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四盤磨是安陽市四盤磨村,其出土的卜骨等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墟四盤磨
- 位置:安陽市四盤磨村
- 出土文物:卜骨
- 價值: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資料
殷墟四盤磨是安陽市四盤磨村,其出土的卜骨等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資料。
殷墟四盤磨是安陽市四盤磨村,其出土的卜骨等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資料。四盤磨卜骨這一件“卜骨”刻有三個“六聯體”符號,而且有兩個符號下各刻有文字兩個。張政烺《試譯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說:“四盤磨卜骨字小,橫置,與殷墟卜骨...
四盤磨石人,商代後期雕刻,傳1943年河南安陽殷墟四盤磨出土。高14.5厘米,白石質,頭戴平頂帽箍,身著翻領繡紋對襟衫;下腹刻獸面紋,圖案與衣著花紋相異,究屬文身抑或其他用意,待考。整體作袒胸後仰、收腿緊膝、雙手支地、箕踞而坐之狀,活現了奴隸主坐食者的傲慢不羈神態。是一件手法洗鍊、形象生動、...
殷墟為殷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發現於20世紀初,1928年開始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兩岸,面積約二十四平方公里。自盤庚遷都於此至紂王(帝辛)亡國,商以此為都(約公元前14世紀末至前11世紀),共經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19世紀末,法國人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提出了中國文明起源於巴比倫說...
殷墟玉器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上承夏及商代早期玉器的優良傳統,下啟西周玉器的先河,經200多年的生產實踐,提高了設計水平和雕琢技術,創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殷墟是商代後期盤庚至帝辛八代十二王的王都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部,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其範圍約有30平方公里。...
四象筮法不用五和六,取代了六象筮法。出版的出土文獻顯示:王家台秦簡《易占》陰符寫作“∧”,馬王堆帛易陰符用另外的記號“┛”。可見人們表述方式的靈活性。驗證一:四盤磨“隗魁”卦骨例該卦骨是1950年在殷墟四盤磨出土的三塊卦骨(未必是為了“卜”)之一,刻有數字組及系文,唐蘭解釋為“七八七六七...
殷墟商代後期文化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周圍。商代自盤庚至帝辛(紂)均在此定都,歷時凡273年。公元1899年首先發現由小屯出土的甲骨刻辭。從而肯定小屯為商後期都城之所在。1928年至1937年間,對小屯村及周圍侯家莊等地進行了15次發掘。發現商代後期的宮殿遺址與王陵等重要遺蹟。1950年後義對殷墟範圍內十餘個...
吳金鼎與梁思永同到安陽參加殷墟第四次發掘。最初他們同在小屯工作,為了發展更美麗的遠景,他們於四月離開小屯,分別向東西尋找他們的理想地點。梁思永向東選擇了後岡遺址;吳金鼎向西選定了四盤磨遺址。這遺址現象單純,結束髮掘後,他便帶著工人東來,幫助梁先生工作1931年春。隔天春,吳金鼎來安陽參加殷墟第六次發掘...
殷墟出土的另一玉人立像,拱手,著交領長衣,無華麗紋飾,腰系蔽膝,頭上戴著向前傾斜的高帽,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這兩件都是裝飾性的小型玉雕。此外還有安陽四盤磨出土的白石跽坐人像,雙手著地,身軀後傾,上衣下褲,周身刻獸面紋,頭戴箍形帽,表現出一种放肆、隨意的動態。安陽侯家莊大墓出土的...
1950年河南安陽殷墟武官村大墓出土。磬為古代樂器,用石或玉雕成,懸掛於架上,擊之而鳴。虎紋石磬用整塊白中透青的石頭琢成,長84厘米、厚2.5厘米。正面雕有虎形紋飾。虎張口露齒,瞪著大眼,豎耳翹尾,威勢十足。虎紋用線條刻出,運線流暢。敲擊時,其音悠揚清越。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大型樂器之一。...
安陽市小屯國小,位於豫北邊陲安陽古城西北2.5公里處的殷墟所在地——小屯村。學校西鄰中國社會科學院安陽考古工作站,東鄰殷墟博物苑,北傍悠悠洹河,南臨安林公路,可謂人傑地靈,得天獨厚。學校服務範圍為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小屯、花園莊、小莊、王裕口、四盤磨、范家莊六村學齡兒童。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
收藏有: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約6900年)出土的苘麻雙股線、刻有四條蠶紋的牙雕盅、紡專和織機零件;1958年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距今4700餘年)發現的絹片、絲繩、絲帶、苧麻布等。鄭州市博物館 收藏有1981年鄭州市郊青台遺址(距今約 5500年)出土的粘附在紅陶片上的苧麻和大麻布紋。安陽殷墟博物館 收...
在該組建築群的北部基址F39下疊壓著2座墓葬,從隨葬陶器判斷時代為殷墟四期偏晚,因此該建築基址群的建築年代應不早於殷墟四期偏晚階段。清理中、小型墓葬近500座,大多數被盜擾。其中M303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殷代貴族墓葬,出土青銅禮器有鼎7(大圓鼎1、方鼎2、扁足鼎2、分襠鼎2)、簋2、?1、圈足盤1、觚6...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磨盤和磨棒中,有的磨盤帶有槽臼,槽臼內還殘留著研磨過顏料的痕跡。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調色用的色盤,這類色盤,磨盤和磨棒,可能是硯台的前身。到了明清時期,四大名硯端、歙、洮、紅絲(後澄泥代替了紅絲)文人墨客愛不釋手。
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起初玉器755件,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統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 鬼)、清玉簋登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英五,神態各異,形神...
商代玉器種類很多,有璜、玦、環、璧、戈、刀、鏟、斧、豆、簋、盤等,還有玉象、玉虎、玉兔、玉龜、玉魚、玉蟬等玉雕的各種動物形象,造型生動,琢制精巧。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1976 年發掘的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大批玉器,共755 件(另有一些穿孔玉髓小圓片及玉器殘片未計入),約占隨葬品總數的39.2%。這批玉器...
鼎按功能,有鑊鼎(煮肉食)、正鼎(又稱“.列鼎”“牢鼎”,盛肉食,最重要的禮器)和羞鼎(又稱“陪鼎”,盛調味品,正鼎的陪襯物)之分;按器型,有四足方鼎和三足圓鼎及有蓋和無蓋之分。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為四足方鼎,重達875千克,是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狀...
殷墟婦好墓中有四十餘件玉器, “其中多數與現在遼寧岫巖玉接近,少數與河南南陽玉接近,極個別與新疆和闐(田)玉相似。”(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第428 頁)。由此可見岫玉的開採史至少有三四千年歷史了。中華玉器文明 南方玉開採史不詳,因產於廣東省信宜縣泗流地區,故又稱“信宜玉”...
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內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無墓道。墓室上部有一與墓口大小相似的夯土房基,可能是用於祭祀的建築。墓內有二層台和腰坑。東、西兩壁各有一個長條形壁龕。葬具為木槨和木棺,...
殷墟小屯出土的陶俑手腕上都帶有枷銬,男俑手扣在身後,女俑扣在身前。《周禮·秋官·掌囚》載:“凡囚者,上罪梏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文化傾向 植根於文化最深層次的價值體系,是決定文化傾向的核心。文化 特點有“內傾”、“外傾”之分;“內傾”型的文化具有“重倫理,輕功利”的特徵;而“外傾”...
據考古發現,河北藁城商代遺址中的漆器鑲嵌有金箔裝飾,河南安陽殷墟侯家莊西北崗出土有金泡和橋形金片,鄭州商代遺址出土過夔龍紋的金葉裝飾品。這些考古記錄證明了早在商代人們就已經能夠掌握和利用黃金最富延展性這一特點,加工出像安陽殷墟發現的厚度僅百分之一毫米的金箔。製造金箔為紡織品印金工藝的出現奠定了材料...
①掏膛技術。殷墟出土的兩件玉簋有著較大的內膛。其掏膛工藝與玉琮從兩頭鑽心不同,它只能從上部镟起,逐步磨磋成深腹。因此需要按照同心圓的規律,將砣具固定,旋轉簋坯,帶動蘸水的金剛砂進行琢磨。但也可能是用小管鑽多次取心後經琢磨而成。②掐環技術。也有用一塊玉材鎪空掐磨成兩個以上互為聯綴的活動...
繼二里頭文化之後,是二里岡文化,代表商代中期的遺存。這時的石器生產仍占重要地位,當時盛行各種陶塑製品,卻罕見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直到殷墟文化時期,進入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盛階段,石雕藝術又重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晚商著名的人物雕像,還有出自安陽侯家莊1004號大墓的臼石人殘像,殷墟婦好墓的376號石人。這些人物...
商代晚期白陶器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遺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陽殷墟出土為最多。此時的白陶器不僅選料精細,而且製作相當規整、精緻,器表又多飾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曲折紋等精美花紋圖案,形制和紋飾都有仿製當時的青銅禮器。商代晚期白陶器是當時 陶器中的珍品,也是我國陶瓷器中的瑰寶。商代以後,...
(4)河南龍山文化時期城址 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西部邊緣地帶,新發現一處比殷墟還早600多年的大型龍山文化時期城址。 此次考古共發現龍山文化時期城牆140餘米,房基、陶窯各一處,鵝卵石鋪成的地面圖案兩處,出土有石斧、蚌鐮、骨簪等器物及大量的陶鼎、陶罐、陶鬲、陶碗等器物的碎片。特別是在房...
公元前1400年,中國河南安陽殷墟留存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方鼎和經過再結晶退火的金箔。中國出現象牙尺。公元前1400年,小亞細亞的古國西臺王國開始使用鐵器。公元前1300年,中國始用銅犁。中國用研磨方法加工銅鏡。公元前1000年,中國出現帶鐵犁鏵的犁。公元前1000年,中國發明冶鑄用鼓風機。公元前 770年,中國...
商代晚期白陶器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遺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陽殷墟出土為最多。此時的白陶器不僅選料精細,而且製作相當規整、精緻,器表又多飾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曲折紋等精美花紋圖案,形制和紋飾都有仿製當時的青銅禮器。商代晚期白陶器是當時 陶器中的珍品,也是我國陶瓷器中的瑰寶。商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