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是1983年冉小蜂等編著的一部方書類中醫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 作者:冉小蜂
- 出版時間:1983年
- 類別:中醫著作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是1983年冉小蜂等編著的一部方書類中醫著作。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是1983年冉小蜂等編著的一部方書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全書收載漢代至今名醫良方二千餘首。分風症、外感、症等二十七類,包括臨床備科及保健、營養抗衰老諸方面。每方設方劑來源、適應范、藥物組成、製法、服法、...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換肌消毒散主治化膿性炎症,膿已經成熟的階段。這個時期的治療要點有三,即排膿,解毒預防毒邪擴散,為組織再生做好準備。方中皂角刺、薏苡仁為主要的排膿藥,土茯苓、木瓜解毒以防擴散,白鮮皮、銀花清熱消炎抗菌,木通利小便有助血中毒質的排除,當歸、白芷活血止痛,臨床套用時可根據病...
②《歷代名醫良方注釋》:養陰培元,止咳化痰。主治 ①《楊氏家藏方》:榮衛俱虛,發熱自汗,氣短怔忡。②《普濟方》:肺氣喘急,咳嗽痰唾。方義 本方所治證屬久咳榮衛俱虛。治當補養氣血,寧肺止咳。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補氣益衛。當歸、白芍、芎勞、熟地即四物湯,養血和營。久咳不已,...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二物石膏湯,治小兒中風,手足拘急。石膏如雞子大,珍珠一兩。共研末,三四歲服一錢匙,水七分煎至四分,溫服,日三次,量兒加減。【注釋】 此處所言“小兒中風”系指兒童手足抽搐的神經症狀,石膏能清肝火,珍珠有安定神經的作用,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珍珠價高,可用珍珠貝的珠層代...
【來源】《歷代名醫良方注釋》引冉氏經驗方。【組成】黨參60克 山萸肉120克 山藥60克 五味子30克 茯苓60克 益智仁60克 破故紙60寬 大棗60克(去核) 川芎60克 菊花60克 【用法】上十味,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二至三次,溫開水送下。【功用】滋腎平肝,養心安神。【主治】...
喘則便有痰聲。組成 紫蘇子(炒,捶碎)一錢半,前胡、半夏、茯苓、橘紅、桑皮、杏仁,瓜蔞仁各一錢,甘草五分。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各家論述 近代·冉小峰:本方化痰止咳,開胸順氣,藥性平和,安全有效。處方雖早在明代,但藥物組合和劑量用法已與近代中醫臨床處方相近似。(《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方論選錄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鶴虱首載《唐本草》,系菊科植物夭名精的果實,為專用殺蟲藥,對蛔蟲、絛蟲、蟯蟲等均有效。現代藥理試驗證明本品醇提取物體外殺蟲(包括蚯蚓、豬蛔蟲、水蛭、犬絛蟲等)效果確實,在臨床上除用為殺腸寄生蟲外,對鉤蟲病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是有發展前途的殺蟲藥之一。”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此方回陽救陰,雙管齊下,乃治霍亂吐下將止,陰陽氣並竭,故為此兩兩斡旋之方也。一方面仍用通脈扶陽,一面重加膽汁益陰。膽汁氣血有情,味苦健胃,能刺激神經,鼓舞細胞,奮起一身體工機能,此方將通脈之辛溫,融納於膽汁潤沃之中。就陽方面解說,為激發陰氣,以為藏起亟之本;就陰...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結痰飲實,寒冷心悶,說明體虛邪實,痰飲的治法很多。一般以內處理的豁痰法套用較多,今“飲實”恐難內消,故用“吐”處理。汗吐下三大法,吐法最為少用。本方用瓜丁取灶,瓜丁即瓜蒂為主要的催吐藥,由於恐吐後傷陰,或出現心力衰竭,故配合人參、甘草、赤小豆則用為緩衝藥和賦形劑。...
川芎6g 茯神9g 防風6g 杜仲9g 功能主治 臂痛。製備方法 上藥浸無灰酒1L,浸十日。資料來源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按 藥酒中治療風濕、關節疼痛、腰膝疼痛的頗多,但明確主治臂痛的藥酒很少,本方益氣養血與祛風通絡並用,辛香之中寓於甘潤,是一祛邪與補益同用,局部與整體兼顧的良方。年邁體弱者亦可服用 ...
4.《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此方乃醒氣、散氣、降氣、納氣,而又維護正氣之方也。氣喘分兩大綱,一在上為實,乃肺氣不通調;一在下為虛,乃腎氣不歸根。本方證治,兼而有之,蓋七情感傷,郁滯菀結,氣喘而急,上而不下,留滯膈間空膜之地,形成氣膈。方制檳榔以開之,烏藥以異之,沉香以降之納之。又用...
2.《歷代名醫良方注釋》:婦女乾血勞或小兒疳證,都因瘀血內停,新血不生所致,必須活血化瘀,推陳致新。本方用活血通竅之品治療勞症,深得此法。方中麝香為君,芳香走竄,通行十二經,開通諸竅,和血通絡;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為臣,活血消瘀,推陳致新;姜、棗為佐,調和營衛,通利血脈;老蔥為使,通...
2、方論選錄冉先德《歷代名醫良方注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風內動,痰濁上擾,故眩暈頭痛;痰阻氣滯,故胸膈痞悶。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暈,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方中以半夏燥濕化痰,天麻熄風止眩暈,二藥合用為主藥,以治風痰眩暈頭痛;白朮、茯苓健脾祛濕,以治生痰之源,為輔藥;...
複音散 《複音散》是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十九的中醫處方。【組成】亂髮30克(燒為灰) 桂心30克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6克,以暖酒調下,日四五服。【主治】中風失音不語,筋脈拘急,腰背強直。按: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歷代名醫良方注釋》補。
1、《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方中當歸、赤芍、川芎養血行血為君;桃仁、紅花、靈脂、丹皮破結散瘀為臣;香附、烏藥、枳殼、元胡行氣止痛為佐;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配合,共奏祛瘀消痞之之效。”2、《醫林改錯注釋》:“方中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與逐瘀藥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傷陰血;丹皮清熱涼血,...
”2.方論選錄 冉先德《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燥痰之證,多由肺陰不足、虛火灼津而成。方以貝母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為君;瓜蔞、花粉清熱滌痰而潤燥為臣;茯苓、橘紅健脾理氣以祛痰為佐;桔梗載諸藥入肺,宣肺利氣為使。共奏清熱潤燥,理氣化痰之功,使肺陰得潤而燥痰可除,清肅有權則咳逆可止。”
本方為一般性的芳香健胃處方。有助消化,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如有吐酸症狀或胃酸分泌過多者可配合制酸藥套用,如鐘乳石,牡蠣,海螵蛸等,療效更好。(《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本方以理氣、溫經、利水為主,對胃潰瘍,胃擴張,幽門狹窄症等,有獨特的治療作用。(《古方今鑒》)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挈領 醫方...
銅屑酒是由赤銅屑製作而成的一劑藥酒。銅屑酒 [製備方法]熬令極熱,投酒中,或以赤銅五斤,燒,納酒中,百遍。[資料來源]《歷代名醫良方注釋》[附]賊風反折即破傷風強直性痙攣發作,本方用赤銅屑為末,加熱後經處理,銅屑難溶或不溶於水或醇,但通過熱處理仍然有微量的銅溶出。銅與強直性痙攣和銅與破傷風...
這種病臨床是常見的,一般因診斷不出確切的病因,稱之謂腸胃官能症。(《歷代名醫良方注釋》)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寬快湯:治氣不下降,大腑澀滯。香附杵淨,二兩,天台烏藥去心、枳殼制各—兩半,縮砂仁七錢半,蘇子炒,半兩,青木香三錢,甘草炙,七錢半。右末,每服二錢,陳皮煎湯調下,或...
當歸、桂皮、白茯苓、遠志、麥門冬、五味子各一錢。上粗末,水煎服。《精義》”《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本方治癰疽潰後,膿出內虛,以扶正托里,增進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和恢復功能為主的處方,用藥基本與“當歸湯”類似,所不同者,在補陽的同時兼而補陰,加用麥門冬一類滋陰藥和用含皂甙的遠志協助排膿。”
”2、方論選錄 冉先德《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燥痰之證,多由肺陰不足、虛火灼津而成。方以貝母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為君;瓜蔞、花粉清熱滌痰而潤燥為臣;茯苓、橘紅健脾理氣以祛痰為佐;桔梗載諸藥入肺,宣肺利氣為使。共奏清熱潤燥,理氣化痰之功,使肺陰得潤而燥痰可除,清肅有權則咳逆可止。”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燥痰之證,多由肺陰不足、虛火灼津而成。方以貝母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為君;瓜蔞、花粉清熱滌痰而潤燥為臣;茯苓、橘紅健脾理氣以祛痰為佐;桔梗載諸藥入肺,宣肺利氣為使。共奏清熱潤燥,理氣化痰之功,使肺陰得潤而燥痰可除,清肅有權則咳逆可止。”《醫學心悟》:“大抵痰以...
痞滿內熱,為慢性炎症的表現,所以在芳香健胃和順氣導滯的基礎上添加了梔子、黃連等著名的消炎藥,一方面健胃,一方面消炎,病,症二者同治。(《歷代名醫良方注釋》)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東醫寶鑑》:“解郁和中湯治痞滿內熱,夜不安臥,臥則愈悶。陳皮(去白)一錢二分,便香附、赤茯苓、枳殼、梔子(...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溫病熱結陰虧,燥屎不行者,下法宜慎。此乃津液不足,無水舟停,間服增液湯(生地、玄參、麥冬),即有增水行舟之效;再不下者,然後再與增液承氣湯緩緩服之,增液通便,邪正兼顧。方中生地、玄參、麥冬甘寒、鹹寒,滋陰增液;配伍大黃、芒硝苦寒、鹹寒,泄熱通便,合為滋陰增液...
而惟臭藥能破之者,所謂必同其氣,可使平也。此方既無大黃芒硝之破下,又無矗蟲水蛭之峻攻,而惟恃此臭惡衝動,以除穢積,並興奮體工,以宏歸芍補力,為產後虛贏,邪實正虛,謀萬全之策,以補為攻,已蘊深義。以攻為補,更匪夷所思,學者所當抉其精髓也。(《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2、《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注釋】草龍膽散為治療眼部急性炎症的重要成藥。草決明有較好的消炎作用,同時能通利大便,改善脂肪代謝,為近代減胖藥的主要組成成分,龍膽草則為高效的清熱解毒消炎藥,對細菌和病毒感染均有效,其餘則為祛風、活血、明目的配合之品,本方有擴大生產,廣泛套用的價值。”3、《師道師說...
最平緩之方,血少精虧,虛風上僭,此為合拍。主治條文,因虛受風,須知此方非外感風邪所宜。所謂魂散不守,狀如驚悸,皆腦神經病變。此方可療腦充血之虛證,腦貧血之實證。(錄自《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注釋】①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注意事項 對純屬痰熱、痰火為患的驚悸、少寐之症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