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塔》是一部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異界大陸小說,作者是倒在霧中的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缺的塔
- 作者:倒在霧中的塔
- 類型:異界大陸
- 小說進度:連載
- 連載網站:起點中文網
《殘缺的塔》是一部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異界大陸小說,作者是倒在霧中的塔。
月塔建於唐朝初年。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月塔。1974年,江蘇省文物部門撥款修補塔底層殘缺部分。1996年與2010年,又分別進行修繕工作,維修頂層、底層及塔剎,恢復了歷史原狀。建築格局 月塔為磚砌仿樓閣式木塔式樣,平面八角形,高七級。塔高16米,底層邊寬1.83米,塔身瘦小、纖細。其結構為塔身整體...
永寧寺塔,北魏洛陽城內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516年,由篤信佛法的靈太后胡氏主持修建,是專供皇帝、太后禮佛的場所。534年,永寧寺塔被大火焚毀。據推算,永寧寺塔高度可能達136.7米。永寧寺塔現存遺址位於漢魏洛陽故城中,俗稱木塔寺。1963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間發掘了該遺址。修建背景 孝...
方形磚塔(殘缺) 在塔林。頂殘。高2米。 238 悟公禪師塔 建年不詳 (金代) 四邊形三級磚塔 在塔林。高6米。 239 口口塔 建年不詳 (金代) 四邊形五級密檐式磚塔 在塔林。高7.9米。 240 口口塔 建年不詳 (金代) 五級喇嘛式石塔 在塔林。高1.2米。 241 口口公之塔 建年不詳 (金代) 五級喇嘛式石塔...
四百多來,由於自然力及人為的原因,塔內的六層木樓板已全部朽壞,塔身的部分磚被敲掉,以至塔身內外有不同程度的殘缺。塔處於雷區,由於遭受雷擊,加上地質原因,從第二層起至頂層已有一條寬約15厘米的垂直裂縫。從該塔的建造工藝上看,可顯示出其建築技術的成熟、高超、風格獨特,是一座出色的古代建築,一件不...
東甲塔(俗稱塔仔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東甲村境內,離東甲自然村約7海里,石塔建在一片石灘上,石灘的正中突兀隆起如阜陵,石塔高出海平線,當海潮漲潮時,石塔只剩下三分之一露出水面,故被稱為“塔仔”。 據明《林子本行實錄》載:萬曆十三年乙酉二月(1585)教主(林龍江)以興化形勝,北...
明嘉靖間(1522—1566年),倭寇犯杭,疑塔中有伏兵,遂縱火焚塔。劫後塔僅剩赭色磚塔身,頹然蒼老,別具風情。時湖上雙塔南北對峙,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之說。清朝年間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係,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
磚仿木建築構件裝飾,包括基座平台和塔身及一層檐的構架及門窗。基座上枋為斗栱挑出平台,上置鉤欄,其斗栱因殘損不全,亦能推測為單挑四鋪式。鉤欄部分現已殘缺,只保留了一塊華板的局部。塔身為磚仿木式構架,檐部斗栱為單杪四鋪作帶斜栱,這種式樣的斗栱是遼代大式建築中常見的作法,也是遼代建築中最具代表性...
與同一時期的其它石塔相比,前衛歪塔的建築規模並不大。它是一座實心密檐式磚塔,以石築做為塔基,用磚砌成塔身,分三級呈八角形,塔身雕有磚刻佛像、花紋、獅子頭等圖案,線條清晰,刀法工藝精湛。歪塔為單頂,頂部原來建有頂蓋,但現已塌陷殘缺,現存塔高約十米。塔身上原有的飛天磚雕和塔身佛龕中的佛像,都...
塔壁南向辟圓拱門,北面嵌銘石一塊。東西面各置假門,其餘四面均隱出直欞假窗。塔下有低矮須彌座,塔身轉角用五邊形依柱。柱下無柱礎。柱頭有闌額無普拍枋。柱頭鋪作為一斗三升,補間鋪作用人字拱,並上承托疊澀出檐。塔頂殘缺較多,但還可看出有須彌座、山花蕉葉抑蓮等。唐塔大多為方形平面,八角很少,此塔是...
面二朵,並施以筒瓦。二號塔,通體磚結構,平面正方形,九層,高約十一米,各層有檐,檐以 磚鑲砌疊澀式,上無瓦櫳,下無椽和斗拱,塔身各層平施條磚一周,磚面刻有獸面,花草等圖案 。三號塔,通體磚結構,平面八乙角形,八層,上部和頂部已經殘缺,塔身有裂縫,高約11米,各層以磚砌疊澀出檐,...
20世紀40年代末,九塔觀音寺寺院建築雖多傾圮,院內尚存九頂塔、觀音堂及明清石碑七通。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前,九頂塔年久失修,塔頂之眾小塔多倒塌或殘缺不全,主塔下半部亦被淤土所埋,磚亦多損壞。1962年,濟南政府撥專款,在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的指導之下,本著“整舊如舊”的原則,調集精工巧匠,...
不少人認為這與古代造塔的技藝有關。他們指出,古代用糯米飯拌以桐油石灰來粘合磚塊,這種粘合劑的強度甚至超過現代的水泥砂漿。護珠塔用這種優良的粘合劑,加上古代砌磚技藝的精湛,使整座塔能夠渾然一體,再加上這種粘合劑隨著建築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堅固,因此殘缺的塔磚不會一塊塊塌落。據1984年上海文物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