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海姓(姓氏)

歸海(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歸海姓(guī hǎi),源於地名,出自兩周時期陳國公族之後,屬於以地名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海姓
  • 讀音:guī hǎi
  • 源於:地名
  • 得姓始祖:媯吳(媯虞)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歸海[歸海,讀音作guī hǎi(ㄍㄨㄟ ㄏㄞˇ)]

姓氏淵源

歸海姓淵源單一,源於地名,出自兩周時期陳國公族之後,屬於以地名為氏。
歸海氏,本稱媯海氏,來源於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八大始姓之一媯姓。
按古籍的記載:“堯帝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媯,就是媯水(今山西永濟)之稱,汭,就是水邊。有虞氏興起於燕山一帶,“虞”是其部落圖騰。虞,是形似虎的一種神獸,以奔跑疾速著稱,大概就是今天的獵豹。
有虞氏部落聚居發源於今山西省永濟市南部歷山的媯水(媯水河,向西注入黃河),並轄有其流域之地,遂以所居之地為部族姓氏。媯姓一族顯肇於虞舜執政時期(公元前2255~前2208年在位),在堯帝將帝位傳予舜帝以後,舜帝的後代便以堯帝封邑居住的地名作為姓氏,稱媯姓,世代相傳。
周武王姬發於商末帝子受辛三十一年(子受德,公元前1123年)率八百諸侯滅殷商王朝之後,大肆封建,特“分封黃帝、唐堯、虞舜之後,以備三恪”。當時,周武王以媯滿是帝舜三十二代孫,為舜裔的嫡脈,因此敕封其於陳地,建陳國以奉帝舜之祀,都城在淮河北岸的宛丘(今河南淮陽),其時陳國轄域在今河南省的開封市以東直至安徽省的亳縣以北,比之以前虞遂所建的陳國,轄地規模有了明顯的擴大,並以此奉為正朔,延續了虞舜的一脈香火。
時宛丘地處黃淮平原腹地,陳國的都城四周為一巨大的湖泊,史稱“龍海”,龍海湖畔就是著名的太昊伏羲陵。龍海在歷史上面積曾達八萬頃之闊,約合今八百平方公里,因此圍臥在其中的都城很安全。古人皆稱大型湖泊為“海”,因此有陳國人以國姓指之,稱“媯海”。
周定王姬瑜九年(陳靈公媯平國十五年,楚莊王熊侶十五年,公元前598年),陳國大夫夏征舒殺陳靈公自立。第二年,楚莊王就以討伐夏征舒為名,一舉滅了陳國,並將陳國劃為楚國的一個縣。之後,楚莊王又在大夫的勸諫下恢復了陳國,並立陳靈公之子媯午為陳國君主,即陳成公,從此陳國依附於楚國。
周景王姬貴十一年(陳哀公媯弱三十五年,楚靈王熊虔七年,公元前534年),楚靈王再次滅了陳國,但不久楚國爆發內亂,公子熊棄疾殺其兄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五年後的周景王十六年(陳惠公媯吳五年,楚平王五年,公元前529年),楚國爆發了“公子比叛楚”內戰,而陳惠公與蔡靈侯等人因協助楚平王平叛有功,楚平王感激之下恢復了陳國的諸侯爵位,陳惠公得返宛丘繼續當他的陳國君主。
在此期間,有陳國貴族稱“媯海”為“歸海”,以示得返都城,重得國祚,其後有人以之為姓氏,稱歸海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歸氏、海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歸海氏族人大多尊奉媯吳(媯虞)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媯吳(媯虞)。

遷徙分布

歸海氏複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沒有,在宋版《百家姓》中則排序為第四百八十位門閥,在複姓中排序第五十五位,由於歸海氏族人多改為單姓歸氏、海氏,今已經成為稀姓,族人多以京兆為郡望。今河南省的南陽市新野縣有零星歸海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並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域的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最高行政長官,如同今北京市市長。例如: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要特別注意的是:“京兆”並非僅指陝西長安地區,凡歷朝歷代由中央政府直轄的都城周邊地區,皆可稱為“京兆”,例如三國時期的許昌、成都、蘇州,北宋時期的開封、南宋時期的杭州、元明清時期的北京一帶,皆為京兆。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亦稱常安堂、京師堂、京畿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