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賜祿

段賜祿 曾名段世祿,男,白族雲南劍川縣梅園村人。1926年11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賜祿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地雲南省劍川縣梅園村
  • 出生日期:1926年11月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履歷,

個人簡介

1949年5月,參加中國民主青年同盟,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梁河特委、工委書記,梁河軍政代表團副團長,中共騰衝縣第四、第九、第十(盞西)區區委書記。中共盞西工委書記,盈江縣委委員、宣傳部長等職。1973年1月病逝於盈江。

個人履歷

1952年1月至1956年7月,段賜祿先後在盞西任區委書記、工委書記,工作中團結黨委一班人,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貫徹執行黨的邊疆民族政策,從團結民族上層入手開展民族工作,逐步打開了工作局面。他根據黨對民族上層“堅持團結、爭取”和“團結、教育、改造”的基本方針,親自做土目、山官工作。多次隻身進山,與山官排啟仁(時已任副區長)促膝談心;到土目衙門同土目孟守義(時任區長)協商政務。在疏通關係,統一認識後,1952年5月,召開盞西各族各界代表會議,在原區人民政府基礎上,成立盞西各民族民主聯合政府。
由於歷代反動統治階級所推行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盞西歷史上留下來的民族糾紛較多。他通過調查研究,反覆找有關人員座談、協商,除邀請當地有名望上層人士,配合有關部門,一件一件地進行調處解決外,還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並在民主建政中,將仗刀等鄉,定名為“愛國”、“團結”、“合作”鄉,藉此在各民族中,進行深入持久、廣泛的愛國主義、民族團結與民族合作教育。
1952年7月,根據中共保山地委邊疆工作會議精神,組成民族工作隊,親任隊長,並在李家山蹲點調查研究,摸索經驗。從“做好事、交朋友”入手,團結當地民族上層,全面開展民眾工作,發動和組織民眾,建立“反帝愛國會”,進行民主建政。在壩區開展“槍換肩”、反官租等鬥爭;在山區以“團結、進步、生產”為中心,改進耕作方式和耕作技術,發展農副業生產,將盞西邊疆民族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1954年9月,他組織力量在盞西與騰衝交界的“緩衝區”勐蚌,勐新兩個漢族鄉,用比較緩和的方式進行土地改革;完成壩區5個傣族聚居鄉的和平協商土地改革;在山區景頗族、僳僳族地區,則籌建了蘇典、普關等生產文化站,為這些地區“直接過渡”工作,打下一定基礎。
段賜祿對黨的事業忠誠,工作深入細緻,作風紮實,平易近人。在盞西工作後期,已身患肺病,仍經常堅持徒步上山下鄉,深入農村了解情況,指導工作。一有空閒時間,便找幹部談心,耐心教育幫助當地民族幹部,並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鍛鍊提高,培養了一批優秀民族幹部和骨幹積極分子,並與很多民族上層人士結為知交,為全面開展盞西工作創造了必要條件,為盞西社會和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