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平善

殷平善

殷平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腫瘤主任醫師。

同時也是患肝臟腫瘤患者,擅長對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結腸炎、消化道腫瘤、咳喘、結石及老年病的診治。

出診地點:東莞東城壹恩堂中醫診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平善
  • 國籍中國
  • 教學職稱:教授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執業地點:東莞東城壹恩堂中醫診所 
  • 執業證書編碼:142440000300915
學術任職,擅長領域,人物經歷,

學術任職

《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雜誌常務編委
中華中醫藥學會文化委員會常委
醫古文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中醫學會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委
醫學與哲學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醫史學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領域

擅長對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結腸炎、消化道腫瘤、咳喘、結石及老年病的診治。

人物經歷

2014年,承擔了一項中國科協基金(國家級)課題。
多年來,殷平善承擔了《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西醫結合醫學導論》《中醫心理學》《醫學發展史》《中西醫比較》等多門課程。
2008年初,殷平善不幸身患肝臟腫瘤,但他依然以積極的態度笑對人生,以平靜的心態對待疾病,出院後,僅休息了一個多月,就上班了。術後兩個多月,就走上講台,給研究生上課。
他時常提醒同學們繼承中醫傳統,不僅僅是形式,也不僅僅是望聞問切的方法,更是要傳承中醫千百年來心懷天下蒼生、造福百姓的人文情懷,要把勇擔社會責任成為一種自覺。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高低,恰恰取決於他如何看待別人的生命。服務百姓,把病人當親人,有擔當,有強烈的責任感,才會有巨大的學習動力,同時要經歷實踐反反覆覆的淬礪,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中醫人。
積極投身教學科研
殷平善主持廣東省高等教育改革工程課題一項。負責中華醫學會教改課題一項;負責南方醫科大學教學課題5項(其中重點課題1項),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教學論文9篇。近十年來,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獲解放軍總後育才銀獎一次,教育部多媒體優秀獎一次,獲南醫大教學成果一等獎兩次,教學優秀一等獎4次,為南醫大第二屆優秀教師。
在教學上,殷平善不斷研究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努力鑄造較為穩定的教學風格。在講課中注重教學組織結構藝術:①導課技巧;②精心設計提問方法;③師生雙方積極性最佳配合的教學高潮;④結課的方式;⑤教學節奏的把握等;⑥在教學最最佳化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注意視聽結合,強化重點,點化難點,避免多媒體一覽無餘。對多媒體課件要進行階段評價,及時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加符合教學的需要。殷教授積極學習運用多媒體課件、幻燈、投影等多種手段進行教學,所開發的《中醫藥工具書的套用》和《漢字與辭彙》,分別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第七屆全國多媒體大賽優秀獎,並在10多家中醫藥高校推廣套用。
精心撰寫教材
近年來,殷平善連續接受了有關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的編撰任務。他深刻認識到,教材是教學之本,必須高度重視,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地對待撰寫工作。堅決摒絕資料堆砌的傾向,堅持承續以往,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及時吸納新成就,融入新觀點。因此,他的教材編寫工作引起中醫界有影響和威望的資深專家的關注,紛紛邀請其承擔了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等專業幾門國家級規劃教材、統編教材、精編教材的主編、副主編、編委(共19部)的寫作任務。尤其是最近兩、三年的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分別承擔了《中國醫學史》《中外醫學史》《中醫各家學說》《醫學史》《大學語文》以及英文版《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Chinese Medicine(中醫的歷史與哲學)》等9部教材的主編和副主編工作。通過精心撰寫,力求反映時代特點、學術深度和學科前沿,寫出了新意,受到了權威人士和專家的好評。
積極指導學生的課外科研
殷平善指導的《大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學習與行動的能力培養》,獲得2009年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指導的《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的實驗研究》獲2009 南醫大實驗設計獎。同時,他密切關注大學教育的熱點問題,如大學生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大學生通識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教學、研究型大學學術體制的創新;大學理念與學術、科研體制中的問題研究等,注重觀察與思考,密切聯繫實際,勤於動筆,及時作出反饋,為此連續撰寫了有關方面的論文,有的觀點受到了《人民日報》的關注。(《中醫大學生語文素質培養》《用通識教育培養中醫人才》發表後分別被人民日報社《人民網》轉載),2014年9月,獲全國中醫藥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