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定律

死亡率定律也叫作貢培茲定律。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是19世紀一位名叫班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的英國保險統計師。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有下降,直到10~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

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一倍,35歲是25歲的一倍,呈指數上升)。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這個規律就稱作死亡率定律。這個定律同樣適於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國家,也適於其它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死亡率定律
  • 提出者:班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
  • 提出時間:19世紀
  • 套用學科:醫學
  • 適用領域範圍:人類及動物
死亡率定律也叫作貢培茲定律。
19世紀,英國保險統計師貢培茲試圖找到一個估計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的簡捷辦法,這對人壽保險非常重要。
在統計分析中,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有下降,直到10~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
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一倍,35歲是25歲的一倍,呈指數上升)。
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這個規律就稱作死亡率定律。這個定律同樣適於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國家,也適於其它動物。
仔細觀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個生日的機率,可以發現各個年齡段的機率不同,少年兒童的機率最高,在60歲以前這個機率都保持在99%左右,之後開始逐步下降,90歲後急劇下降。對110歲的老人,能活到下個生日的機率還不到一半。這個機率,反映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的死亡率的差異。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是19世紀一位名叫班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的英國保險統計師。
1825年,貢培茲在為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時,試圖找到一個估計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的簡捷辦法,這對人壽保險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收集、統計了他所在地區的死亡率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下降,直到10 -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二倍,35歲是25歲的二倍,依此類推),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
貢培茲接下來調查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死亡率,都發現了同一模式。於是他認為他發現了一個自然規律:“死亡率定律”。後來的研究者發現,這個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動物:在性成熟時期,動物的死亡率達到了最低點,之後開始成指數增長。
貢培茲定律的背後有其生物學原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殖起作用的,如果體內有害的因素(例如致病基因)在生殖期或之前就開始表現出來,那么其攜帶者很難留下後代,這些有害因素就很容易被自然選擇淘汰。而如果這些有害因素在過了生殖期才開始起作用這時候其攜帶者已留下了後代,它們就不容易被淘汰。其結果是體內有害的因素集中在到了生殖期的晚期或過後才逐漸爆發。在不同的發育時期,生殖力越強,自然選擇壓力越大,由內在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就越低,反之則越高,從而形成了過了青春期後死亡率成指數上升的貢培茲定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