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闡釋:上海南匯絲竹樂清音的傳承與變遷研究

歷史地闡釋:上海南匯絲竹樂清音的傳承與變遷研究

《 歷史地闡釋:上海南匯絲竹樂清音的傳承與變遷研究》是 2007年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地闡釋:上海南匯絲竹樂清音的傳承與變遷研究
  • 平裝:401頁
  • 叢書名:上海城市音樂文化研究叢書
  •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4月1日)
叢書名: 上海城市音樂文化研究叢書
平裝: 4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0開
ISBN: 7806922717
條形碼: 9787806922712
尺寸: 20.4 x 14 x 1.9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劉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導師。200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民族音樂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近期發表《音樂文化內應機制》(2006)、《空間:儀式音樂分析中的一個維度》(2006)等論文,曾在CHIME(2002)、SEM(2003)、ICTM(2004)等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

內容簡介

《歷史地闡釋:上海南匯絲竹樂清音的傳承與變遷研究》內,齊琨對在2l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上海南匯地區的民間絲竹樂樂社“清音班”和樂人的音樂行為作了共時和歷時性的探索。在豐實的實地考察基礎上,齊琨就音樂班社的生態環境的過去和現在來分析和討論該地區絲竹樂的演變,是一個學界就此課題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研究.雖然在理論概念上齊琨較偏重社會學,但仍不致失落民族音樂學學科的路向定位,為學術界提供了具啟發性的另一層面的思維。另外,“江南絲竹”,這一原本是20世紀學術界泛指“江南地區”的諸多傳統“絲竹樂”種類的一般性稱謂,由於當時學界倘未形成普遍性尋求學術研究精確性的學風,也沒對文化現象(局內事實)應該給於足夠尊重的意識,把江南地域不同歷史文化傳統的、具多元化的絲竹樂,構造了一個所謂“江南絲竹”的樂種名稱。齊琨就她所研究的課題對象“清音班”,對“江南絲竹”作為一個樂種定名的由來和誤導做了考究。

目錄

緒論
一、研究地域與研究對象
二、研究現狀與實地考察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五、歷史研究的主觀與客觀定位
六、章節安排
第一章 名實辨析、源流考證及社區樂種背景
第一節 名實辨:絲竹、清音、江南絲竹
一、絲竹
二、清音
三、江南絲竹
第二節 源流考:清音的起源與流變
一、崑曲與十番鑼鼓
二、清音、清客與清客串
第三節 背景說:與清音相關的南匯社區樂種
一、道教音樂與道教門圖
二、職業禮俗音樂與鶴器門圖
三、佛教音樂與“掛”
四、戲曲音樂與胡琴類樂器
五、浦東派琵琶與樂人
本章小結
第二章 1850—1949:鄉村絲竹與禮樂教化
第一節 班社與樂人
一、1850—1911:初現南匯
二、1911—1937:逐漸繁盛
三、1937—1949:遍及南匯
四、1949年前三位樂人的經歷
第二節 曲目、樂器與演奏
一、曲目
二、樂器與彩頭
三、加花與即興
第三節 社區音樂活動
一、廟會
二、婚禮儀式
三、喪葬儀式
本章小結
第三章 1949—1976:民眾文藝與政治宣傳
第一節 班社與樂人
一、1949—1966:業餘劇團與清音班
二、1966—1976: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與清音班
第二節 曲目、樂器與演奏
一、曲目融合
二、樂器、演奏與彩頭
三、清音與滬劇的加花變奏
第三節 社區音樂活動
一、民間禮俗儀式:廟會、婚禮與喪禮
二、官方政治宣傳:開大會和送參軍
本章小結
第四章 1978—2004:消費文化與文化市場
第一節 班社與樂人
一、1978—1990:文藝工廠
二、1978—2004:清音班
第二節 曲目與演奏
一、曲目融合
二、三位樂人演奏風格分析
第三節 社區音樂活動
一、1994—2003:祝橋清竹民樂隊參與社區活動情況
二、婚禮儀式
三、喪葬儀式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清音傳承與變遷過程的分析與闡釋
第一節 樂社、樂人與文化價值認同
一、樂社變遷
二、樂人的分布與人數
三、樂人對文化價值的認同
第二節 曲目、樂器與樂人情感認同
一、曲目增減
二、樂人的情感認同
三、樂器流變
第三節 加花變奏技法與樂人審美品味
一、加花變奏技法
二、樂人審美品味
第四節 音樂社會活動與三層空間轉換
一、各類社區音樂活動的出現與淡出
二、三種空間層面中的婚喪禮俗儀式
結論
附錄一:譜例
附錄二:五位樂人演奏的《中花六板》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