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殳山的半山塢里,有一塊奇形怪石。相關縣誌和民間都稱它為“殳山石”。巨石約有4米高,寬2.5米,而底部寬度僅為1米左右,是上大下小的形狀。此石比較奇特,如果人們輕輕地推一下,它會左右搖動。當然,游山者不要去碰此石,避免產生危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殳山石
- 高:4米
- 寬:2.5米
- 形狀:上大下小
殳山石近百噸,經千萬年風化,整塊已千孔百洞,形成各種各樣的奇形花紋和圖案,細細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石頭凹凸不平,特別是底部,由不少小石塊組成。據雙山村一位老伯講,古代傳說一根絲線可以從其底部穿過。
對於此石,據說是史山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所編桐鄉縣誌(山川部卷二)記載,在明清時期史山殳山有不少文人雅士游山留下了殳山記和不少詩文。
明代沈友儒游山寫了兩首詩,一首寫藏兵塢,另一首寫殳山石。沈友儒是明代進士。
殳山石
不須問道向崆峒,煮汞二成似葛翁。
一旦紅顏生羽輪,千年華表語遼東。
荒台此日迷蒼蘚,蛻骨何時青壁叢。
安得餐余吞一粒,會能乘鶴上遙空。
清代詩人薛延文游史山殳山寫了一首史山石詩(所寫詩還有“小赤壁”、“殳山石”、“洗藥井”、“一滴泉”等)。
去矣仙人亦太驕,故留奇蹟在山椒。
若教顛迷當時見,縱不呼兒也折腰。
史山殳山有明初貝清江故宅及陸容來青堂遺址,清江曾與朱以貞、陸景遠、丁一鶴、董祖南前輩結殳山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