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波

段金波(1918年9月25日—2010年5月3日),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卞樓村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曾任淮南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主任、中共淮南礦務局黨委第一書記,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2010年5月3日,段金波在淮南市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金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卞樓村
  • 出生日期:1918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2010年5月3日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段金波,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卞樓村人,1918年9月25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中。父親段廣義,母親賈氏,哥段金山,嫂范氏,都是農民。全家八口人,六畝地。後又租種地主十多畝地耕種,但生活仍然非常困苦,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年一到冬天,其父和哥哥便替人家軋棉花,換得一些棉籽來彌補生活的不足。段金波七歲時,父親想讓他走讀書的道路改變家庭的狀況,便借錢送他到東鎮國小讀書。1932年,段金波國小畢業,考入碭山職業中學。這期間,接觸了共產黨員張登先、孫善紹等人,開始接受進步思想的教育,跟著他們一起鬧學潮。
1938年3月,段金波在卞樓參加了中共碭山地下黨領導的卞樓青年抗日救國會。他和二十多名會員到處宣傳抗戰,並請從延安回來的同志,演講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黨在卞樓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民眾基礎。
1938年8月19日,段金波經張文炳介紹,碭南特支書記楊元璋談話,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9月6日,卞樓黨支部成立。段金波任卞樓黨支部書記。
當時,黨支部的活動是隱蔽的,大都是採取秘密的方式集中黨員開會,由段金波給黨員上黨課或布置任務。張文炳任碭南縣情報處主任後,段金波任卞樓情報站站長。抗日戰爭時期,卞樓周圍是寨牆,並有四個寨門,南門外有個桃園,園內有一間小屋,段金波、張文炳就在那間小屋裡開會,研究對敵方法。碭南特支給卞樓黨支部兩大任務:一是蒐集李莊據點日偽軍情況;二是掩護路北的八路軍、路南的新四軍過隴海鐵路。那時候,日偽軍在李莊車站建有炮樓,並用木頭建立掩體,嚴密封鎖。在炮樓不遠處有一鐵路涵橋,黨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在夜間通過涵橋過鐵路。
1940年2月,國共兩黨摩擦波及碭山,鬥爭形勢和特點有所變化。敵、偽、頑、我鬥爭,新四軍除針對日本侵略者外,還要和國民黨中的頑固分子進行鬥爭。新四軍六支隊一總隊認真貫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打擊了碭山頑固派楊崑山大隊,將其大部殲滅。碭南縣組建了兩個武裝中隊二百餘人。段金波根據黨組織需要到碭南縣委工作。
段金波
上世紀八十年代,段金波與老伴在家中合影。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四師東撤津浦路東。碭南縣委的幹部也隨軍東撤,一律部隊化。段金波編入雨亭總隊,任組織幹部。撤退前,姚山集的一個共產黨員從叛匪劉子仁部隊偷出一挺機槍,送到魯禹道家中,魯禹道派段金波到他家裡取機槍。當時部隊正準備撤離,情況非常緊急。段金波接受任務後,立即趕到魯禹道家中,扛著機槍剛出門,劉子仁一個連的部隊就到了。他連忙撤退,等跑到王山找部隊時,部隊已經出發。於是,段金波一直扛著槍,從洪河集順著王引溝追趕部隊,撤到路東洪澤湖畔。雨亭總隊撤到路東後,彭雪楓師長專門看望並講了話,對雨亭總隊抗日鬥爭給予高度評價。隨後,雨亭總隊被編入新四軍四師三十三團五連。新四軍四師撤到洪澤湖畔後,四師領導決定開闢泗、靈、睢根據地。泗、靈、睢地處蘇皖兩省邊境,北至海鄭公路,南抵泗靈公路,東起劉圩、馬廠,西到馮廟、禪堂,縱橫約百里。這裡是淮北邊區的中心,幾個根據地的聯絡點,從這裡,北通邳睢銅,南臨泗、五、靈、鳳,西連宿東,東接泗宿、泗南,成為東、西、南、北交通的必經之路。這個地區敵情複雜,有日偽軍12個大隊4000餘眾,國民黨頑固派兵力6000餘眾,還有三番頭子王雨辰部隊約1500人。有的大地主擁有土地百頃,甚至上千頃,他們都屬於地方的土霸王,多與敵偽頑固派相通連,相互勾結,各霸一方。當然,也有一部分民間抗日武裝,如侯懿達等人組建的侯大隊等。
1941年農曆2月2日,泗宿縣委委員、敵工部部長許步倫去爭取侯大隊,遭到偽睢寧四區區長趙玉山部偷襲,許步倫不幸被俘,被日軍殺害。起步遭挫,並未動搖四師開闢泗靈睢的意志,泗宿縣委敵工部訓練了一大批幹部,插入敵後工作。4月2日,縣委書記李任之向段金波宣布了縣委的決定,去侯懿達大隊當教員、指導員,要求他一定要教育這支抗日武裝,並要千方百計地使它發展壯大,把這支部隊發展成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到了三侯家,了解到侯大隊的成員都是由兄弟、親戚或徒弟組成,因為前不久遭日軍偷襲,傷了元氣,士氣低落,處境艱難。第二天,段金波召集全體人員開會,他安慰大家: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家要從失敗中接受教訓,要打敗兇惡的敵人,就要大力發展抗日武裝,希望大家不要泄氣。根據當時情況,段金波決定將全隊人員轉移到馬廠整頓,補充擴大隊伍。段金波到馬廠後,一邊教戰士識字,講革命道理,一邊軍訓。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最後把侯大隊訓練成一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隊伍,多次參戰,配合兄弟部隊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為鞏固根據地作出了貢獻。為了進一步瓦解敵人,便於我方站穩腳跟,泗靈睢縣委書記李任之要段金波拜三番頭子國民黨員孟墨林為師。因為孟墨林在當地名望很高,又是三番子的主要頭目,是土匪朱士林的師父。拜師的目的就是打進朱士林的老巢,開展統戰工作,勸他不要投降,不要與我方為敵。
1942年9月25日,段金波帶著孟墨林的信和兩個黨員侯范彩、侯范勤,冒著生命危險到了朱士林的老巢。朱士林見到段金波後,首先問:“你們來我處何乾?”段金波說明情況,“想借貴方寶地開展抗日活動。”朱士林又問:“我家老頭子(指孟墨林)你們打算怎么辦?”段金波稱:“孟二爺在我方安然無恙。”段金波將孟墨林的信交給朱士林看後,朱才相信,並說:“老段,你是小老大,我們還是兄弟呢!”至此以后土匪中也稱段金波為“二爺”了。有了“二爺”這個特殊身份,段金波同志不斷將情報送給我方,並給部隊籌糧籌款,朱士林也給予配合。為了安全,段金波主要住在三侯家,和當地老百姓相處的非常融洽。段金波在泗靈睢主要是打游擊。為了迷惑日偽,他們經常是天黑出發向西走,天明又從東邊回來了,和敵人兜圈子。當時生活非常艱苦,下霜了,還常常露宿在田地里,蓋上谷秸和衣而睡,天明醒了,身上都是霜,經常吃不飽。有時老鄉送來幾塊鹹菜,大家也吃得津津有味。1942年冬天,段金波在路東,住在三侯家一個老太太家裡,因為條件很差,身上長滿了疥瘡,一動不能動,多虧了那位老太太的照顧,才養好病。當時段金波身上穿的袍子補了二十多個補丁,這件袍子一直保存著,直到1978年,國家徵集革命文物,才將這件袍子獻了出來,現存放在北京軍事博物館。
1944年8月,四師從路東挺進路西,恢復豫皖蘇地區。段金波隨軍到達永城任縣委組織部部長。這期間,在永城縣劉河區搞了減租減息試點,後來在全縣進行推廣,抗戰後又進行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廣大老百姓支前支戰,情緒高漲。各村紛紛建立貧農團、兒童團,建立了基層政權,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奠定了基礎。
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在重兵壓境下,淮北解放區逐漸縮小,我軍也一度失利。7月中旬,在永城的一次戰鬥中,部隊打散了,段金波跑到永城北部的一塊豆地里潛伏了三天三夜。餓了就吃“野馬炮”,渴了就喝點地溝水。第四天晚上,他才走出了包圍圈,此時段金波已負傷。他到處躲藏,從肖屯藏到張小樓,又跑到陳莊親戚家。後來,回到自己家裡,住在堂屋東頭。誰知這時國民黨軍隊也到了卞樓。段金波家被頑鄉長安排住進兩名軍官和幾個衛兵,段金波的哥嫂和侄子、侄女慌忙把堂屋騰出來,把段金波藏在東屋裡,睡在床下,不敢說不敢動,更不能走出來。段家為了穩住這兩個國民黨軍官,天天給他們說好話,送好吃的,與其周旋,那年段家種了三畝西瓜,幾乎全送給他們吃了。就這樣軍隊在卞樓住了約三十多天,段金波也在床下藏了三十多天,軍隊一走,段金波就尋找部隊去了。1946年8月26日,段金波隨軍撤過隴海鐵路以北後,因身體較弱,又有病,不能再堅持戰鬥,在單縣二野醫院治病,後參加當地土改。
1947年5月底,段金波穿過隴海鐵路,6月初到達永城,段金波仍任組織部長。段金波把在單縣搞土改的經驗帶了回來,在北鎮張秋店進行土改試點,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先後在北鎮、薛湖、雨亭、蔣口、太邱五個區開始土地改革。經過土改,對敵開展面對面的鬥爭,有力地打擊了地主階級的威風,對罪大惡極的地主實行鎮壓。土改期間,黨培養了大批積極分子、選拔了幹部,發展了黨員約三千多人。在此基礎上又發展組織了民兵隊伍,各個村都建立了民兵聯防制度。永城縣委大力組織發展農業生產,並組織了互助組、副業編織小組,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1947年10月,解放軍對隴海鐵路實行了大破擊戰。三野揮師南下,華野縱隊11月8日攻克了碭山縣城。碭城攻克後,魯禹道和段金波一起進入碭城,見到三野一縱隊二師師長劉飛,請求他們支援地方一些武器,劉飛當即表態,支援了地方一些武器彈藥。有了這些武器,永城縣的武裝發展到四個連三百多人。1947年12月初,上級根據需要,段金波任永城縣委書記。
1948年3月,劉瑞龍、吳芝圃等到永城縣檢查工作指示:永城縣委一定要做好迎接大部隊的工作,希望永城能多準備一些糧食。1948年11月3日,陳毅、鄧小平、張際春、陳賡幾位首長到達豫皖蘇三地委駐地永城裴橋,傳達了毛澤東、中央軍委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和部署,要求三分區黨政軍民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前線作戰。豫蘇皖中央分局於11月4日和29日兩次就支前工作的問題發出指示。11月5日,永城縣成立了淮海戰役支前總指揮部,總指揮李品立,政委段金波。段金波深知淮海戰役支前工作任務艱巨,時間長,消耗的物力和人力會更多,便動員全縣人民支援淮海戰役,並提出“不惜傾家蕩產,支援淮海前線”,“前方流血後方流汗”,“保田、保命、保家鄉”等口號。這些口號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提高了軍民的階級覺悟,支前熱情空前高漲。當時,在永城流傳一段順口溜:“男女老少齊支前,打下徐州過江南,解放全中國,徹底把身翻,有仇能報仇,有冤能伸冤,分田分地有飯吃,永遠過上太平年。”淮海戰役開始打響後,永城縣軍民在段金波的帶領下,男女老少齊動員,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有的貧僱農甚至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全縣人民支援糧食三千多萬斤,在戰役中為革命犧牲的民眾達三千多人,永城人民對淮海戰役的貢獻,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
1949年3月5日,段金波離開永城到碭山縣任縣委書記。之後,任懷遠縣委書記、宿縣軍分區人武部長、安徽造紙廠籌備處副主任、黨委書記兼主任。1953年3月成立中共淮南市委工作委員會,段金波任書記。1954年5月,段金波任淮南市市長。1956年5月,段金波被選為中共淮南市委副書記。在此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董必武、鄧小平、彭真、劉瀾濤、楊尚昆先後到淮南視察工作,段金波都陪同進行了視察及調研。1964年7月,段金波調到合肥工作,任省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5月19日,段金波任淮南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主任、中共淮南礦務局黨委第一書記。
1980年2月,段金波到合肥工作,任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在此期間,段金波還經常到兩淮調研,分別寫出了《皖北礦務局情況匯報》《安徽造紙廠雙增雙節運動情況的調查》等文章,其中《關於淮南小煤井透水事故造成的嚴重後果及整頓小煤井緊迫情況》的報告,對於整頓小煤井的工作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1987年12月,段金波離休後,不顧年事已高,除經常參加調研活動外,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多次為地震災區及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段金波生活樸素,1964年調省委工交政治部工作時,公家給他配置了一張床、一個辦公桌、一把椅子、一個大衣櫥,他一直使用到去世。子女想給他換一套新家具,他不同意,保持了一個老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的作風,對子女、身邊同志很有示範作用。
2010年5月3日,段金波在淮南市逝世,享年92歲。

人際關係

父親:段廣義
哥哥:段金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