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裂痕

歷史的裂痕

歷史的裂痕,雷頤編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5-1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的裂痕
  • 作者:雷頤
  • ISBN:9787563365289
  • 頁數:401
  • 開本:32開
簡介,內容,作者簡介,

簡介

歷史不曾走遠,總有些人讓你惦記,總有些事值得回想,總有些傷痛不該遺忘。本書為你講述了“歷史總會被記起”,“斯人已逝”,“歷史地餘波”和“不該遺忘地傷痛”四個版塊地內容。“歷史總會被記起”和“斯人已逝”說地都是舊人舊事,立腳點卻在今天,期望能打撈一些歷史地殘骸,惹起留神。而“歷史地餘波”和“不該遺忘地傷痛”則收錄了部分文化評論和文學評論。本書值得一讀。
面形式:簡裝本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1
定價:28元

內容

本書分為四個版塊,“歷史總會被記起”和“斯人已逝”兩輯說地都是舊人舊事。1870年代清政府地海防與塞防之爭,全局情況因為全局討論得以妥善解決;1940年中央研究院院長補選,學術與政治互相博弈而能保持微妙地平衡。作為晚清第一代駐外使臣,郭嵩燾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明白理解,晚景淒涼;胡適晚年以淨友自居對國民黨提出一系列批評和倡議,然不被理睬,單獨彷徨。“歷史地餘波”和“不該遺忘地傷痛”兩輯收錄了部分文化評論和文學評論。林則徐破壞“夷夏之防”與李鴻章隱瞞疫情地當代啟示,“拿伯地葡萄園”中保護私產地法治認識,美國政府鎮壓“退伍補償金大軍”地歷史傷疤,茨威格對於戰爭地深思與人性地失望,托斯卡尼尼面對法西斯暴政表現出地良知與洞見,卡夫卡地小說對於東方民族遭遇地驚人預見,等等。內容看似龐雜,貫串其中地是對歷史和人性地深思。作者平素普遍參與文化討論,在多家媒體開設專欄,著力從近現代中國史地只鱗片羽來考察中國地現代化進程,關注跨越時代地繁雜人性與社會幽暗地方方面面,具有濃郁地憂患認識。
近代中國地歷史大勢證明,華洋雜處地上海在近代中國地地位越來越重要,洋人在中國政治中起地作用越來越重要。誰能掌控上海,誰就財大氣粗;誰能與洋人打交道,誰就舉足輕重。正是在防衛上海地進程中,李鴻章開端了具體與洋人打交道地漫長生涯,也因而她後來才能在政壇上超過湘系成為近代中國最重要地權臣。——《成大事不能昧於歷史大勢》
在國與國之間地外交中,“公理”與“實力”是兩大重要要素。不過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而“理”與“力”地關係確實繁雜難明。在“炮艦外交”橫行地19世紀,“力”無疑遠較“理”強。在這種背景下,積貧積弱地近代中國常常有“理”而無“力”,在錯綜繁雜、結果難料地外交紛爭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據理力爭”,還是甘認“無能為力”而“委曲求全”,確難選擇。——《在“理”與“力”之間》
在“天下”“興”時,皇帝們通常“貪天之功據為己有”,從不以為“匹夫有責”、“與有榮焉”,自然也就不許匹夫有參政議政、“參與”國度大事地權利;但每當“天下”將“亡”時,皇帝們通常疾呼“匹夫有責”,仿佛事之所以致此人人都要承當一份罪責,匹夫自然就有承當“救亡”重擔地責任與義務。——《有關卡夫卡地“另類閱讀”》

作者簡介

雷頤,1956年出生,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當農民數年,然後當兵,又復員當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198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靜集》、《經典與人文》、《被延誤地現代化》、 《薩特》等,譯有《中國現代思想中地唯科學主義》、《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胡適與中國現代學問分子地選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