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儒義塾

解放前,安徽省臨泉縣楊橋區有個歸儒鄉,依於臨泉縣最東邊,與今阜陽九龍鄉只一橋之隔。鄉公所當時就設在今王寨鄉趙莊行政村,當地人稱“義學”。除鄉公所及鄉中心國民學校外,只有兩三農戶。剛解放時,郭和五任楊橋區區長,民眾稱區中隊為“土八路”,經常來訪地清剿追捕大褂隊(土匪),一時間和土匪形成了拉鋸局面,歸儒鄉公所及學校房舍被歹徒破壞一空,成為廢墟。解放後即闢為耕地,七十年代初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了臨泉縣趙莊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儒義塾
  • 外文名:Confucianism Keio
  • 類別:學校
  • 地點:安徽省臨泉縣
名稱起源,建塾起源,建塾開始,建塾成功,題寫匾名,民國年間,

名稱起源

歸儒鄉雅號是怎樣得來的呢?這得從“歸儒義墊”談起。
我小時上學聽老人說:在清嘉慶初年,扎扒集河南岸郭莊有個挑貨郎擔子的,肩挑著盛針頭線腦、手箍發卡等雜貨的木箱,每天日出而行,日夕而歸,趕集上店,走村串戶,到處叫賣。有一次他走到離家百十里外的界溝(今界首縣北邊)一塊棉花地邊,老遠看見一位衣衫檻樓的中年婦女在地那頭,正低著頭拾棉花。地這頭放著一個蒲墊子,上面躺著一個又白又胖的嬰兒,正睡得又甜又香。此時由於他多事嫌人,便躡手躡腳地將熟睡的嬰兒抱到箱子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孩子偷走了。回到家裡,因家景貧寒,孩子多,住得又窄狹,老婆不同意養活這個偷來的嬰兒。經過夫妻倆商量,並徵得陳營東邊陳星廟老道人的同意,便把嬰兒舍給廟裡當道士了。因不知嬰兒父母姓啥名誰,便按照貨郎的挑子叫“粱挑子”之意,就叫嬰兒姓梁吧!後來鄉親們都叫他梁道人。梁道人自幼職明伶俐,勤奮好學,經過他師傅老道人教育培養,讀了一些詩書經文,並學習了一些修身、齊家、治國、安邦的道理。他心地良善,扶困濟貧、生活樸素,克勤克儉,每頓飯後的刷鍋水都會捨不得倒掉,留著下頓做飯用。老道人死後,經過梁道人辛勤操作,精打細算,生活越過越好,日趨富裕。至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時已買了200多畝廟地,手中還積累了不少銀錢,真是年年有餘啊!

建塾起源

隆冬已過,草木返青,應時野花在送暖春風中次第開放。有一天,一位穿著長衫,肩背布格,面龐哲白,文質彬彬的姓劉算命先生來到陳星廟,和梁道人互道姓名,梁以禮相待。二人談今論古,說東道西,情投意合,一見如故,成了知心朋友,真是無話不說,無可不講。特別是算命先生講了一些興家立業、治國安邦和忠孝仁義等為人處世的道理,使梁道人深受感動,想起自己早已立下為國家為人民做點好有的願望,這回可以向我知心朋友劉先生傾吐衷情,看看他是否能助我一臂之力。便對算命先生說:現在我攢了一筆錢,打算捐獻出來辦一所義塾,來教育我們子孫後代,為國家培養人才,也算我對國家和人民做件好事,以遂我久已埋藏在心底的夙願,你看如何?算命的劉先生聽後,拍手叫好,滿口稱讚並表示大力支持。

建塾開始

“辦學還得起個名字,並且要請示上級批准;縣長是否批准呢?”梁道人間。劉先生說:“這沒問題,包在我身上,我和阜陽縣(那時還未成立臨泉縣,統歸阜陽縣管轄)太爺有親戚,快拿文房四寶來,我給你寫個呈文,明天我去阜陽城,托人將呈文交給縣長,你靜候佳音吧!”並親自給義塾起個名字,徵得梁道人同意就定下來了,此時兩人對面哈哈大笑,握手而別。過了兩天,算命先生帶著阜陽縣長同意創辦某某義塾的批准文書回來了,他倆欣喜若證,高興之至。兩人邊飲茶、邊商討、邊設計,經過反覆周密地研究後,做出了創建義塾的施工方案。計畫在當年十月十五日前可以全部竣工。隨後還決定於十月十五日那天設宴請地方書法家某老先生來寫義塾名園。一切都安排妥當,第二天算命先生就辭別梁道人走了。接著梁道人按施工方案,就在今趙莊國小校址處購買一塊土地,請匠人破土動工,開始建塾。

建塾成功

夏去秋來,時間過得真快,不覺得十月作五日已經來到了。幽雅別致、整齊壯麗的義塾建成後,梁道人頭天已將美味佳肴買到,準備—桌宴席,並備好一塊木質匾料,一大早便風塵僕僕地親自到十幾里外去請寫塾名匣的老先生去了,叫小徒弟在家看門。剛吃過早飯,算命的劉先生又來了,一問小道徒,知梁道人去請寫匾的老先生走了。這時算命先生毫不客氣地拿起筆來要寫匾。小道徒不讓他寫,說怕師傅回來責怪自己。

題寫匾名

經過一再爭辯,算命先生便在背面大書“歸儒義塾”四個大字,下面落款:“劉耀椿題,清道光七年十月十五日旦。”並騎年壓月蓋上紅彤彤的“阜陽縣印”,寫後便拂袖而去。不多時,梁道人把寫匠先生請來廠。聽小道徒講了算命先生硬在背面寫匠經過,才恍然大悟,知道算命先生原來就是密傳的清官——阜陽縣長劉耀椿。匾雖是翻著寫的.但請來的寫匾老先生卻不敢從正面寫了。最後這塊匣還是翻著雕刻油漆的。從那時起就辦起了歸儒義墊,後來改為學堂,為我們當地培養出不少人才。

民國年間

改聯保為鄉鎮時,就在歸儒義塾的基礎上,擴建成鄉公所,叫做歸儒鄉。西邊院裡建起了臨泉縣歸儒鄉個心國民學校。筆者1939年在這個國小讀書時還親眼目睹“歸儒義塾”這塊匣懸掛在鄉公所二道門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