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式

殿堂式,採用民族傳統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結構,布局嚴謹,講究座向、主次、對稱,外型堂皇美觀,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其主要特點是,屋內廳堂多、天井多。當地民眾習慣稱這種民居為“十廳九井”或“九廳十八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殿堂式
  • 結構: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結構
  • 優點: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 特點:沿中軸線左右對稱
在布局上,沿中軸線分上中下三個大廳,為奉祀祖先和公共活動場所;左右對稱設兩廂或四廂,為生活區,以若干個花廳為中心分成許多生活單元。屋前是一口半月形池塘,這既有利於屋內排水,又可養魚和灌溉;屋後建一座半月形土丘,叫“花頭塋”。塋上用於種植風圍林,以保護房屋免受風沙襲擊和調節小氣候。這種殿堂式建築用料講究,採用夯三合土或青磚為牆,雕樑畫棟,工藝精美。一座大型的殿堂式民居有上百個房間,可供一二十戶上百人口居住。廁所、柴草間、畜欄一般都在主座屋兩側一定距離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殿堂式民居如大埔縣西河鎮黃塘張弼士故居“光祿第”,黃砂的“進士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