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7年五月初一(農曆)殷謙出生於新疆伊犁。自幼酷愛文學,6歲開始接觸
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以及國內外名著。9歲開始發表文章,在《中國少年報》以一篇反腐小說《大肚皮的爸爸》而引起強烈反響。11歲開始以筆名“北野”(意為北方的原野)、在國內各大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等作品。
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98年7月:殷謙被聘入新疆伊犁日報社,記者;獲得6次好新聞獎。
1999年被錄入《中國文化名人錄》。
2000年4月:殷謙被借調到消費者導報社,責任編輯、記者、第二編輯部副主任。由於他的話題類新聞作品風格獨特,該報紙將頭版頭條以他的名字設定了“殷謙消費視線”欄目,迄今為止這在國內報紙新聞界也是獨一無二的事。
2001年:殷謙被聘入西安晚報社信息部,《西安晚報·一周金頁》消費版責任編輯、記者;
2002~2003年:殷謙被聘入新華社《
經濟參考報》社產業信息特刊部副主編;
2005年被收錄入《國際藝術家華人作家庫》。
2006年被加拿大《
世界日報》、《大華報》聘為專欄作家。曾應邀參加央視《
實話實說》節目訪談,多次應邀參加了鳳凰衛視、重慶衛視的談話節目。
2008~2009年:殷謙在英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進修,初步涉入東西方神學研究領域。
2010年至今,傳說隱居在中國
雁北地區一個小鎮,成為一名陶淵明式的浪漫居士。
主要作品
書名 | 出版日期 | 出版社 |
《花開花落》 | 1993-06 | 世界華文出版社 |
《你不在的西安還下著雨》 | 2009-12 | 崇文書局 |
《左手婚姻》 | 2006-04 | 台海出版社 |
《無處釋放的青春》 | 2008-05 | 新世界出版社 |
《天廷秘傳》 | 2009-09 |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
《情殤女友》 | 2008-03 |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詭村》(上、下冊) | 2012-02 | 武漢出版社 |
《愛是寂寞撒的謊》 | 2010-01 |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蒙古秘藏》 | 2013-04 | 東方出版社 |
《忽必烈秘器》 | 2013-01 | 東方出版社 |
《傳國玉璽》 | 2013-01 | 東方出版社 |
《愛情不是一個味》 | 2012-12 | 重慶出版社 |
《百年異聞》
| 2016-07 | 團結出版社 |
《任氏家言》 | 2016-07 | 團結出版社 |
《北漂愛情故事》 | 2016-07 | 團結出版社 |
《太古》 | 2018-12 | 東方出版社 |
書名 | 出版日期 | 出版社 |
《青春無悔》 | 1995-02 | 天馬圖書出版公司 |
《心靈真經》 | 2010-11 | 黃山書社 |
《情感本經》 | 2010-11 | 黃山書社 |
《女人心經》 | 2010-11 | 黃山書社 |
《活在當代》 | 2015-05 | 台灣人間出版社 |
《揭皮》 | 2013-11 | 台灣爾雅出版社 |
《畫骨》 | 2013-11 | 台灣爾雅出版社 |
《棒喝時代》 | 2009-03 | |
《似水流年》 | 1995-01 | 香港現代出版社 |
《北野詩集·靈舞》 | 2014-09 | 台灣遠景出版社 |
哲學、社科論著 | | |
書名 | 出版日期 | 出版社 |
《求職者的聖經》二卷 | 2009-05 | 光明日報出版社 |
《哲人的靈感》 | 2011-04 | 台灣遠景出版社 |
《扶搖“職”上》 | 2011-10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末世·2012》 | 2011-03 | 團結出版社 |
其它信息
國外動態
《泰晤士報》(The Times)2011年1月30日第21版-26版“文化藝術”欄目,特別發表中國作家殷謙散文兩篇:《風雨五年》(原文題為《我這五年》、《中國作家眼裡的社會》(原題為《墜落在2010年的那些日子》。《泰晤士報》主編專門撰寫了編者按,稱“殷謙是中國當今罕見的散文大師”,“他用真實的情感通過優美的散文駁斥了中國當代的欺詐者和謊言家,通過剖析自己與社會體系之間的心理和現實矛盾,我們看到了這位中國作家在艱難中所進行的悲痛以及勇敢的抗爭。無疑,這些文字是真實的,它為我們開闢了一條必須要遵循的道路。” 除此之外,該報的本·馬奇泰爾、馬修·派里斯、馬格納斯·林克萊特等著名專欄作家對殷謙其人與其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殷謙是一個優雅的作家”、“他是最真實的,這種精神在中國當代作家群體中很難得”、“他的文筆沒有自憐之處”、“文筆優美,重要的是他真心的流露,具有獨有的風格。”
央視風波
據媒體報導,央視欄目《實話實話》的停播是由於殷謙在《當代》雜誌發表的名為《央視“實話實說”不讓我說實話》的文章直接導致的,重慶晚報發表了《作家不滿被<實話實說>和晶6次打斷發言》的報導,被全國幾十家媒體轉載,數月之後,“實話實說”欄目停播,國內上百家媒體紛紛報導了此事,輿論認為是殷謙一篇文章導致了該欄目下架,對此殷謙本人予以否認。
考古發現
2014年6月,殷謙在山西省懷仁縣鵝毛口村發現文化層堆積,這是我國北方首次發現的“中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生活遺址,他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北方中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空白,並比我國考古界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縣發現的南莊頭遺址還要早一千年,比磁山新石器文化要早兩千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2016年9月28日,獨立文化學者、知名作家殷謙對媒體發布——他在山西省懷仁縣境內發現一處距今1500年左右的古城堡遺址。倘若得到證實,這將是山西省境內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歷史最早的古城堡遺址。
2016年12月,殷謙據史料記載研究認為,懷仁縣吳家窯鎮的碗窯村得名源於民國時該地以製作陶碗聞名,該村陶瓷歷史可追溯至五胡十六國時期即公元304年—公元439年。到魏遼時期,懷仁吳家窯人石雕技藝源遠流長,享譽八方。並在北魏孝文帝時期,用他們的智慧在雲岡石窟裸露的山石上依勢雕鑿了不同造型、不同風格的諸石佛“雲岡窟”,創造了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品。
學術研究
1、在山西省懷仁縣進行考古學術研究,研究得出懷仁縣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母親唆魯禾帖尼的封地,首次介紹了懷仁城的歷史淵源以及地方民俗文化“旺火”的來歷,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大型文學期刊《參花》的學術欄目發表,並建議當地政府打造大元歷史文化旅遊城市;同年考古研究發現,懷仁縣有至今保存完好的胡夏國“吳兒城”遺址。
2、2015年,赴北京、河北蔚縣進行考古研究,考證得出佛教準提信仰傳承者、《顯密圓通成佛新要集》作者道殿祖師籍貫為山西懷仁人,題為《道殿祖師顯密思想簡論及其籍貫考》的論文已公開發表在《赤子》、《今日湖北》等學術雜誌。殷謙首次提出“文殊道場在五台,準提道場在懷仁”的說法,並多次提議山西懷仁縣應大力發展以大元歷史為依託的文化產業,其次懷仁還應發展佛教旅遊產業,懷仁可以稱得上是“大遼聖僧故里,準提佛母之都”。
3、
哲學思想
關於價值
殷謙倡導人類應該信仰普世價值,反對任何形式和名義下的暴力行為,他認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榮應該是人類的一致願望。一個國家的強大並非為了去侵犯另一個國家,在邁向世界大同的道路上,我們不要探討有沒有“上帝”,就算沒有上帝也要創造出一個上帝,人類世界需要一個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世界才能夠走向和平和繁榮。殷謙認為普世價值的精髓在於真正的以人為本,在人類世界,人人平等,無論你擁有多大權力都不能使自己高人一頭,任何價值也不能高於人的價值,一切外在的(External)客體化世界其本質都要為人類服務,國家再偉大也不能與人相提而論,國家為人而生存,而非人為國家而生存,政黨和政權僅是服務機構,僅是國家之有限功能和人之權利的守護者而已。殷謙否定尼采的一部分哲學思想,他認為尼采的思想只適用於人的“肉身成長”,更易使人滋長“最原始的欲望”,人太過現實更易變成非人,而忽略了人的終極進化應該是靈魂和精神層面上的提升。在人類核心價值觀這方面,殷謙認為對於那些至心朝禮、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人而言,至真至善的是良心而非強權,至尊至上的是上帝而非政黨,當權力和良知以及信仰出現衝突之時,他們不畏強權,寧死不屈。殷謙認為極端地排斥宗教信仰者或有神論者都具有法西斯主義的特徵,即他們忽略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民才是主要的,而不是把“國家”提高到至高無上之地位。殷謙直言了當地提出,不可否認的是那些被權力異化的人在心理和性格上有狹隘和任性的缺陷,他們似乎有著極不尋常的政治理念,他們很容易把人與國家、政黨和政權的關係搞混亂,弄顛倒,是很容易在權力面前卑身賤體、奴顏婢膝的。
關於信仰
殷謙所強調的人要要信仰並非是強調人要信仰神靈,而是對天地的敬畏和自然的尊崇。這種信仰說白了就是人要認識到自我,做回自己,有獨立的思想和堅定的信念,“搞學術的要信仰學術,種莊稼的要信仰莊稼”,殷謙所說的信仰就是人對生命和生活的一種態度,就是充滿愛意和善念,對人和事都要無比虔誠和執著。不要抱怨命運,人要懂得尊重聖神的事物,懂得愛和恨的真正意義,他認為“即使恨也是善良的,應該將恨引向愛,而不是引向惡。”他認為帶給人類災難的不是上帝或神靈,而是人類自己,人類應該意識到自己愚蠢的行為和惡行給自己帶來病痛和不幸,以及死亡,而智慧和行善則給人們帶來生命,以及幸福和健康。殷謙認為決定人類命運的力量來自善良和理智,以及堅定不移的意志,只有愛意和善良、理性才使更像人,才會堅持原則,才會遵循理性法則和智慧規則,而不會像動物或野蠻人那樣只是被自己的情緒和原始欲望所統治,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信仰。
關於文藝
殷謙認為,文學藝術是一種對抗和抵制罪惡和黑暗的精神之努力。為求美而說醜,為求善而說惡,偉大的作家和藝術家通過文學藝術作品來描述黑暗,其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光明,為了彰顯光明之意義和價值,為了表現人性的偉大和高貴,為了表達對光明的追求和渴望。為實現自己的道德完善和人格發展,人之初就當抵禦外部社會和心靈深處的黑暗。他認為“文學藝術的啟蒙意味著給人的內心提供光明,意味著“被那光照亮”。殷謙反對僅陶醉於黑暗本身之創作,反對以任何形式和理由的消極創作,他認為文學家和藝術家是“造物主”降臨人間的天使,就應當有責任和擔當,不能背叛文學藝術創作的基本道德和原則,更不能自甘墮落地成為罪惡和黑暗的盟友,與在黑暗中的撒旦共舞,無情地吞噬靈魂之尊嚴和人性之高貴。
關於自我
關於“自我”普遍指人的一種心理疾病,太過“自我”是一種病,多有貶義的意思。但殷謙卻不這么認為,在他的哲學思想里,“自我”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是自戀,而是一種美德,是值得讚美的事物。殷謙認為:“人之為人,就要做真實的自己,做回自己,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跟著瘋子揚黃塵。”殷謙認為“自我”非常重要,太“自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迷失了自我。殷謙對自我的詮釋乃是“只有堅持自我,有思有想,勇於和敢於向以人的信仰或良知之名義出現的權力說不!只有做回本真,有血有肉,人的人格和精神、理智之發展才是可靠的,不屈服於窒息和遏制新思想之權威。”殷謙認為“由於中國人的奴性和順從使人,才有了南京大屠殺如此滅絕人寰的災難,所以說,倘若人類歷史之開端乃是因不順從而形成,那么順從則會導致人類歷史之終結。殷謙將”自我“定義為乃是人的一種積極的、“為敵”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意味著人們與奴性力量保持著一種對抗性和對立之姿態,只有“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和健全的人,“自我”的人在精神和思想上始終處於活躍成長狀態,只有“自我,人才能夠擁有正常而健康的精神生活,才有可能生成獨立的思想,才能對生命產生意義感。
關於道德
對殷謙來說,只有對他人深深的愛意,只有造福社會的願望,人的生活才會有目標,生命才有意義。人世間最高貴的東西是愛的情感,是對公平和正義、公正和真誠的東西充滿善意之同情,愛的情感和善良以及道德具有根本和核心的意義。一個人的道德取決於他的智慧,人的心靈中至高的力量是道德,是靈魂中的靈魂,沒有高低之別,沒有貴賤之分,沒有門戶上下,沒有愚蠢的自戀,沒有狹隘和殘忍。
殷謙語錄
1、我生來的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通過我的文字來抵抗生活對人們精神的蠱蝕與鈍化,就是要在現實生活中發現那些令人害怕和吃驚的事象,並且用文字將它表現出來,帶給讀者一種深刻的經驗。我希望能帶給我的讀者一些溫暖,希望他們和一樣在困境和焦慮中也能感受到一些幸福,這也是我與生俱來的使命和責任。
2、我想我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那種可以使我超脫平庸的智慧。
3、懺悔不是逃避而是擔當,懺悔不是死亡而是再生,懺悔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4、我們這個時代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病了,而且病入膏肓。我們時代的價值觀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這也成為我們時代人普遍焦慮和絕望的原因,因為真理價值受到普遍懷疑,交換價值被奉為真理;於是就有了“我爸叫李剛”的逞凶肆虐,更有了“寧在寶馬里哭泣”的勢力宣言。肉體被視為人的本質,而人的本質卻被掩蔽,對肉身以及“交換價值”的迷信,無情地拗阻理想主義的成長。
5、如今的人有一種道德冷淡症,這種並不是一種偶或一見的孤立現象,而是表征著近世以來的意義感、趣味感和道德觀念的殘缺和危機。到處都是缺乏理性意識和放縱情感的人,到處都是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圖的人,到處都是崇拜權力和追求物慾的人,到處都是及時享樂和損人利己的人,到處都是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上帝的人;他們嘲笑信仰上帝的人,蔑視聖賢們的指責,都在遠離柏拉圖的“理想國”的地方快活度日。
6、如果一個時代及其道德風尚不負責任地把人降低為唯利是圖的經濟動物,降低為權利薰心的市儈小人和勢力之人,降低為不知道敬畏神聖事物的妄人和莽漢,降低為蔑視道德的虛無主義者,降低為沉溺於肉慾狂歡的生物人,降低為有知識的無知者、有財富的貧窮者,降低為把說假話變成習慣的巧滑之人,降低為沒有是非感、美醜感和羞噁心的空心人,那么這個時代就無可救藥了,也就無從談起所謂血性和人性、道義和良知。
7、我們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你來自哪裡?”“你是誰?”“你來到這世上要做什麼?”弄清了這三個問題,你就會發現,原來人的存在本來是有意義的,需要為自己一生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能夠找到可靠的方向,對這個方向充滿了正確預感的追求,只有這樣才能看到生活原本具有健康和美好的性質。
8、一個真正的人,首先意味著道德的純潔和人格的高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並且人格健全的人,在當今時代來說要求非常“嚴格”,近乎於“苛刻”,那就是,真正的人對人類的罪惡都應當有普遍的道德責任。
9、我們可以至少從兩個方面檢驗一下自己的倫理境界和道德情調。一方面是指向內指涉自己:我是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者?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一方面是向外指涉他人:我是不是一個懂得憐憫和同情的利他主義者?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10、精神對於一個人是多么重要,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懂得同情和憐憫,懂得能從利他的行為中感到巨大的快樂和幸福,懂得推己及人地愛別人。
11、作為人,一定要關心人的痛苦、拯救與罪孽這類問題。我們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穩定的信仰基礎,雖然我們有時可能懷疑、彷徨、猶豫;但是,我們身陷絕境也不放棄拯救的希望,雖在地獄但不懷疑天堂的存在。
12、人是需要意義的,人餓了可以忍,但如果沒有意義感就無法忍受了。“意義”意味著使人的生活具有健康美好的性質,意味著可靠的方向,意味著對一個清晰方向的充滿正確預感的追求。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陷入極度的痛苦,因為他沒有可以寄託精神的堅定信仰,沒有清晰的價值觀,所以,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就是能獲得意義體驗的滿足。滿足這一需要絕非易事,追求意義也難乎其難,它需要百折不撓的堅韌性,需要熱情和信心,我們可以冷靜但不能冷漠,可以懷疑但不能絕望,一個冷漠而絕望的人,是對“意義”毫無興趣的。
13、為人,應該有善良和高貴這兩個最基本的精神特徵,兩者缺一就不能算是一個健全的和有尊嚴的人,雖然勉強可以稱之為人,那也僅僅區別於低級動物。國人大多都善良,但並不高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活得既不健全,也沒有尊嚴。高貴對應著批判的自由,質疑的態度,反對的精神;意味著人們能夠毫不寬假地對恣睢暴戾的權勢者施以無情的質疑和監督、批判、反對;在傲慢的權力面前保持著尊嚴和體面,不做“凱撒”的奴僕,更不做它的盟友,而要做它的敵人。善良,於個人而言,對應著人情和道義,同情和幫助不幸者、弱者,這都體現了一個人的善良,而於群體和當權者而言,它對應著人道主義,意味著他們對陷入逆境的不幸者、弱者充滿同情,對底層的小人物充滿愛意。對於後者,國人大多是不容置疑的善良,而對於前者,國人大多卻令人失望,很多人都選擇了可恥的沉默,似乎也樂意成為沉默的羔羊。
14、事實上我們發現,那些樂於助人的人往往都是樂觀豁達的人,因為他們天生就有一種悲憫的性情,他們覺得幫助別人不僅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正是這樣的一種社會性衝動,我們看到了那些有意義感的人為自己增加快樂情感的辦法,那就是將別人的快樂視為自己的快樂,分享著別人的幸福,我們看到了動機情感和實現情感的一致性,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價值。
15、孫思邈首先是道士,其次才是醫學家和藥學家,他很清楚天地之災是不可能用藥消除的,所以他通過行動來告訴人們,只有大愛才能消除天地之災,只有和睦相處,敬天愛人才能與自然和諧共存。所以他重視藥德,不論貧富妍媸,一視同仁。孫思邈是一個絕對有信仰的人,他的一生簡單而執著,從生到死,他用畢生精力書寫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所以後人永遠記住了他。
16、言行舉止是一個人心靈的鏡像,也是一個人品德和人格的反映。人們熱烈地愛戴和尊敬一個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人是真正的君子,是心地善良淳樸的人,是因為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心交給了人民,並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愛自己的人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在我看來,偉人身上都有浩然正氣,都有強烈的正義感。
17、一個樸素而簡單的真理是,具有偉大人格的人,不必一定會有不朽功勳,但是一切偉大的功績,必然出自於偉大的人格,一個人的豐功偉績都是倚靠偉大的人格支撐起來的,所以說,與一個人的功績比起來,他的人格似乎更為重要。
18、在一個沒有偉人的時代,必然會成為小人泛濫的時代,加之在一個毫無信仰的時代,一切有害的精神氣候隨之復甦並蔓延,腐蝕著我們的靈魂和肉體,繼而在這個時代出現了一群舉止行為瘋狂的人,他們招人厭惡的表現,令人討厭的自吹自擂,醜惡的發笑,失去尊嚴的悲哀,無一不褻瀆著我們原本就脆弱的精神荒原,直至成為淒涼的荒漠。
19、世界上所有的好人,優秀的人,偉大的人,善良的人大都是一個特性,那就是它們天生就是“無我型”的人。他們從不主觀而任性地把自己當做內部或周圍的主宰者,當做群體中的絕對中心。他們從不會自我美化,從不會自愛自憐,他們通常表現出一種最低的姿態,他們既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著,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恨世者,而是把自己當做最普通的人,與自己身邊的或周圍的人,一起痛苦和苦難。他們甚至會以別人的不幸感到不安和自責,仿佛別人的悲痛和苦難都是自己造成的。
20、真正的高貴是無名的,他是作為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如果人把高貴理解為一種人的特定的身份或一種特定的生活,並把自己和人們區分開來,那就等於歪曲了自己。所以說,每個人都能使自己高貴,只要他不是徹頭徹尾的弱者,就能馳騁於自己原有的精神鬥爭的戰場。
21、在我們這個時代,缺乏敢於不看臉色說真話的、負責人的批評家,缺乏可靠地、科學的批評方法,缺少成熟的批評意識,缺乏健康的批評風氣。
22、中國人有糊裡糊塗成人之美的壞毛病,中國人普遍喜歡講關係和看面子、講客套,這種庸俗習氣是各行其便、一團和氣的江湖做派。在中國,對權威從崇拜到膜拜的心裡尤為普遍。因為他們普遍認為權威是無法抗拒和質疑的。所以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權威膜拜感,他們很容易被“先入為主”的假象所迷惑,所以他們非常注重第一印象,這就是中國人普遍都存在的“成人之美”的壞習慣。
23、殷謙不是科學家,所以他就不能談論科學;殷謙不是專家,所以他就不能談論專業。在這個社會只有專家才是權威者,只有他們才有資格“獨語式”地說話。而我不能客觀說話,只有人們才能客觀地說話,這裡的客觀必須是複數的,除了權威者,所有平頭百姓作為個人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非客觀的。
24、要相信寬恕、憐憫和人性是人最好的美德;要相信眼淚和溫情、親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才生活的有價值,那就是當他想到別人給予他或他給予別人的好處的時候都會掉下眼淚。
25、能不能想一想,我們倘若不想生活在恐懼的煎熬和絕望的折磨中,就必須把“過時的價值觀”當作一種積極的情感,就必須放棄對金錢和權利錯誤的崇拜,就必須讓那些見義勇為式的新型人格成為我們社會的主宰人格,就必須更加清醒的認識“雷鋒式”的人物對於我們時代的價值和意義。
26、不管人類踏入任何生存困境,都不應該喪失信心,而是應該把這些威脅和困境重新賦予人類及世界的命運以及意義的機遇,當做對自己的人性的尊嚴和高貴的挑戰。越是在逆境中越要意識到自己是人類,而讓“無意義感”遠離我們。
27、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文為基礎的,文化體現著為人的精神。真正的文化能改變人,能從混亂中將人類拯救出來。文化的使命和任務就是要尋常自我,普通自我或低級自我,提升為優秀自我,賦予他們以理性的人性或博大的人性。
28、文學藝術是一種向生活顯示自由意志和精神力量的自覺行為,而並非“生活”驅使或奴役下的被動的行為。文學或藝術並不是對生活無條件的隨同、放任和隨順,而是對生活的拒絕、拷問和質疑。
29、有一個地方沒有文學,那就是無須夢想的天堂;有一個地方沒有文學,那就是毫無希望的地獄。只有人間才是有文學的地方,因為這裡有人類的理想和希望。優美的修辭、豐富的想像、真實的描寫,都文學感染力的因素。換言之,好的作品能夠讓人感到溫暖和勇氣,正義和力量,能夠給人們提供一種理想的精神圖景。
30、文學不是把庸俗當做庸俗的遊戲,也不是向人的弱點妥協的投降書,我認為文學表現的是人類為擺脫庸俗之奴役所進行的卓越之努力,是人類戰勝自己的弱點之光榮記錄。我反對很多“作家”退回到自我,僅僅在“內心現實”之基礎上創作,因為文學是人類的事業,而不是作家個人的事情;它絕對是神聖而重要的,因為它會對讀者的精神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就算時代和現實社會變成什麼樣子, 但文學大體就是這個樣子,至少不能把文學謬論成令人無法理解的怪物。
31、當代沒有真正的作家,是因為當代作家不具備成熟的文化自覺,沒有發現社會殘缺和時代病相的能力和自覺,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當代作家也只能用娛樂化和虛假的方式來粉飾現實和迴避歷史;在名利的強大誘惑下也不能捍衛尊嚴與自由,沒有勇氣向人們和權力說真話,這樣的文學又能給人們提供什麼溫暖和光明。
32、往後見了那些名氣大得驚人的作家,和他們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作品,一定要循名覈實,無論他賺了多少錢獲了多少獎,無論他寫了多少字印了多少冊,不論他引發了“地震”還是創造了“奇蹟”,不管他是“天才”還是“鬼才”,我們都要看看他內里的“貨色”究竟如何,千萬不能聽到名人的名字就激動,見到名人膝蓋就發軟,還沒弄明白他內里的“貨色”,就跪倒在他的腳下成為“利”的囚徒以及“名”的奴僕。
33、魯迅一樣的作家在這個時代已經絕跡了,顧彬只是對中國當代沒有魯迅這樣的作家感到失望,我認為無論哪個時代都應該有魯迅這樣的作家來為我們構建可貴的精神家園。我們需要魯迅,需要他給我們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領,需要他的聲音和勇氣、正直和無畏。在“沒有聲音的中國”,他的聲音穿過時間的阻隔,一直傳到我們面前,我們並不奢望成為“魯迅”,惟願不要離“魯迅”太遠。
34、文學與政治生活密切相關,但文學的使命卻不是經濟的,也不是政治,而是為芸芸眾生,要站到那些沾滿了眼淚和泥巴的窮人中去;要為那些沒有發言權的老百姓說話,將他們的呼聲變成自己的作品。追求意義感的作家所關心的是罪孽和拯救以及人的痛苦這類問題,雖然這樣的作家也可能懷疑和彷徨、猶豫,但他們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穩定的信仰基礎,信仰賦予他們真正屬於人的價值和意義,賦予他們生活以光明,而這些,是當今這些“盈利”作家們永遠也享受不到和體會不到的。
35、優秀的作家是為了追求美好才寫醜惡的,為了追求光明才寫黑暗的,因為光明的意義和價值遠比黑暗本身要重要的多,所以才要表現人性的偉大和高貴,才要表達人們對光明的追求與渴望,人生來就是要與外部社會和心靈世界的黑暗鬥爭,以此來實現自己的道德完善和人格發展。
36、真正的作家與生俱來就負有使命,無論他們處於何種境地,他們都必須信守這樣一些尺度:那就是他能否超越現實中的自己,是否能夠擺脫諸如金錢和權力此類的異化力量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否具有充分的教養和健全的人格以擺脫市儈主義帶來的心靈敗壞。若不能信守這些尺度,作家這個稱號只是一個蒼白的符號。
37、真作家像赤金,假作家像偽鈔。真作家心胸寬廣,假作家心胸狹窄;真作家懂得為人類和民族之前途計深遠,假作家只看眼前之利害得失;真作家追求大眾之利益,假作家追求一己之利益。
38、真正的作家或藝術家之所以耐心的敘事,致力於表達一種積極的、寶貴的思想;致力於傳遞一種價值體系,一種認識論和世界觀;致力於傳達自己對生活狀況的理解、認知判斷和特定的人生圖景。真正的作家或是藝術家懂得文化藝術的功能和意義,那就是真正的文藝都具有創造並構建意義的功能,所以他們試圖通過文藝來宣達自己的生活理念,並希望能達到影響人們的目的。
39、儘管現在看來文學藝術不能夠使人立地成佛,但我相信那些優秀的文學藝術仍然可以讓我們的心智逐漸成熟,引導我們思考,讓我們感到不安,並持久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內心生活,我喜歡它以微妙的形式給予我美好的觀念和情感。
40、社會道德的滑坡昭示了人文精神之危機,當今的文學藝術沒有引人向上的力量感,甚至失去了它本來或者應該有的自覺地啟蒙精神。所以我們要有理智的選擇,在成熟自己的心智時,要選擇一切啟蒙的文學藝術作品所帶給我們的力量。
41、在我們這個價值迷失、信仰缺乏、人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種積極的、力量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它雖然也寫黑暗,但它從不忘以光明作背景;它雖然也寫醜惡,但從來都是以美好作底子;它不但幫助人將自己從野蠻的深淵和獸性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而且能夠從積極的方面影響別人的生活手段,並教會人懂得尊嚴、高貴、優雅、得體的意義,而不是蠱惑人沉溺於冷漠的殘酷和自私的道德放縱,更不是縱容人為了追求物慾而出賣自己的靈魂和尊嚴;它任何時候都懷著溫柔的善念,向人和世界表達深深的祝福的情感,從不詛咒生活,從不否定道德,從不逃避崇高,從不貶低人的尊嚴,從不把愛情視為“騙人的把戲”,而是沿著可靠、穩定的道德基礎,無論遭受什麼樣的艱難和不幸,都能夠深沉地、強烈地愛一切值得愛的人和事物。
42、中國是一個信仰基本喪失的國度,我們缺乏對上帝的敬畏而崇拜世俗權力,沒有信仰卻有迷信;我們缺乏成熟的宗教意識和發達的宗教感,缺乏一個不為世俗權力所動搖的穩定價值體系和可靠的精神秩序。
43、因為缺乏真正的信仰,更多的人喪失了對真正的信仰和對真理的守護,紛紛加入了“拜權”、“拜金”的“教門”,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自私和可怕,對現實社會的病象和殘缺視而不見,“為己主義”的泛濫使那種更為健康的、理想的精神和生活秩序離我們越來越遠。
44、因為缺乏真正的信仰,我們的時代更多的是不知道敬天愛人的莽漢和妄人,更多的是沒有善惡感、美醜感、是非感的“空心人”,更多的是陶醉在肉慾狂歡的“生物人”;更多的是有財富的貧窮者、有知識的無知者、蔑視道德的虛無主義者;更多的人變成了惟利是圖的“經濟動物”,變成了蛇欲吞象的勢利小人和市儈之徒。
45、信仰的缺失導致了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漠滋養了“撒旦”的成長。我們時代的人活的可憐又可悲,信仰的缺失和喪失直接導致了人性的變異,真正善良的人越來越少,很少有對陷入逆境的不幸者充滿同情和愛意。很少有真正的善良和高貴,無情的人與日增多,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就是現實的真實寫照;大多數人在傲慢的權力面前已經喪失了體面和尊嚴,“撒旦”們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瘋長,並且一臉惡意的獰笑。
46、信仰就是愛,那種像上帝的愛。活的意義來自這種愛,惟有信仰和愛才是人類超越死亡,對付絕望,克服生活的無意義感的惟一的路徑。
47、從本質上而言,仇恨是一種有害並消極的情感衝動,恨同於愛,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情感形式。尤為那種無所不施、陰暗偏狹之恨,更會給人們留下痛苦的記憶,甚至給人們帶來災難。所以寬恕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要把仇恨牢牢地控制在我們理性的手中,繼而將它引向寬恕,引向美好的和解,最終引向令人幸福的愛。
48、中國知識分子一輩子沒有真知灼見,很多知識分子的學術生涯沒有意義,知識分子最求盈利學術,中國文學缺乏信仰。
49、我所說的真正的信仰是一種作為人的精神,是一種人性的本真,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信念。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但卻不相信上帝。人人都信仰和膜拜權利、物慾,也只能變成全力的奴隸和物慾的附庸,我們無法獲得精神上的巨大支持。沒有自己真正的信仰,我們就無法對抗恣睢的權利。無法追求正義和真理、自由的價值。
50、人類精神和信仰的核心是和諧與仁愛,我們最終所追求的是一個和諧的、和平的和有情的世界。在精神與信仰的世界裡,“天人合一”是人類唯一的生存理念,人類心中的“人定勝天”的迷思和瘋狂將不復存在。
51、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心靈的家園,一次次地主動接受著這些污染源。面對這樣的問題以及困境,我們如何恢復和重建起自己的健康的精神家園,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心靈環境,這是我們從現在開始正視並必須尊重和選擇的問題。我們必須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軟弱,克服這惡劣之外部環境的拘執,清醒而勇敢而地重新舉起我們的精神旗幟。
52、個社會倘若想真正健康、和諧地發展,就必須把對人們以及對生活的愛意和善念,當作人的穩定的精神基礎,一個社會倘若把追求所有人的幸福當作根本的目標,它就必須強調這種愛的價值,就必須把愛當作行為原則和價值理念。
53、真正有信仰、有意義感的人必然充滿服務於社會的願望和高尚的理想,雖然他們最終因為疾病的侵擾而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甚至與世長辭,但是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信仰的真諦;毀滅和死亡帶來的不是陰暗的發泄和怨毒的詛咒,更不是絕望和頹廢,而是對生命永不熄滅的善良願望以及溫暖的失意感和永遠熱情的祝福感。這種偉大的情感態度,正是上帝希望人類具有的倫理精神和道德情感。
54、雖然老馬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但從沒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55、當災難頻繁到不正常的時候,我們也許才發現科學技術的無力和低弱——我們無法控制事態的發展,政治家及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無法規定社會的發展模式,甚至在各自領域中都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當江河湖海、甚至我們生活的環境污染至此,我們意識到是咎由自取,自己成為自己成就的犧牲品。
56、當越來越多嚴重的災難在當前以及今後還會不斷逼近我們時,我想唯一拯救的方法就是集中我們的力量去尋找一種可以依賴的信仰,在美好的信仰基礎上發展我們自己。
57、我之所以會對後人感興趣,是因為希望他們的生活有這樣一種尊嚴和價值——它與我們從幾千年中所了解的人的存在還有些連續性。這並非就肉體的意義而言,而是就人類生存以及歷史的意義而言。
58、信仰是人類所能掌握的最重要的精神資源,它不僅可使我們的精神家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新和擴充,也是幫助我們找到一條走出困境的唯一的、充滿希望的道路。信仰問題在一個前景不明並尋找拯救出路的世界中必然會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59、為了幸福和光明,我們必須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找回屬於自己的真正信仰,面對一切形式的災難和黑暗,我們才不會懼怕,才不會懦弱,才不會倒下--有自己真正的信仰,勇敢地站立在“撒旦”的對立面,做一個有正義、有血性、有尊嚴的人。
60、我想,只有真正意義上的信仰,才能把我們憂傷變成希望--在靈的生命里,在我們置身的勞苦中,我們將盡力於人性的完善。每個人都成為有良心的人,並對自己所生存並為之服務的社會擔負起個人義務。
……
因字數有限制,這裡不能一一列出,有興趣的可到殷謙先生騰訊、新浪、網易等官方部落格、微博查看相關的內容。
創作年表
1984年
《中國少年報》:小小說《大肚皮的爸爸》(反腐敗小說);《星星詩刊》:《不要嘆息》、《九月黃昏》等7首,這是第一次正式發表作品,時年正值9歲。
1986年
《新疆日報<紅柳>副刊》:小小說《感動常無聲》;《新疆日報<寶地>副刊》:詩歌《月是故鄉明》、《馬背上》、《春天》、《奧麗亞,請你告訴我》;《佛山日報》:詩歌《別鄉》;《星星》詩刊:詩作3首。
1991年
《伊犁河》雜誌:小說《海車兒》、詩歌《凝望窗外的夜晚》、《荷花》;《伊犁日報》;詩歌《早春》、《喔,賀年片》、《馬背上的秋天》、《伊犁河詠嘆調》等17首。
1992年
《北京晚報》:小小說《牧馬》;《人民日報·大地副刊》:詩歌《新年三章》、《桑葉》、《秋日抒懷》。
1993年 《新疆日報》
副刊:小小說《兒子長大了》、散文《說給父親》、《讀雪》、《關於家的聯想》;《中國建材報》:散文《驚魂攝魄之力量》,《文匯報》:《夢回香港》;出版長篇小說《花開花落》(世界
華文出版社;被拍成同名電視連續劇)。
1994年
《芙蓉》:中篇小說《野魂》;《西安晚報》:小小說《古城往事》;《
女友》、《文友》:小說《紅月亮》、《你是一條魚》、《晚霞的誘惑》、《九妹》等。
1995年
《
北京文學》:短篇小說《桃子熟了》;《
收穫》雜誌:中篇小說《喊山娘》;《延河》:短篇小說《在阿勒泰守望》;《女友》:散文《
城市的麻雀》、《路在何方》;《中國文化藝術報》:雜文《關於詩鐘》;《星星》詩刊:組詩《塔吉克少女》等22首;《新疆日報》
:散文《表姐》、《生命的綠茵》、《遠航生命》。出版詩歌集《似水流年》(香港現代出版社);散文集《青春無悔》(天馬圖書出版公司)。
1996年
《新疆日報<寶地>副刊》:詩歌《月琴》、《雪是一個好女孩》等18首;《散文》:《尋找愛神》、《眼淚打濕的花裙子》、《守著自己的房子過冬》;《中國青年報》:《老貨郎》、《鐘情獨處》、《相逢在今夜》、《回到拉薩,回到了心靈的家》;《文學評論》:《請在多一些文藝批評》;《新疆日報》:《為“一本正經”正名》;《
青年文學》:《少女的懺悔》、《阿藝》、《逢秋》。出版長篇小說《難得一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7年
《
新華日報》:散文《七色路》、《明月入懷》、《
半個月亮爬上來》、《期待的日子》;《
人民日報》副刊:小小說《我長大後做什麼》、《紅杜鵑》;《中國婦女報》:隨筆《有序讀書》、《品味讀書》;《中國教育報》:散文詩《遠航生命》、散文《給我一個支點》、《樂為芸芸眾生》、《擁有溫柔》、《生命的承諾》;《
光明日報》:雜文《利益與智慧》;《十月》:短篇小說《父親的黃昏》;《散文》:《阿依舍爾》、《你也只是路過而已》、《親情》;《廣州日報》:散文《江南的雨》等。出版散文集《四季迴響》(世界華文出版社)。
1998年
《啄木鳥》:短篇小說《巴郎子》;《
當代》:中篇小說《今夏》;《詩神》:《對她說……》、《紅咖啡》、《農民兄弟》,入選《中華詩歌精品選集》(第一卷、第二卷);《
解放日報》:隨筆《與最優秀的人們對話》;《
經濟日報》:隨筆《桌前讀書》、《關於書價》、《閒話讀書》、《讀書之樂》;《南方文學》:散文《海之戀》、《感謝生活》、《人生之圓》;《北京晚報》:散文詩《夜的絮語》、《鐵犁贊》、《天道酬勤》;《
鐘山》:中篇小說《孤月》、短篇小說《西北麥客》;《甘肅日報》:小小說《靜夜》、《夕陽下》。
1999年
《伊犁日報》:整版散文《福在福海》;《新疆日報》:隨筆《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近安巴貼》、《阿勒泰散記》等13篇;《大河報 》:散文《晚晴》、《逃避感動》、《童年紀事》;《人民日報》:散文《龍口的橋》(獲全國優秀散文獎));《新民晚報》:雜文《功夫在“市”外》;《新疆日報》:詩歌《第三隻手》;《中國西部文學》:詩歌《期待》等13首;《青年文學》:短篇小說《天堂的顏色》;《安徽文學》:短篇小說《平安》、《四棵梨木》;《西部》:小說《冬天的童話》、《帕提古麗》、《吐魯番的雨》;出版文學評論集《西部小說作家評論》(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0年
《散文詩》:散文詩《靜靜的夜晚》、《曾經那條路》、《難忘歲月》;《南方文壇》:短篇小說《山的那一邊》;《
山花》:短篇小說《誰在說話》;《伊犁日報》:新聞述評《舉一反三謀出路》(獲《伊犁日報》1999年度好新聞獎);《西安晚報》:散文《夜幕下的都市人》、《感動常有聲》;《消費者導報》:評論《授人以“柄”又如何?》、《尷尬的概念時代》;
《今早報》:散文《溫情底色》、《逃避感動》、《城市的麻雀》、《短章》、《朝陽的方向》。出版長篇小說《因為隆冬》(文藝出版社)、長篇小說《夾縫》(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廣西文學》:短篇小說《龍山》;《十月》:短篇小說《鞏乃斯之戀》、《布達拉宮》。出版小說集《殷謙精品小說集》;《中國西部文學》:詩歌《城市裡的鄉村女子》、《鄉情》、《一個卑怯的靈魂》等16首。
2002年
發表詩作《中秋》、《走不出的眼睛》、《日子》、《想起母親》等86首;發表短篇小說《崑崙山傳說》、《回家》;發表散文《只想握握你的手》、《緣來緣去》、《芒兒的十七歲》;短篇小說《飛來的陽光》、《不要再見》。
2003年
《女友》:散文《努力的人生》、《誰在寂寞,寂寞是因為思念誰》、《找回你的美麗》、《有月的夜》;《西安晚報》:雜文《有感於“鋼軌碑”》、《請再多一些文藝批評》、《散文淺談》、《把握時代的脈搏》。發表小小說《江南女子》、《你是我遙遠的牽掛》、《年少的情書》、《紐約的過客》;短篇小說《月亮山的姑娘》、《胭脂》、《灰姑娘》被《中華文學選刊》選編髮表。出版長篇小說《月也瘋狂》(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年
發表中篇小說《溫哥華的情人》、《愛人日記》;小小說《裸山》、《三姐姐》、《那是一種情懷》、《阿夏》;散文《守望生命》、《蟹憶》;《西安晚報》:雜文《“一流”的錯位》、《教師的定位》、《巨人與矮子》;詩作《人生隨感》(9首)。
2005年
發表短篇小說《我是你爸爸》;《
北京青年報》:《我要星期天的長頭髮》;發表系列文藝雜文評論《殷謙點評名著<紅樓夢>》82篇;發表散文《結果不是你》、《亂世英雄》。
2006年
發表短篇小說《牽牛花》、散文詩《烏魯木齊印象》、《
火與冰》、《梅花三季》、《晚秋的北京》;發表雜文《<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的父親?》、《曹雪芹同情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揚子晚報》:《車太賢是演藝圈裡的好男人》;《廣州日報》:散文《大學的那些事兒》;《當代》:《央視“實話實說”不讓我說實話》;發表散文《德國印象》、《魯迅為什麼會有兩個夫人?》、《別敲錯門》;《雜文》:《李銀河信口開河羞辱王小波》、《官員憑啥阻止媒體輿論監督?》。發表組詩《獨山子》(12章)。出版長篇小說《左手婚姻》(台海出版社);散文《村裡有個姑娘》、《惦念一串愛情鑰匙》入選現、當代名家文集《感悟愛情》(中國長安出版社)。
2007年
《北京青年報》:雜文《幽默評點考場作文》;《
文藝報》:雜文《我
為什麼批評或反駁
李銀河?》、《我為什麼要寫娛樂評論?》、《<貞觀長歌>被拍成了“貞觀葬歌”》;《經濟日報》副刊:隨筆《一個人的春節(三章)》;《又是一年“情人節”》、《“情書”只是造塑一個傾訴者》;《中華讀書報》:雜文《王朔<我的千歲寒>愚弄讀者》;《南方周末》:《賣書的“藝術”》、《搞選秀與反選秀》;《中國教育報》:雜文《大學的腐敗和教授的幼稚》、《名人憑什麼享有批評豁免權?》;《人民日報》:《央視記者暗訪遭圍毆的幕後》;《廣州日報》:雜文《殷謙:仿冒金庸是對金庸最好的讚美》、《殷謙:孔子為何被教授稱為“喪家狗”?》;《北京晚報》:《“喪家狗”:不得不說出的真相》;《中國青年報》:散文《關於侯耀文》。
2008年
《伊犁晚報》:散文《海鷗,海鷗》;《伊犁晚報》發表殷謙整版專訪《從鄉下讀書到都市放牛》;《重慶晚報》:《落落的故事》;《文藝報》:雜文《真正的作家不能把文學變成性奴》;《新民晚報》:雜文《向遇難同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北京晚報》:散文《先生的心 靈會永不磨滅》;《中國青年報》:專訪《殷謙:文化清明,飲其流者懷其源》;出版長篇小說《無處釋放的青春》、《愛情原來這么傷》(
新世界出版社);長篇小說《情殤女友》(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文學評論集《中國文壇的那些事兒》(
作家出版社)、出版雜文集《晚風集》(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9年
《文藝報》:雜文《韓寒是個“革命家”》;出版長篇小說《愛是寂寞撒的謊》(
吉林出版集團),長篇小說《你不在的西安還下著雨》(
崇文書局);長篇小說《天廷秘傳》(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自明清小說以後,現、當代作家著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半白話文章回體小說);學術著作《求職者的聖經》(上、下冊,
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無處釋放的青春全集》(新世界出版社)。
2010年
長篇小說《紅磚房裡的俏姑娘》,殷謙/著(鳳凰出版社)
長篇小說《官場迷情》,殷謙/著(鳳凰出版社)
長篇小說《望我春心托紫鵑》,殷謙/著(鳳凰出版社)雜文隨筆集《人經》,分為“女人心經”、“情感本經”、“心靈真經”3部,殷謙/著(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
哲學論著《末世·2012》殷謙/著(團結出版社)文化評論集《揭皮》、《畫骨》殷謙/著(團結出版社)
長篇小說《詭村》(上、下冊),殷謙/著,(武漢出版社)
2012年
《殷謙作品全集》(全套15冊),其中包括:《阿曼的回憶》、《愛情代價》、《暗戀的少年》、《暗夜的夢想》、《難得一見》、《青春無悔》、《情路掌紋》、《永遠到底有多遠》、《雨季的私語》、《而外集(六部)》。
2013年
長篇小說《蒙古秘藏》(東方出版社)
2014年
長篇小說《忽必烈秘器》
長篇小說《傳國玉璽》
2015年-2017
台灣人間出版社:大散文集《活在當代》
團結出版社:長篇小說《關中詭事之百年異聞》、《關中詭事之任氏家言》、《北漂愛情故事》。
2017年-2018年
東方出版社:百萬字長篇神話小說《太古》。
人物評價
殷謙是以“精神衛士”而為文學界所知的作家。我曾認真讀過殷謙的每一篇雜文評論,每一篇都有很深刻的思想,每一篇都令人震撼,如果不認真閱讀殷謙的雜文評論,很難明白他在說什麼,講什麼,想做什麼;就如殷謙的小說,如果不仔細讀,就很難感受到其中的妙處。殷謙20歲時就從事過黨報新聞記者的職業,曾因揭露社會黑暗面而屢次受到來自媒體內外的打擊。終於,他還是承認他無法適應這個職業,因為他的性格無法讓多數人滿意,甚至他所在媒體單位也對他憂心忡忡,覺得他不諳世故。從地方小媒體到中央
大媒體,中國的大媒體小媒體殷謙一級都沒落下過,別人都是從“小記者”到“大記者”再到“名記者”,越當越大,他是從小媒體到大媒體的記者,再從大媒體到小媒體的記者,越當越小,小到最終失去了記者這個職業。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他的秉直和正直的性格導致他無法與媒體大環境相融。在這樣的一個文學環境,我想殷謙是孤獨的。有人說他的思想過於偏激,可我認為,即便這些偏激的思想,也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殷謙向世俗挑戰,尋找精神價值,儘管他的作品暫時不被當今一些消極心理的讀者所認可,但我可以這么說,他將來一定會在文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影子。
——賈平凹(著名作家)
“殷謙是中國當今罕見的散文大師,他用真實的情感通過優美的散文駁斥了中國當代的欺詐者和謊言家,通過剖析自己與社會體系之間的心理和現實矛盾,我們可以看到這位中國作家在艱難中所進行的悲痛以及勇敢的抗爭,無疑這些文字是真實的,它為我們開闢了一條必須要遵循的道路。” ——英國《泰晤士報》
“殷謙是一個優雅的作家,他是最真實的,這種精神在中國當代作家群體中很難得。” ——本馬奇·泰爾(著名專欄作家)
“他的文筆沒有自憐之處。”——馬修·派里斯(著名專欄作家)
“文筆優美,重要的是他真心的流露,具有獨有的風格。” ——馬格納斯·林克萊斯(著名專欄作家)
抑制醜和惡就是培養善和美,提供美好就是提倡行善,撒播陽光就是善待自己,這就是殷謙在文學創作中一貫堅持的理念。他對當今文學和一些作家多有批評,他一貫認為,文學是一種
藝術行為,它更應該承擔起充當人類精神利劍的功能和作用,承擔起淨化人類心靈,照亮以及指引人心的光輝使命。這就是殷謙,作家。一貧如洗的他在現實面前倔強地生存著,為人而文學,為人性而文學,而不是為文而文學,或者為名利而文學。他是當今文壇中為數不多的實力作家,尤其在這個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無所不破的時代,他的作品更是堅持著與人們真誠的對話,企圖提升或改善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常常在其雜文中含沙射影的批判現實問題,尤其對當今文壇和當代作家更是毫不留情地展開批評,在他的筆下我們常能看到“責任”、“道德”、“善良”這些字眼,甚至有不少人為他的這些字眼產生反感,為什麼呢?因為殷謙撞擊了他們的軟肋,讓他們感到極為不適。這就是殷謙,作家。為了建立很多人已經丟棄了的精神生態,為了堅守住那一片很多作家已經遺失了的文學生態而孤獨地努力著。
——陳忠實(著名作家)
向來令人失望的、失望的莫過於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縱觀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環境,不難發現我們有很多“炒作推手”式的表揚家,但卻少見“質檢員”式的批評家,即可信賴、負責任、有良心的
文學批評家。正是在這樣的荒涼而蒼白的背景上,我看到了殷謙的身影,他的出現令人意外而驚喜。殷謙的文章,大都令人擊節、氣盛言宜,仿佛冬夜裡一簇純淨而明亮的火焰,讓人覺得心中一暖、眼前一亮。無疑,殷謙是不滿的提問者,但更是耐心而理性的分析者,他的鋒芒無疑是尖銳的。
——雷達(著名文藝評論家)如殷謙這般細胞解剖式的文體批評,則有助於我們以一種直觀、精微的方式感受文化病象的存在以及對我們時代的影響,或者感受到某一部文學作品的文體風格,以及作品的不足。讀殷謙先生的雜文,對他評價、分析中國文化現象以及一些藝人、作家作品的一段文字,印象深刻。 ——白描(魯迅文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