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歡·愛山亭上

《殿前歡·愛山亭上》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寫了作者登臨愛山亭欣賞亭外青山美景時的歡快心情,表現了傲世、避世的情懷,結尾吐語不凡、餘韻深長。全曲情由景生,景因情取,妙合無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殿前歡·愛山亭上
  • 出處:《張小山北曲聯樂府》
  • 作者:張可久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殿前歡·愛山亭上
小闌乾,又添新竹兩三竿。倒持手版支頤看,容我偷閒。松風古硯寒,蘚土白石爛,蕉雨疏花綻。青山愛我,我愛青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殿前歡:曲牌名。句式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
②愛山亭:在浙江德清縣。
③倒持:不是上朝的時候,不必雙手合抱。手版:笏板,古時官員上朝時雙手合抱禮拜,上面寫著要奏呈事項的提要。頤(yí):以手托腮的動作。
④松風古硯寒:風吹松濤,山石生寒。古硯:比喻江南青黑光滑的山石。
⑤蘚(xiǎn)上白石爛:石上的苔蘚也顯得鬆軟。爛:鬆軟。
⑥蕉雨:芭蕉經雨水洗打。綻:開放。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小闌乾外一片生機盎然,竹林里又新長出了兩三竿竹子。倒拿著手版,支著臉頰欣賞著眼前的美景,且容許我偷得半日閒。靜聽松濤,不覺古硯也生寒意,長滿苔蘚的石頭上,顏色鮮艷,雨打芭蕉,疏花悄然綻放。青山愛我,我也愛這美好的青山。

創作背景

作者在德清縣任屬吏期間,閒暇之餘常常前往愛山亭遊覽休憩。作者曾在《木蘭花慢·德清縣圃愛山亭》寫道:“就岩阿深處,結層屋,上空濛。” 可推斷此曲是作者遊玩於愛山亭,一時興起而寫。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小闌乾,又添新竹兩三竿。倒持手版揞頤看,容我偷閒。”曲子開頭就寫得頗有趣味,作者倚著闌乾欣賞美景,發現山林里又新長出了兩三竿竹子,這一細緻的觀察描寫說明了作者經常來到這裡遊玩,而且心情悠然閒適,以至於對林子裡長出兩三竿新竹如此細微的變化都能發現。接著作者又寫自己倒拿著手版、支著臉頰,欣賞亭外景色。“倒持”兩字寫得很細緻,“手版”是官員用來記事的物品,而倒持手版這一動作,意味著這時的自己不是作為一個官員,而是像一個普通人一樣自由自在地觀覽美景。這正是對自己忙裡偷閒、身心愉悅狀態的活脫脫寫照。
接下來的三句是對愛山亭上迷人景色的細緻描繪。“松風古硯寒,蘚土白石爛,蕉雨疏花綻”,這三句從動、靜、遠、近的各個角度來寫青山景物的可愛。清涼的山風吹過松林,靜靜聆聽松林發出的聲響,不覺古硯也似乎生出一絲寒意。硯台象徵著作者作為文人的本色,這裡從松風聯想到古硯,從動到靜,從外到內,寫得很有趣。白石上長滿了青苔,色彩爛漫,也襯托得很自然。至於雨打芭蕉、疏花初放,則又別有一番情趣了。
曲子末尾,作者不禁感嘆道:“青山愛我,我愛青山。”青山給了作者這么多美景,足以見“青山愛我”;作者為青山流連忘返,可見“我愛青山”。在鬱郁不得志的仕途之路上,有這樣一片清靜幽雅的游賞之地,作者得以發出這樣很自然的心聲。

名家點評

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張根雲(《元曲精華》):在作者筆下的苔痕、白石、蕉雨、疏花,在色調上相互襯托,動靜與遠近關係又極其恰當,因而充滿了躍動的生命力。此外,“寒”“爛”“綻”幾個色彩鮮明的詞語,與景物搭配得恰到好處,體現了作者融鑄詞語的功力。

作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50),宇小山,浙江慶原路人(浙江寧波鄞縣),元朝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張可久是元曲作家中作品最多者,數量之冠,傳世、保存小令作品800餘首。他的散曲集有《小山樂府》《張小山小令》《張小山北曲聯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