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 編劇:羅曼·波蘭斯基、
- 主演:朱迪·福斯特,凱特·溫絲萊特,克里斯托弗·沃爾茲,約翰·C·賴利
- 對白語言:英語
- imdb編碼:tt1692486
- 中文名:殺戮
- 外文名:Carnage
- 其它譯名:躁爸爸狂媽媽、今晚誰當家、殺戮之神、會客廳殺戮、屠殺之神、文明的野蠻人
- 出品時間:2011年
- 製片地區:法國、德國、波蘭、西班牙
- 類型:喜劇
- 片長:79分鐘
- 上映時間:2011年9月1日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當兩個小男孩在操場上大打出手之後,作為“施暴者”的家長,他們特別拜訪了“受害者”的家長,就為了解決孩子們之間的問題——他們分別是相當有能力和口才的南茜(凱特·溫絲萊特飾)與艾倫·考萬(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飾)夫婦,以及站在他們的對立面的自由作家佩內洛普·朗斯特里特(朱迪·福斯特飾)和她那做批發商的丈夫麥可(約翰·C·賴利飾)。然而,最初本來只是兩對父母非常禮貌性的建議和討論養育孩子的心得,結果很快就升級成為了一場口舌之戰,然後在這個過程中,4位家長也越來越多地展示出了自己真實的本性,原來他們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逃脫這場“殺戮”。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佩內洛普·朗斯特里特 | 朱迪·福斯特 | - | - |
南茜 | 凱特·溫絲萊特 | - | - |
艾倫·考萬 | 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 - | - |
麥可 | 約翰·C·賴利 | - | - |
Ethan | Eliot Berger | - | - |
Walter | Joseph Rezwin | ---- | 電話聲音 |
Dennis | 內森·瑞佩 | ---- | 電話聲音 |
Mother | Tanya Lopert | ---- | ---- |
Secretary | 朱莉·亞當斯 | ---- | 電話聲音 |
職員表
製作人 | 原著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薩義德·本·薩義德 OliverBerben 馬丁·莫茲科維茨 | 雅絲米娜·雷札 | 羅曼·波蘭斯基 | MareikeEngelhardt SophieLe Guénédal RalphRemstedt CarolineVeyssière | 羅曼·波蘭斯基 | 帕維爾·愛德曼 |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 Hervé de Luze | Fiona Weir | 迪安·塔沃拉里斯 | 米蘭拉·坎農諾 | Mikael Tanguy | Frankie D.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佩內洛普·朗斯特里特演員:朱迪·福斯特麥可的太太,在書店做事,兼職作家,正在寫一本關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的書。自以為心懷大愛,孩子打架的小事她能發揮出一篇關於暴力和道德的學術論文,她心繫達爾富爾受苦受難的黑人兄弟,但眼前的南茜反胃嘔吐的時候,她滿腦子只想著“最喜歡的書被弄髒了”。
- 麥可演員:約翰·C·賴利佩內洛普的丈夫,銷售裝飾性的五金器皿的批發商。他表現得慷慨大度,其實連女兒養的一隻倉鼠都容不下。
- 南茜演員:凱特·溫絲萊特投資經紀人,艾倫的太太。總是表現得扮溫婉謙和,其實心裡早把佩內洛普的祖宗都問候了。在撕掉假面之後,變的歇斯底里。
- 艾倫·考萬演員: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精英里打業務電話,把老婆和主人家晾在一邊。並和妻子打算粉飾一切問題,並在潛在的法律糾紛上採取先發制人的姿態。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影片的時長只有79分鐘,影片的故事也就發生了79分鐘。電影時間和電影裡的物理時間是一致的。
- 影片只用了六周就拍攝完成了。
- 影片中凱特·溫絲萊特有一場嘔吐戲,她吐出來的東西是香蕉和其他水果攪拌在一起的混合物。拍攝這個場景的時候,溫絲萊特的孩子也在邊上“參觀”。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
2011年9月8日 |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小金獅獎 | 《殺戮》 | 獲獎 |
金獅獎-最佳影片 | 《殺戮》 | 提名 | ||
2012年1月13日 | 第69屆金球獎 | 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 朱迪·福斯特 | 提名 |
凱特·溫絲萊特 | ||||
2012年12月1日 | 第25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女演員 | 凱特·溫絲萊特 | 提名 |
最佳編劇 | 羅曼·波蘭斯基 | |||
2012年2月24日 | 第37屆法國電影凱撒獎 | 最佳改編劇本 | 羅曼·波蘭斯基 | 獲獎 |
2012年2月19日 | 第26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 | 最佳歐洲電影 | 《殺戮》 | 提名 |
2012年 | 第56屆義大利電影大衛獎 | 最佳歐洲電影 | 《殺戮》 | 提名 |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SBS Productions、Zanagar Films、France 2 Cinéma、法國第4電視台、Ciné Cinémas、France Télévisions、Wild Bunch(法國);Constantin Film Produktion GmbH(德國);SPI Film Studio、Polish Film Institute、Polski Instytut Sztuki Filmowej(波蘭);Versátil Cinema(西班牙) |
---|---|
發行單位 | Cinéart(比利時)、Cinéart(荷蘭)、Medusa Distribuzione(義大利)、Mongrel Media(加拿大)、索尼(美國、日本)、Wild Bunch Distribution(法國)、Ascot Elite娛樂集團(瑞士)、Media International Pictures(黎巴嫩)、Midget娛樂(丹麥)、Zon Lusomundo Audiovisuais(葡萄牙) |
影片上映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
義大利 | 2011年9月1日(威尼斯電影節) | 義大利 | 2011年9月16日 |
美國 | 2011年9月30日(紐約電影節) | 英國 | 2011年10月22日(BFI倫敦電影節) |
英國 | 2011年10月(倫敦電影節) | 荷蘭 | 2011年11月1日(阿姆斯特丹電影周) |
希臘 | 2011年11月3日 | 瑞士 | 2011年11月10日(法語區) |
瑞士 | 2011年11月17日(德語區) | 西班牙 | 2011年11月18日 |
德國 | 2011年11月24日 | 法國 | 2011年12月7日 |
俄羅斯 | 2011年12月8日 | 哈薩克斯坦 | 2011年12月8日 |
荷蘭 | 2011年12月8日 | 以色列 | 2011年12月8日 |
比利時 | 2011年12月14日 | 喬治亞 | 2011年12月15日 |
美國 | 2011年12月16日 | 土耳其 | 2011年12月16日 |
加拿大 | 2011年12月23日(限定) | 愛沙尼亞 | 2011年12月23日 |
葡萄牙 | 2011年12月29日 | 加拿大 | 2012年1月6日 |
匈牙利 | 2012年1月12日 | 羅馬尼亞 | 2012年1月13日 |
捷克 | 2012年1月19日 | 波蘭 | 2012年1月20日 |
丹麥 | 2012年2月2日 | 希臘 | 2012年2月2日 |
英國 | 2012年2月3日 | 愛爾蘭 | 2012年2月3日 |
芬蘭 | 2012年2月10日 | 挪威 | 2012年2月10日 |
瑞典 | 2012年2月17日 | 日本 | 2012年2月18日 |
馬爾他 | 2012年2月22日 | 印度 | 2012年2月24日 |
澳大利亞 | 2012年3月1日 | 塞爾維亞 | 2012年3月1日 |
阿根廷 | 2012年3月1日-8日 | 克羅地亞 | 2012年3月15日 |
中國香港 | 2012年3月22日 | 立陶宛 | 2012年4月6日 |
紐西蘭 | 2012年4月12日 | 墨西哥 | 2012年4月20日 |
科威特 | 2012年4月26日 | 中國台灣 | 2012年5月25日 |
巴西 | 2012年6月1日、29日 | 韓國 | 2012年8月16日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殺戮》片名很驚悚,內容卻是兩個美國中產家庭的細瑣矛盾。兩個孩子打架,雙方家長見面和解,結果因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引發口角大戰,這是佩雷洛普、麥可、蘭茜、艾倫四人糟糕而絕望的一天。主要場景只有三個:客廳、廚房、電梯間,和出現過兩次的洗手間,如此小的空間,只有波蘭斯基才能調度的如此流暢順手,並在有限的空間裡,用所有可用元素製造完美的戲劇衝突。
《殺戮》沒有場景轉換,所有戲劇衝突靠台詞和演員表演推動,於是波蘭斯基把他的暴力表現手段全都融入台詞中,這樣的“冷暴力”依然有著波氏犀利。語言的交鋒中,涉及話題包羅萬象,從親職教育到人生觀、夫妻感情男女關係,但是都逃不脫悲觀絕望的方向,話題看似無機的被提起,實則絲絲相扣,與情緒節奏配合的恰到好處,全然不是隨便編排的。
導演波蘭斯基少見的選用了自然光,室內背景調子也並不突兀,在這種情況下,一大束黃色鬱金香就相當搶眼。鬱金香的花語有很多解釋,但那顏色是憂鬱準沒錯,據說住在這種色調房間裡的人會憂鬱而偏執,結合凱特最後摔花的鏡頭,這束鬱金香絕不是導演隨意為之,細心便可發現,圍繞著客廳無論怎么調度,那束濃郁的黃色總是視覺焦點,是情緒高潮處最好的色彩背景。除了客廳,影片中另一個重要的場景是走廊電梯間,波蘭斯基在這裡兩進兩出,吊足了觀眾胃口。而走廊就成了封閉與外界的過渡段,誘惑十足。明知走不出去,每次玄關處的徘徊還是讓人緊張萬分,這就是導演製造懸念的本事了。
《殺戮》除了導演遊刃有餘、成竹在胸的調度,更是仰賴了四位主角的精彩演繹。朱迪·福斯特,凱特·溫絲萊特,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約翰·C·賴利,根本看看名字就能想像到他們之間的火花四濺。兩位男主角性格差異較大,各有千秋,克里斯托弗即使飾演律師也帶著些“無恥混蛋”的陰狠。朱迪和凱特有美國中產婦女的共性,表演上難免有飈戲之嫌,朱迪偏執,凱特虛偽,難得二位性格細微處把握的也很好。(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