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本的解讀是與文本的對話,將目光聚焦於文本的肌體,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在解讀中獲得文化的薰染和美的陶冶,以深入到作家所構築的文本世界中,完成自我的體驗、心靈的感悟、生命的覺悟、人生的覺醒,理解世界的同時也理解自己。
[摘要] 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教學設計能力決定著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敗。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解讀能力是:既講求理解,也凸顯建構;既著眼整體,也關注局部;既留意確定,也注重模糊;既突出多元,也重視一元。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策略主要是:體現審美性;突出生成性;講求個性化;追求有效性。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通過文本解讀來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以讓學生得到自主發展的過程。這裡所說的“文本”是指接受過程中直接面對的那個由語言符號組成的且具有層次結構的語言組合體,即語文教材。閱讀教學需要語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體味、體驗內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語言背後的特殊意味、意蘊,最終獲得對於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師對文本高質量的解讀是確保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語文教學要獲得預期的效果,語文教師還需要搞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顧名思義,即是對教學的籌劃與所制定的策略,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預設、一個方案,是課前對教學的理想化監控。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教學設計能力決定著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敗。
一、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
語文教師應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將目光聚焦於文本的肌體,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在解讀中獲得文化的薰染和美的陶冶,以深入到作家所構築的文本世界中,完成自我的體驗、心靈的感悟、生命的覺悟、人生的覺醒,理解世界的同時也理解自己。語文教師應具備下列文本解讀能力。
(一)既要講求理解,也要凸顯建構
文本解讀首先要講求理解性。只有認真感知、體驗文本構築的世界(包括文本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和意義世界),探尋文本世界的意義,讓自我文本化,才能走進文本。文本解讀作為一種理解行為,就是從文本中重新發現作家的感覺和思維的方式。理解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裁判,而應是積極而主動的參與。理解需要揭示文本的本來面目和文本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切文本解讀的目的都是克服文本所屬的過去的文化、歷史與解讀者之間的陌生和距離,使解讀者與文本交融,從而同化文本意義;解讀者在解讀文本時不應把有限的理解力凌駕在文本之上,而應向文本敞開自己,從中接受和創造一個擴大了的自我,在建構文本的同時也建構自己。文本解讀作為一種建構行為,是解讀主體充滿解讀期待的心智活動,它使解讀主體既已生成的解讀經驗被激活,讓解讀主體在文化認同中建構個體精神世界,在文化批判中豐富個體精神世界,在審美中提升文化素養建構水平。
(二)既要著眼整體,也要關注局部
語文教師是課程建設的開發者、建設者和創造者。語文教材是一種靜態的文本,文質兼美,意蘊深遠。語文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文本自身的特點,對文本進行居高臨下的整體解讀,準確而清晰地掌握一個專題、一個板塊乃至一個模組的文本體例、文化內蘊、人文關懷,以期領悟到解讀的旨趣,達到理想的解讀境界。語文教師應以正確解讀文本意義和提高自己的解讀能力為旨歸,能依據文本的性質、內容及語言特點,處理好整體詮釋與局部詮釋循環的辯證關係。文學性文本強調整體解讀,因為文學性文本多留有空白和未定點,其題旨或意義處於未決狀態,因而解讀時需要側重整體把握,但也要關注局部及細節。而非文學性文本則強調整體解讀與局部解讀協調,因為這些文本事實清楚、材料翔實、題旨或意義較為明確。如議論文要分析論點與論據的關係,說明文要明了說明對象與說明方法的關係,新聞要認清事實與理由的關係。語文教師要既能完整地把握文本的語言信息系統,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本意,實事求是地反映文本的完整內蘊,又能對某一局部採用某一特定的視角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展開想像,甚至加以拓展,完成個性化且極富創造性的解讀,從而更好地觀照整體。
(三)既要留意確定,也要關注模糊
文本是有意義的,作者的寫作本意大致也是定的,而且多數可從文面內容的相互制約中看得出來。只要抓住了文脈、文思、文情,就可掌握。葉聖陶先生講“作者思有路,尊路識斯真”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文學文本還是實用文本,都有一個由文本制約著的語言信息系統,能怎樣理解,不能怎樣理解,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大致的範圍,不能任意扭曲或改變,更不能主觀臆斷、異化文本。文本解讀的過程本身就包含著對文本的詮釋,了解文本確定的意義,即使在自我建構中也必須有明確的建構意識,有確定的建構閾限。
任何文本都具有未定性,即模糊性。人們只能無限接近作者,但不可能和作者所想的一模一樣。文本並不能創造或解讀自身的意義,創造和解讀文本意義的是文本的解讀者。文本的模糊性一方面給解讀者製造了解讀障礙,另一方面也為解讀者的創造性解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之能在“化虛為實”的解讀過程中實現文本的真正價值。文本的模糊性是解讀者尋求理解和自我建構的原動力,也是文本解讀過程中解讀者最活躍、最能動的關鍵要素。解讀者通過對文本模糊性的探究,能更好地張揚個性,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完成精神的洗禮。
(四)既要突出多元,也要重視一元
詩無達詁,文無定評。文本豐富的人文內涵孕育了文本解讀的多樣性,文本的終極價值具有多層取向,文本解讀應是多元的。文本解讀的多元化也是文化進步和繁榮的結果與標誌。文本意義只對向它敞開自己歷史的人呈現,解讀者如何解讀是揭示文本意義的關鍵。文本的意義是無限的,因為它永遠處於與解讀者對話的意義生成過程之中,解讀者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像力從多個角度解讀文本。文本解讀也要重視一元,也就是在解讀過程中選準一個角度把文本讀深、讀透,讀出文本的本來面目和文本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藉助“歷史學解讀法”,以作者的生活經歷、世界觀、藝術風格、創作意圖和動機為解讀出發點,以恢復作者的原意為解讀目的。無論多元解讀還是一元解讀,都要緊密結合文本的實際內容,萬不可拋開文本主觀臆斷。當然,還應該用健康向上、積極崇高的思想去觀照文本。
上述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是有機的統一體,只是在對文本進行具體解讀的過程中有所側重罷了。
二、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策略
如果說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獨立而富有個性的文本解讀能力是搞好閱讀教學根基的話,那么,教學設計策略的優劣則是決定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學設計是最佳化閱讀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體現了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具有前瞻性。“為學習者設計教學”是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策略應該是依據教學目標和任務,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異點,同時準確定位學生的目前水平與期望水平之間的差距,給學生積極學習提供一個“好的刺激物”,以引起學生的興奮反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應有利於教師施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真正體現“因材(文本、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施教”的法則。精心的教學設計是獲得教學成功的基石。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要首先從教學設計的最佳化開始。
(一)體現審美性
教學是藝術。教學要求“真善美”“精氣神”的統一。閱讀教學的設計必須體現審美性,創造一種美的教學,達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啟善的目的。教學設計中要創設富於審美性的教學情景,以激起學生的審美欲望和興趣;審美視點要集中,以引起學生的審美注意和對審美對象的初步感知;通過體驗、感悟使學生形成對美的認知和欣賞,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意識和觀念,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美、創造美。要達到語文教學之美,語文教師需要具備4種審美素質:加強審美修煉,樂於用全部智慧去發現美;提高審美能力,樂於用靈巧的雙手去創造美;提升審美態度,樂於用真情實感去體驗美;加強審美交往,樂於用誠實信譽去傳播美。
(二)突出生成性
語文閱讀教學承擔著文化建構的使命。文化的本質就是意義的生成與創造。語文教學過程應是動態和開放的,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因而教學設計也要突出生成性。突出生成性的教學設計應能有效地按照課堂教學所具有的現場生成性的基本規律,相機誘導、及時處理,並為此留下最大的彈性空間和應變預測。首先,教師要在教學結構上根據學情和教材專題的特點,對文本內容及解讀順序作一定的取捨和調整,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滿足學生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的內在需求。其次,要在內容上選好生成點,留出大片的解讀空間,充分挖掘、豐富、充實、創新教學情境中現有的解讀資源,讓教學既顯得清晰,又能讓學生把自主解讀的過程真正變成不斷獲得自由、走向解放、展示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過程,成為自覺建構生命形態,培養自由、自主、自覺的文化主體的過程。
(三)講求個性化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也是個體生命的體驗和感悟過程。教學設計的個性化是達成文本解讀個性化的重要橋樑。如果說文本解讀的個性化應體現新穎性、獨特性、創造性,那么教學設計的個性化就應是能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魅力。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讓師生一起享受語文。解讀文本應成為師生享受思考過程、享受思考成果、享受自我超越的過程。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時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抓住文本特質,尋覓解讀生髮要點、新異點,並洞悉解讀指向,充分發揮好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運用已有的文本解讀經驗和教學經驗,選準易於展示自己個性色彩又好駕馭之處,點鐵成金,讓學生豁然開朗。同時,要做到避免“執一己之見,囿於一孔之得”,尊重文本,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四)追求有效性
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還應追求有效性。美國有效教學專家鮑里奇認為,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5種教學行為是:“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1]。據此,閱讀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幫助每一個學習者有效學習為目的。要注意語文資源的優選和重構,教學內容要恰當、充實,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疑點明確。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本身應具有建構性、多樣性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注重方法和策略,善於覺察學生認識結構的構建狀況,隨時給予輔助和疏導,並促成其新的認識結構的建立。追求有效性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實”“活”“美”的設計,也是處處體現教學智慧的設計。
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是豐富多彩的,上述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策略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語文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一個核心法則,就是教學設計應是基於學習者的、基於問題的設計。語文教師應當追求做高明的教學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