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皓
- 出生日期:1956
- 逝世日期:2007
- 代表作品:《夜森林之歌》、《水晶之夜》
簡介,生平,逝世,
簡介
殷皓,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原名雪松、保平,祖籍山西晉城。1956年11月出生,1983年開始新詩的探索、研究,至今已有詩作千餘首(篇)散見於海內外報刊。代表作有《夜森林之歌》、《水晶之夜》、《莽原》、《中秋遙寄》等。已出版抒情詩集《燃燒的旅程》、《生命的沉思》,正在出版《殷皓短詩集(中英文對照)》。2007年2月,殷皓因心臟病突發英年早逝。2008年,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際,《殷皓詩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生平
殷皓1956年11月3日農曆鬼節出生於豫西山區盧氏縣的一個李姓家庭,因家境貧困,出生後不久即被送至殷家。父殷萬華為離休幹部,早年參加革命;母焦桂蓮為一介平民,勤勞堅韌。兩人膝下無子,得之則視如己出。殷皓自小受家庭影響很深,為人正直,勤於讀書,敏於思考。
中學畢業後,為追尋少年時的夢想而放棄繼續讀書的機會,主動要求參軍。服役於解放軍83016部隊某師高炮營。不久即在新兵中脫穎而出,被調入師政治部報導組從事文藝宣傳工作。
1974年5月14日,在《河南日報》三版發表評論文章《警鐘長鳴》,此作品為他文學生涯的開端和處女作,時年17歲。同年,以“夏末”、“鐘鼎”為筆名,開始在省級刊物和軍區報刊上發表文藝評論、散文等文學作品。在軍內外引起一定影響。
1975年6月退伍至地方,1982年借調省文聯、省歌舞團專職從事影視劇本《辛棄疾》、《大雁北飛的時候》、歌劇《中國啊,中國》的創作。1983年1月結束借調返峽。5月開始嘗試新詩寫作,由此在詩歌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為一生的創作定下基調。至今已有詩作千餘首(篇)散見於海內外、軍內外報刊。代表作有長詩《夜森林之歌》、《城市與曠野的聖歌》、《水晶之夜》、《致女神》,短詩《莽原》、《格局》、《小城之夜》、《在南方》、《中秋遙寄》等。作品多次獲省、地級創作獎。先後出版有《燃燒的旅程》、《生命的沉思》、《殷皓詩文集》三部集子,正在出版有《殷皓短詩選(中英文對照)》一部。
逝世
2007年2月15日晚20時,殷皓因心臟病突發英年早逝,時年50歲。訊息傳來,各地詩友們紛紛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等方式發來詩文悼念。2月17日農曆大年三十上午8時30分,追悼會在洛陽殯儀館舉行。親朋好友和文壇同仁三百餘位參加送別儀式,其中有不少是自外地匆匆冒雨趕來的。火化後骨灰安葬於洛陽北郊邙山盤龍陵園。自是日起,前往拜祭者絡繹不絕。5月25日百日祭,李清聯、梅藝辛等文藝界同仁和親友、家屬共三十餘名為 “詩人殷皓之墓”揭碑。碑前鐫刻的詩句“山鳴水嘯,我們曾經活過”,堪為詩人自況。8月12日李清聯、喬仁卯主編的懷念詩文集《永遠的詩人》由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文壇內外78人對殷皓的懷念性作品,包括詩歌、散文、評論等,總計80篇(首),10萬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