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家(花腰彝族族規)

歸家(花腰彝族族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歸家"是我國花腰彝族的一個古老的族規。花腰彝有一個世代風俗:男女成婚後新娘不能與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進新郎的家,此風俗稱之為‘歸家。

花腰是雲南彝族尼蘇支系的一部分,花腰並非自稱,是他稱。因婦女們的服飾色彩艷麗,精美大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俗稱花腰彝。

在石屏縣北部的哨沖、龍武、龍朋三個鄉鎮,居住著全世界僅有的3萬多花腰彝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家
  • 民族花腰彝族
  • 簡介:新娘不能與新郎同房家
  • 國家:中國
歸家族規,歸家詩歌,

歸家族規

"歸家"是我國花腰彝族的一個古老的族規。新郎新娘成婚,,新娘不能與新郎同房,最少三年才能落居夫家。此風俗稱之為“歸家”。此風俗源於何時以及由來的原因因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但一直因襲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歸家”的過程是這樣的,男女雙方到談婚論嫁時,擇良辰吉日舉辦婚宴。男女雙方成婚當日,舉行婚禮儀式之後,新娘就被其他女伴擁入洞房,而新郎卻只能另居別處,無法再親近新娘。次日早飯後,新郎要送新娘回家,稱之為“座月”,新郎送新娘回家後當天就得返回。以後男女雙方都要經歷漫長的等待,忍受孤獨和相思之苦;女方在歸家日期到來之前不能獨自來夫家,否則會遭來非議。每年春意盎然、鳥語花香之際,正是農村一年中最忙時節,男方便請女方來幫忙,女方便叫上她的幾個夥伴一起上路。在田間地頭,歌聲、歡呼聲響徹雲霄,久久在山谷迴蕩。栽完秧後女方就得及時回家,多留一天都不行。即使有再多的不捨,還是只得被自己的妻子送回娘家去。當男方可以隨時去女方家,沒有禁忌。因此男子想念自己的愛人時便帶上肉、煙和酒等東西直奔岳父家,不管農忙時節還是清閒時節,不管是否是節日來臨,所以男方在女方歸家之前的兩三年里,一年四季基本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女方家度過。雖然要經歷漫長的等待,要經受思念的煎熬。但婚姻告吹、變卦的少之又少,不知是他們之間都存在真正的愛情,而愛情是經得起歲月的考驗的,還是人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太深。花腰彝族和中國絕大多數農村一樣,離婚的情況非常少。在解放前彝族也很少有婚後離異的情況,過去偶有離婚只要經過村裡的長老判決就可以了。男方提出離婚,需付給女方一定的錢財;如女方提出離婚,男方則不支付任何錢財。夫死妻子可以改嫁,但需由新婚男家給原夫家一定的“損失費”。部分地區也有兄終弟及的“轉房”現象。
如今,“歸家”這個族規早已銷聲匿跡,慢慢的將被人們遺忘。之後的彝族女年輕人舉行婚禮後迫不及待地落居夫家,有的還未舉辦婚禮之前就已經與男方出雙入對,形影不離。

歸家詩歌

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一作“童稚苦相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歸家
贏得鬢邊絲?
解釋:
兒子拉著衣服問我,
為什麼我那么遲回來?
我和誰在爭奪歲月,
贏得了雙鬢邊上的銀髮?
賞析:前兩句寫出了稚子的天真與可愛,用來襯托後兩句詩人的嚴肅的沉思。後兩句其實是詩人的自問,自己在官場沉浮,去爭生活,爭名利,不知不覺人已漸漸老去,雙鬢漸染。詩人抒發了淡淡的對日薄西山的感嘆。“贏得”二字更是刻畫了詩人一種安詳之中略帶苦笑的神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