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禁區

殺戮禁區

《殺戮禁區》是由麥可·卡頓—瓊斯執導,休·丹西、約翰·赫特等主演的劇情片。

《殺戮禁區》講述了 1994年4月,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一所名叫ETO的中學裡。這裡不但變成了聯合國的軍事基地,還是一所提供庇護的難民營。然而,危險卻時刻伴隨在圖西族人的身邊,因為在學校的鐵門外,圍滿了身上佩帶著彎刀的胡圖族民兵。

基本介紹

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花絮,幕後製作,故事起源,關於盧安達,製作發行,製作公司,發行公司,其它公司,上映日期,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盧安達被鮮血染紅了,地上鋪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無論是圖西族還是胡圖族,都一個一個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在人人只求自保的盧安達,ETO里卻有這么兩個人沒有跟著維和部隊離開,他們一個是宣揚以愛換取和平的克里斯托弗神父,一個是理想主義的英語老師喬·科納,在他們的幫助下,數百名圖西人在這場浩劫中得以活命。

演職員表

演員表

休·丹西 Hugh Dancy .....Joe Connor
約翰·赫特 John Hurt .....Christopher
克萊爾-霍普·阿什提 Claire-Hope Ashitey .....Marie
David Gyasi .....François
Dominique Horwitz .....Capitaine Charles Delon
Susan Nalwoga .....Edda
Steve Toussaint .....Roland
Nicola Walker .....Rachel
Louis Mahoney .....Sibomana
Victor Power .....Julius
Jack Pierce .....Mark
Musa Kasonka Jr. .....Boniface
Kizito Ssentamu Kayiira .....Pierre

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麥可·卡頓—瓊斯Michael Caton-Jones
編劇 Writer:
David Wolstencroft .....(screenplay)
Richard Alwyn .....(story) and
David Belton .....(story)
製作人 Produced by:
Richard Alwyn .....executive producer
David Belton .....producer
Ruth Caleb .....executive producer
Pippa Cross .....producer
Jens Meurer .....producer
Karsten Stöter .....co-producer
David M. Thompson .....executive producer
Paul Trijbits .....executive producer
Andrew Wood .....line producer
Joe Oppenheimer .....development producer
.....co-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Dario Marianelli
攝影 Cinematography:
Ivan Strasburg
剪輯 Film Editing:
Christian Lonk
選角導演 Casting:
Anja Dihrberg
Karen Lindsay-Stewart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Bertram Strauß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Astrid Sieben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Dagmar Wessel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Dinah Collin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Mark Goddard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Paul Morris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幕後花絮

·影片的另一個名字叫《獵犬》(Shooting Dogs),角色本身是虛構的,但整個事件卻是真實的。影片在ETO高中實地取景,這裡正是1994年發生屠殺事件的現場。“Shooting Dogs”則來自於聯合國維和部隊曾經開槍射殺那些啃食腐爛屍體的當地的狗。
·影片中使用的槍炮都是真正的武器,不過它們沒有裝上真實的彈藥,所以也就不具備殺傷力。
·影片中的一些角色,是1994年那場屠殺慘案中的倖存者

幕後製作

故事起源

所以,影片中克里斯托弗牧師這個角色,其原型就是威詹克·庫瑞克,至於另一個英語教師喬·科納--大衛·拜爾頓坦言喬是他在盧安達碰到的很多人的綜合體,你能從他身上看到老師、工人甚至是學生的影子。在大屠殺開始之初,美國和英國政府無一例外地遊說聯全國安全理事會不要派兵去盧安達,甚至在這之後的一個月的時間裡,都拒絕承認這次慘案是“有計畫的種族屠殺”。就在他們急著向全世界否認的同時,盧安達卻有將近100萬人在這場浩劫中喪生。於是,拜爾頓決定將自己在盧安達親身經歷的一切搬上大銀幕:“發生在那裡的種族屠殺,並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內戰,它能反襯出許多事情,比如作為國際性組織的救援失敗,比如我作為一名記者的羞愧……相信很多人都有與我相似的感覺,就像那些離開ETO的教師、倉皇跑掉的外交官,甚至還有接到命令不得不撤離的聯合國士兵,這些人將他們的盧安達朋友拋在了身後。就連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都在這件事上展示了他們在維護道德方面的懦弱與膽小。那個時候最清楚不過的,就是兩條外交方面的潛規則:如果你是白人,或者和西方世界有所關聯,就能得到安全理事會的保護;反之,如果你是窮人或者黑人,那就請你忘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組織,你只能靠自己。”為什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偏偏對發生在盧安達的慘劇反應“遲鈍”?確實值得我們反思,就像拜爾頓後來補充的那樣:“當國際組織按兵不動的時候,卻有像威詹克·庫瑞克這樣的人留了下來,他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拯救著生命,他們做到了其他人沒有做到的事情,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關於盧安達

1、 胡圖族(85%)和圖西族(13%),兩個種族實際上是殖民者為了便於管理而利用外貌區分開的,原本並不是兩個種族。(圖西族是用西方審美觀點——皮膚較白,鼻樑較高判定的)。
2、 1885年,歐洲強國在柏林會議上決定了德國統治的殖民版圖,其中包括盧安達。
3、 1923年,雖然由比利時接管了盧安達,卻要依靠傳統的圖西族長來一同管理國家。
4、 1926年,比利時人決定在盧安達人的身份證上,標明胡圖、圖西或特瓦。
5、 1957年,胡圖族人公開發表聲明,指責在盧安達的領導階級中,圖西人成壟斷趨勢。同時,胡圖人成立了政黨。
6、 1959年,盧安達國王去世,胡圖人起義想要推翻圖西族的統治。數千名圖西人被殺,更多的人則逃往鄰國避難。比利時人轉而又為胡圖人提供支持。
7、 1962年,盧安達脫離了比利時的殖民統治,宣布獨立。由胡圖族的政黨領袖George Kayibanda正式接管。
8、 1963年,除了在1959年逃到鄰國的圖西人……又有2萬圖西人被胡圖人報復性地殺害。
9、 胡圖政府禁止圖西人在學校或大學中任職。當政權落入Juvenal Habyarimana手中後,他創造了一黨制,並第一次將“種族配額制”引入盧安達的政治體系中,圖西人只擁有9%的工作比率。
10、1975-1989年,盧安達拒絕逃往鄰國的圖西人返回。叛黨FPR(盧安達愛國陣線)在烏干達正式建立。
11、1989年,國際的咖啡市場全面崩潰,令盧安達以農業為本的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中。
12、海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一直備受壓迫的圖西族人,迫於壓力,Juvenal Habyarimana終於同意回到多黨統治的階段。
13、1990-1992年,盧安達軍事力量正式建立,同是他們還有計畫地訓練民兵,當然,能夠當兵的,只有胡圖人。完全由圖西人組成的FPR從烏干達占領了盧安達北部……為了報復他們,胡圖族再次屠殺了數千名圖西公民。
14、1992年2月,國際人權組織譴責盧安達的無線廣播煽動民族仇恨的情緒。11月,胡圖的激進派領袖Dr Leon Mugusera告訴胡圖人:“將圖西人都扔進河裡。”
15、1993年2月,FPR襲擊了盧安達邊境,法國軍隊被召集過來保護總統Juvenal Habyarimana的政權統治。戰爭一直持續著,不得不召開和平談判。8月,在坦尚尼亞(東非國家),和平協定簽定,其中包括允許多黨選舉,以及將FPR收編至盧安達的正統軍隊中。聯合國同意送來人數為2500的維和部隊,幫助和平條約的執行,隨同而來的還有由加拿大司令官羅密歐·達萊爾率領的聯合國緩助組織。8月-12月,新政府宣布成立……但是一個激進的廣播電台卻仍然在宣揚對圖西族人的仇恨。
16、1994年,1月-3月,形勢再度緊張,盧安達的人權組織向國際發出了警告,暴力事件很可能再度發生。比利時駐盧安達大使甚至警告位於布魯塞爾的國會,說明了那個激進的廣播電台將會製造什麼樣的麻煩。羅密歐·達萊爾通知聯合國司令部,胡圖的激進分子正在計畫一場對圖西人的屠殺。但是,他希望進一步調查此事件的請求卻被位於聯合國總部拒絕。4月6日,Juvenal Habyarimana和蒲隆地的總統乘坐的專機被擊落,兩人被刺殺。
17、1994年4月7日,有計畫有組織的殺戮行為開始了,首先被拿來開刀的是兩族處在敵對位置的政客,既有胡圖人又有圖西人。其中還有10名維和部隊的士兵被胡圖軍事力量殺害。散播仇恨的廣播電台譴責是比利時的軍隊和RPF聯手殺害了總統。武裝的胡圖民兵開始圍捕圖西人,FPR則進行了反擊。4月9日,大面積的屠殺開始。聯合國維和部隊因為受到安全理事會的阻止而無法採取任何行動,比利時官方則在積極地遊說安全理事會撤回維和部隊。
18、4月11日-21日,法國和義大利分別派兵來到盧安達,然而他們只是帶走了自己的大使……幾乎所有西方駐盧安達的大使館,幾天之內全部人去樓空。4月25日,大部分維和部隊撤回。
19、4月27日,保守估計,至少有25萬名盧安達人在這次屠殺事件中喪生。4月28日,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將發生在盧安達的這次慘劇稱為“有計畫的種族屠殺”。與此同時,美國卻拒絕使用“屠殺”這種嚴肅的辭彙,並警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撤兵是為了避免有“干涉盧安達國家內政”的嫌疑。5月24日,美國國務院才在公開場合承認發生在盧安達的一切是一場種族屠殺。7月,盧安達軍隊被FPR擊敗,有大約100萬胡圖人逃到了剛果的薩伊,包括那些激進的民兵。
20、7月19日,一個以國家團結為宗旨的新政府成立了,強行標明種族的身份證被廢除。11月,聯合國在盧安達建立了國際犯罪審判法庭(ICTR)--屠殺事件正式劃上了句點。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CrossDay Productions Ltd. [英國]
BBC Films [英國]
Egoli Tossell Film AG [德國]
UK Film Council [英國]
Adirondack Pictures
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 [德國]
Invicta Capital Ltd. [英國]

發行公司

A-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Frenetic Films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Renaissance Films ..... (2005) (USA) (theatrical)
Timebandits Films [德國]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Adironda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2007) (USA) (all media)
IFC Films [美國] ..... (2007) (USA) (theatrical)

其它公司

Fatts [英國] ..... post-production script service
Mayflower Studios [英國] ..... sound post-production
Audiolink Ltd. ..... walkie talkies
Tonstudio Hanse Warns ..... sound post-production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2005年5月12日 ..... (Cannes Film Market)
加拿大 Canada
2005年9月11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荷蘭 Netherlands
2005年9月13日 ..... (Film by the Sea Film Festival)
巴西 Brazil
2005年9月30日 ..... (Rio de Jane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rance
2005年10月6日 ..... (Dinard Festival of British Cinema)
德國 Germany
2005年10月27日 ..... (Internationale Hofer Filmtage)
摩洛哥 Morocco
2005年11月19日 ..... (Marrakec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葡萄牙 Portugal
2005年12月8日
法國 France
2006年3月8日
英國 UK
2006年3月31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6年4月6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6年4月19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6年4月21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6年4月26日 ..... (French speaking region)
瑞典Sweden
2006年4月28日
波蘭Poland
2006年5月11日 ..... (European Film Festival)
捷克Czech Republic
2006年7月1日 ..... (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匈牙利 Hungary
2006年11月10日 ..... (TV premiere)
瑞士 Switzerland
2006年11月23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波蘭 Poland
2006年12月29日
日本 Japan
2007年2月24日
美國 USA
2007年3月9日 ..... (limited)

影片評價

如果說《盧安達飯店》拍攝得非常專業的話,那么《殺戮禁區》就更加真誠,但拍攝技巧卻顯得有點笨拙。
——《監護人》
《殺戮禁區》只是想搭上非洲題材的“順風車”,可惜它選錯了視角,更不應該用白人的眼睛來講故事。
——《綜藝》
影片很讓人感動,即使是在血腥的殘殺中,人性的閃光點還是會讓你動容。
——《紐約觀測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