只能為國家公用,歷數武庫兵器送給私人的利害關係。說道:武庫中的兵器天下公用,國家武器裝備的修理和製造,費用都是掌管營造之事的官員,使用國家財政認真計算支付的。自帝王和諸侯所乘用的車輿不再給予供養,所有供養費用和賜予的,一概出於皇家和諸侯私府。不以根本重要的儲藏,供給非根本、非重要的使用。不以人民的財力供給表面上的費用,區別開公和私,方能顯示正路。古代一方諸侯中的領袖奉命專事征伐,方可賜予兵器。漢朝的邊陲官吏,職守在於抗拒敵寇,亦賜予武庫兵器,都是同擔負其戰事才接受的。《春秋》書中議論私家不能儲藏兵器,就是為了抑制大臣的威勢,今董賢等人乃是逢迎諂媚的弄權之臣和為私而受恩寵的低賤之妾,而今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褻瀆象徵國家威嚴的兵器,供給其私家備用,人民的財力分派給弄權之臣,武庫兵器安排給低賤之妾,設立不當,就會擴大他們的驕縱蠻橫,假冒名位,超越本分,所以它不能明示四方啊!孔子說《雍》詩上有這樣的話:助祭的是諸侯,天子莊嚴肅穆地在那兒主祭。這兩句話,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廳上,在意義上取他哪一點呢?(筆者註:魯國仲孫、叔孫、季孫三家當他們祭祀祖先的時候,用天子的禮儀,唱著《雍》這篇詩來撤除祭品。所以孔子才說了上面的話。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的話是對“魯氏三桓”越制行為的譴責)。為此,臣恭請將送出的兵器收還武庫。哀帝看了毋將隆的奏章很不高興。
不久,為人剛暴、擅長權謀的傅太后派掌管贊一賓受事的謁者收買官家婢女,收取價錢極其低賤。隨後又從毋將隆府中收買婢女八人。毋將隆認為傅太后依仗權勢,以低賤的價格收買婢女是不對的,於是上書皇帝請求更改,實行公平買賣。哀帝為了維護傅太后的尊貴,頒詔丞相御史大夫等人,對毋將隆妄加指責:“互相交往謙讓的禮儀興起,則使古時虞、芮兩國曾有的爭訟,在
周文王的判斷下得以平息。毋將隆位列九卿,不僅沒有協助朝廷解決顧及不到的事情,反而奏請與永信宮的傅太后爭論買婢女價錢的貴賤,奏章中的言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言語行動不符合和睦相處的常理,爭論苛求的名聲自此開始,這樣便無標準規範百官,從而傷化失俗。”但哀帝又考慮到毋將隆以前曾有徵召定陶王為帝嗣以安邦定國的言論,不便追究,只好將他降職為沛郡都尉,做輔佐郡守並掌管全郡軍務之事,後又升任南郡太守。
王莽年輕時,仰慕毋將隆的名氣,意欲與其交往,毋將隆深知王莽為人,不怎么願意依附,王莽為此非常忌恨。哀帝駕崩無子繼承帝位,遂迎立中山王劉衍即位,是為平帝。平帝年幼,太后稱制,大司馬王莽獨攬朝政,認為報復毋將隆的時機已到,便暗中指使大司徒(即丞相
孔光)彈劾毋將隆。孔光與毋將隆在成帝時為立太子事政見不同,二人之間有怨隙。此時孔光為討好王莽,便向平帝奏毋將隆以前為冀州牧時,對中山
馮太后不恭,製造獄冤,陷害無辜,不適宜在朝中為官。平帝認為馮太后是自己的祖母,當年毋將隆的作為便是侵犯了皇權,是不能再在朝做官的。於是平帝準奏,罷免了毋將隆的職務,將他流放到廣西省合浦縣。
為懷念毋將隆,嶧縣縣令張玉樹於清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在周營村為其立一石碑,上書: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漢執金吾,毋將隆故里。
有關故事
密奏得寵
漢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已經即位25年的漢成帝由於長期操勞,加上沉湎酒色,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得不開始考慮皇位繼承問題。可他本人無後,能夠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他的二弟中山王和他三弟的兒子定陶王。
諫大夫毋將隆也在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他一方面比較著兩位可能人選的優劣,另一方面,也認真地比較著兩位人選背後的力量。毋將隆身為諫大夫,他知道自己的職責,也深知面前的變故對於國家的深遠影響。他看到身為定陶王親祖母的傅太后忙亂的影蹤,也想像得到傅太后和皇后趙飛燕、皇后的妹妹昭儀以及皇舅、大司馬王根這樣一群皇族為立定陶王可能的結盟。果然,他不久就聽到訊息,說傅太后安排趙皇后等人輪番勸說成帝,要立定陶王。
又有訊息傳出來:成帝為了選太子,專門召了中山王和定陶王上朝來見面,主要是想親自考考他們的實力。在這次面試中,定陶王顯示出深厚的學識,尤其是面對成帝突發的問題,他應對自如。而年長他幾歲的中山王的表現卻沒有這么好,讓他背書他背不出來不說,皇上他一個問題,他只是冒汗,連話也說不出來。成帝顯然也有意要立定陶王了。
毋將隆漸漸胸有成竹,他開始起草代表自己觀點的奏章。成帝深知選嗣事大,雖然有傅太后等人不斷在身邊替定陶王說話,並且自己也考驗過他們兩個人了,但他還是親自召集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到宮中商議選嗣問題。
不甘寂寞的毋將隆關注著,等待著。他的奏章也已經寫好。也許真的是因為中山王太過無能,也許是因為有傅太后為定陶王做了太多的運作,所以,當皇上坐在大殿之上要聽聽意見的時候,那些議事的大臣們,大多都擁戴定陶王,只有御史大夫孔光堅持要立中山王。
身為諫大夫的毋將隆,適時地向皇上密上奏書,建議立定陶王為太子。孔光的聲音越來越弱。成帝終於選定了定陶王。
綏和元年,成帝頒詔立定陶王為太子。第二年,成帝駕崩,已經成為太子的定陶王劉欣繼承了伯父的皇位,為哀帝。新帝即位,論功行賞。毋將隆的職位也得到升遷,先是擔任要職京兆尹,後又升任執掌京師防務的執金吾。
上疏直諫
哀帝是西漢不多的不好女色的皇帝之一。但是,他卻有一個男寵,名叫董賢。
董賢在漢成帝末年任太子舍人,哀帝繼位後,他升為郎官。因為董賢長得漂亮,並且十分善解人意,使每天處在統治危機中的哀帝從他身上尋求到了一些安慰,及至出則與哀帝同輦,入則陪侍在哀帝左右,還常常和哀帝同寢。一次,董賢和哀帝同床,哀帝想起床,但衣襟卻被董賢壓住了,為了不把董賢弄醒,就用刀把自己的衣袖割斷了,可見哀帝對董賢的寵幸。
毋將隆對哀帝這樣寵愛董賢很不以為然。但是他也知道,多年來外戚王氏專權,百姓民不聊生,皇上也許只有通過寵愛董賢來排解自己對前途的恐懼。
毋將隆替皇上想的很多,所以當有人把皇上召大匠為董賢修別墅,並在義陵之旁為董賢預起墳墓的事告訴他以後,毋將隆只是搖頭,並沒有向皇上說什麼。
只是事態的發展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哀帝為了示寵,竟然再賜金縷玉衣以及武庫中的兵器給董賢。毋將隆再也忍不住了,便向哀帝呈奏《諫私給武庫兵疏》。
得到皇上的允許後,毋將隆站在大殿之上,慷慨陳詞,說:“武庫中的兵器,是用國家的錢財製作的,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利益而使用的。武器不是車輦,不能隨意賞賜。”他的這些話,哀帝聽著不順耳,但還是面帶微笑繼續聽他說,“我很理解皇上為了賞罰分明,對一些有功的臣子們給予獎賜。但是,獎賜的東西要分明。不能拿事關國家安全的武庫兵器來代替一般性的物資。同時,獎賜還要注意區分公私。”他的話好像越來越離譜了,哀帝的臉色開始不好看起來。毋將隆卻說得剛剛興起,他也不管不顧了,繼續說:“董賢實為弄權之臣。皇上對他已經非常好了,大可不必再如此重賞。臣請求皇上收回送給董賢的武庫兵器!”
哀帝聽了,自然十分不高興。只是哀帝也知道毋將隆並不是有意要冒犯自己,所以只揮揮手,讓他下去了,也沒有治他的罪。
權場失寵
一些日子以來,毋將隆的心中窩著一股火,但是沒敢讓它竄出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股火是衝著當朝傅太后的,而傅太后為人剛暴、擅長權謀,又與皇上極寵的趙皇后勾結一起,勢力極大,毋將隆知道自己鬥不過她們。
讓毋將隆敢怒不敢言的是傅太后安排朝中的人到外面收買婢女的事。如果傅太后只收買民間的婢女也就罷了,但是傅太后專門收買官家的婢女,而且還跑到他毋將隆的家裡,收買他的婢女。毋將隆終於忍不住了。他向皇上上書,請皇上更改傅太后的行為。
哀帝最為頭疼的就是傅太后,毋將隆上書要他治傅太后,立刻不高興起來。哀帝忍著火問毋將隆應該怎么辦理這件事,毋將隆十分認真地說:“要么請傅太后把那些婢女退回原來的人家,要么就把價格加上去。既然是購買,就要價格公平。”到了這時候,毋將隆仍然沒有忘記替自己說幾句公道話:“皇上,這事牽到為臣,但是,我今天絕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上書給陛下的。一個國家,一個皇族,要不失民心,就得有公道。我是為了公道才上書的。”
哀帝也不是不知道他是為了公平。可是,這次的公平卻是為了官家的幾個婢女。哀帝平時就經常和傅太后不和,那都是為了國家大事。今天,他真的不想因為幾個婢女而和傅太后鬧矛盾。何況,哀帝認為毋將隆不識大體,做事有失做臣子的風範。於是哀帝頒下詔書,說毋將隆“雖位列九卿,不僅沒有協助朝廷解決大事情,反而與永信宮傅太后爭論買婢女的價格。言語和行為都不遵循常理,如果爭論苛求的行為自此開始,便會從此再沒有標準來規範百官,從而失卻風化。念他從前多次有過對國家有益的書諫言論,這次就不再深究他的過錯了,讓他到沛郡做都尉去吧!”其實,哀帝還是念著他當初密奏幫自己當上了太子的那段經歷的。
終遭報復
因為婢女風波而遭降職的毋將隆在沛郡都尉任上並沒有多久,哀帝就很快又把他升遷至南郡太守。可是好景不長,哀帝不久就駕崩了。
哀帝駕崩,無子繼位。而此前他也並沒有指定繼承人。他71歲的祖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當機立斷,在哀帝駕崩的當天,便把皇權的象徵——璽收在自己手中。
太皇太后又借為哀帝辦喪事的機會,讓自己的侄子王莽進了宮,並架空了時任大司馬的董賢。緊接著,王莽唆使人彈劾董賢,說他任大司馬以來天災人禍不斷,請罷免他。董賢極度恐懼,遂自殺而亡。
就是這個王莽,曾經十分看重毋將隆的人品和才智,多次要和毋將隆交友,都被毋將隆拒絕了。毋將隆看不起王莽不學無術,同時也不喜歡他依仗姑姑王太后的權勢專橫跋扈,因此得罪了王莽。
此時哀帝駕崩,年僅9歲的平帝即位。王太后專權,當上大司馬的王莽大權獨攬。? 毋將隆眼看著朝廷發生的巨大變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他整日深居簡出,不與人打交道,以免惹禍上身。可是他想不到,其實在多年以前,就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大權獨攬的王莽列出了排除異己的名單交給大司徒孔光,孔光的目光最早圈定的也是毋將隆。孔光依王莽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彈劾毋將隆的奏摺,向平帝奏毋將隆曾經對皇族多次不敬,其中包括對平帝的祖母的不敬。?
平帝以毋將隆侵犯皇權,不適合在朝做官為由,罷了毋將隆的官職,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廣東合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