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馬,原名李武傑,男,1969年生。中國馬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徐悲鴻藝術委員會委員,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馬文化推廣與傳播者,馬術裁判。學習中國畫和油畫於中央美術學院。2014受邀參加習近平主席出席的《世界汗血馬特別大會與中國馬文化節》主席會議。策劃“寶馬汽車與中國馬文化”等系列企業文化活動,多次作為裁判執裁中國馬術賽事,並以藝術的形式持續贊助並支持國際馬聯(FEI)中國賽區以及美國夸特馬協會中國賽事等。兩次自費赴美傳播中國馬文化,成為首位走出國門向西方國家系統傳播中國馬文化藝術的中國人。作為徐悲鴻藝術委員會重點推介畫馬藝術家全程參與《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全球藝術巡展。作品被收藏於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藝委會,中國馬會,國家汗血寶馬中心,勞力士,香港馬會,美國馬會,韓國馬會等,作品被中國馬會贈香港馬會並被永久展示在香港馬會博物館,其主持的武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中國馬會理事團體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焦作
- 出生日期:1969年3月
- 職業:畫家,學者,馬術裁判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國畫:《武馬六駿》《穆王八駿》《武馬十六駿》
- 代表作品:油畫:《魂系昭陵》《漢風永存》
- 代表作品:《叼羊》《漢武帝與汗血寶馬》
- 現居住地:中國北京
- 新浪部落格:武馬畫馬
個人經歷,教育背景,社會活動,人物評價,作品賞析,
個人經歷
武馬,原名李武傑,1969年3月生於河南焦作,自幼喜愛繪畫,尤愛畫馬,10歲開始自學,於連環畫
中開始藝術生涯。秉承徐悲鴻先生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10-12歲,兩年時間專業系統的學習馬體解剖,從骨骼肌肉到神經內臟,從物理特點到精神情感,均刻苦研習。在廣泛臨摹前人大師畫馬作品的同時,“以真馬為師”,常利用節假日或午休時間深入農村,集市,常常為畫馬而跟蹤馬車十餘里。15歲前已集寫生馬逾5000餘幅。嚴謹的解剖知識與真馬寫生的“童子功”完成了其豐富的知識儲備與實踐認知,為日後馬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創作基礎。
15歲開始正規的藝術學習,並將所學的各種表現方式如 油畫,中國畫,素描,雕塑等運用於馬藝術創作。油畫學習魯本斯、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古典大師的表現方法,中國畫學習唐宋元畫馬諸家以及徐悲鴻、劉勃舒等畫馬名家的表現技法,素描學習達文西、魯本斯、倫勃朗等,雕塑學習歐洲古典寫實大師,以及美國西部繪畫名家雷明頓。期間多幅國畫馬參加競賽並在各類展出中獲獎。20歲進入徐悲鴻畫室學習油畫與中國畫,創作大量油畫馬和國畫馬,受到廖靜文先生的鼓勵和幫助,亦多次攜作品求教於劉勃舒,徐慶平,賈浩義,韋江凡,袁熙坤等諸多畫馬名家。在校期間,廖靜文先生更是囑託任課教師給予其馬畫單獨指導,劉勃舒先生亦贈送畫氈以資勵。眾多老師教育點撥,使得武馬得以更全面的發展。1989年,武馬為籌集學費曾賣馬畫於北京琉璃廠,1990年正月為畫長卷寫生於山東東營濟南軍區軍馬場,得見多匹前蘇聯名馬。而後於8月深入壩上草原進行寫生研究,對良馬的形體認知在實踐中得以進一步提高。期間多幅油畫及國畫馬被中國和國際友人收藏。
在此後的十餘年裡,武馬的創作以油畫馬為主。1994年花費近一年的時間,創作了以昭陵六駿為主題的浪漫主義風格的大幅油畫《魂系昭陵》。這幅源自武馬夢境的作品表現了李世民開國征戰期間所騎六駿復活並跟隨李世民以及眾將士重新踏上征途,並得到天神相助的畫面。此畫也同期入展全國第八屆美展河南展區。此後又陸續創作大幅油畫《龍戰九野》、《兩雄相遇》、《獵馬》、《旅行者奇遇》、《金戈鐵馬》以及對戰爭思考的《漢風永存》等眾多馬主題油畫和馬歷史文化主題油畫。
2008年開始創作《八十一問》大型人物系列組畫,2009年油畫《問馬》完成後,正式啟用“武馬”為筆名,此畫是對馬深層次的本體與精神之問,在更大的文化範疇來思考馬藝術和馬文化這個課題,同時也開啟了武馬對馬主題繪畫新的階段。2012年油畫《叼羊》則是對現代馬術運動主題新的探索,此畫在人民大會堂、陝西美術博物館等陳列展出現陳列於中國馬會。《最後的騎兵》則是對馬在軍事戰爭中的巨大貢獻的生動描寫。2014年大型油畫《漢武帝與汗血寶馬》與國畫《穆王八駿》參加“2014世界汗血馬特別大會”暨“首屆中國馬文化節”並在故宮太廟展示,緊密伴隨了中國馬業與馬文化在國家層面的再次復興。國畫馬在這一階段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風格並逐漸走向成熟,以《武馬十六駿》《武馬六駿》《穆王八駿》為代表,西畫的素描,唐宋的白描,悲鴻的筆墨,速寫的線條,最終凝結成武馬畫馬的藝術風格。
馬之文化,作為武馬孜孜以求的藝術源泉的同時,視推廣與傳播馬文化為己任。2011年,武馬為中原地區最大的寶馬4s店鄭州寶蓮祥策劃製作為期三年的企業文化《寶馬汽車與中國馬文化》成為寶馬中國的優秀企業文化建設典範,並受到寶馬中國高層高度讚揚。2013年秋冬,武馬兩次自費赴美,攜帶自己製作的中國馬文化藝術掛圖28幅,向美國夸特馬協會與牛仔傳播中國馬文化,這也是中國人首次有計畫的系統的向西方傳播中國馬文化。2014年初在韓國濟州島向漢拿馬協會現場展示中國馬畫藝術,令在場的韓國官員及馬友驚嘆不已。2014年5月,受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土庫曼斯坦總統出席、全球60個成員國參加的世界汗血馬特別大會主席會議以及首屆中國馬文化藝術展。6月開始作為徐悲鴻藝術委員會委員以及特別推薦畫馬藝術家,全程參與“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全國系列巡展活動,並多次做馬文化講座。2014年10月受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成立的中國馬文化藝術研究院成立大會,受聘成為研究員,同時受中國馬會委託繪製《騏驥馳騁》贈香港賽馬會並被永久陳列於香港賽馬會博物館。2015年5月,在人民大會堂,由武馬主持的武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被中國馬會吸收為理事團體會員單位。
教育背景
1989年 學習油畫於徐悲鴻畫室 徐悲鴻紀念館
2008年 進修油畫於中央美術學院
2010年 中央美術學院綜合繪畫語言研究生課程班
2015年中國畫創作院
社會活動
(1) 展覽:
1990年 油畫《奔騰西部》 徐悲鴻紀念館
1994年 油畫《魂系昭陵》第八屆全國美展河南展區 河南省博物館
2011年 油畫《奔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展 北京民族文化宮
2011年 水墨《坐標》 中央美院繼續教育學院優秀作品展 中央美院
2012年 油畫《叼羊》首屆西部油畫展 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2012年 武馬畫馬小品展 北京潛龍文化會館
2012年《武馬畫馬》鄭州寶蓮祥寶馬4S店 藝術空間
2013年 《武馬畫馬》中國馬業馬術博覽會 北京
2013年《武馬畫馬》廣州馬業博覽會 廣州
2013年《翰墨新象·武馬黃才耀作品展》 福建美協 漳州
2013年《武馬畫馬》北京馬術文化節 北京
2013年《武馬畫馬》 美國夸特馬協會世界大會 美國 奧克拉荷馬州
2014年1月《萬馬迎新馬藝術展》 北京恒基中心
2014年4月 《迎春書畫聯展》 海淀電視台 北京
2014年4月《天馬築夢》北京恒基中心
2014年5月《武馬畫馬藝術展》北京馬術文化節 北京
2014年5月 中國馬文化展 北京
2014年6月 中國國際馬產業博覽會 呼和浩特
2014年7月 中國馬文化藝術展(新疆站) 新疆昭蘇
2014年6月-2015年2月 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徐悲鴻藝委會委員作品全國巡展
2014年10月 中國白馬節 中國馬文化展 北京
(2)講座與演講:
2012年8月 《騎馬與人類健康》演講
2014年5月《騎馬與健康》講座 於漳州人民醫院
2013年5月 馬文化與馬藝術講座 於廣州馬業博覽會
2014年11月 馬文化講座 於北京 晉商博物館
2015年5月馬文化講座南京藏寶閣
(3)馬文化傳播與推廣活動:
2012年1月《寶馬汽車與中國馬文化》系列企業文化展覽 鄭州
2013年9月 《中國馬文化介紹》8幅 英文 美國 加州
2013年10月 《中國馬文化》 國際馬聯(FEI)障礙賽 北京體育學院
2013年10月 《中國馬文化》勞力士國際馬聯(FEI)場地障礙賽世界盃中國聯賽總決賽
2013年11月 《中國馬文化介紹》28幅 英文 美國 奧克拉荷馬州
2014年1月 《中國馬文化介紹》28幅 恒基中心馬文化展
(4)現場畫馬表演活動:
2012年11月 中國馬術馬業博覽會特邀現場畫馬表演 北京
2013年5月 廣州馬業博覽會特邀現場畫馬表演 廣州
2013年9、10月 勞力士國際馬聯(FEI)場地障礙賽世界盃中國聯賽總決賽新聞發布會及總決賽特邀現場畫馬表演 北京
2014年2月 韓國漢拿馬協會成立10周年 韓國特邀現場畫馬表演 韓國
2014年6月-2015年2月 《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徐悲鴻藝委會委員作品展於武漢站、北京站、太原站、崑山站、成都站、廣州站、重慶站、西安站等地特邀現場畫馬表演
(5)參加主要活動
2013年5月 第一屆北京馬術文化節 北京
2013年11月 2013美國夸特馬協會年度錦標賽 美國
2014年2月 韓國漢拿馬協會成立10周年 韓國
2014年5月 第二屆北京馬術文化節 北京
2014年5月 2014世界汗血馬大會主席會議暨中國馬文化節 北京人民大會堂、故宮太廟
2014年6月 《紀念徐悲鴻120周年》徐悲鴻委員藝術展 武漢
2014年7月 2014“中國天山論馬”高峰論壇 新疆昭蘇
2014年10月 中國馬文化藝術研究院成立 北京人民大會堂
2014年10月 第二屆白馬之鄉文化節 北京
(6)媒體報導採訪:、《馬術世界》雜誌、海淀電視台、中國藝術家雜誌、廣州電視台、《游遍天下》雜誌馬年特刊、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書畫》藝術博覽等。
(7)作品收藏:中央美術學院、國家汗血寶馬中心、中國馬業協會、中國馬術協會、香港賽馬會、徐悲鴻藝術委員會、美國夸特馬協會、韓國漢拿馬協會、愛爾蘭大使館、勞力士、華夏銀行、昭蘇縣政府、中國白馬之鄉烏珠穆沁政府等。
人物評價
(1). 著名馬學家 王振山博士 評武馬畫馬-----放筆驊騮,直抒胸臆
武馬先生,我與其結識,始於2012年秋季北京馬展。見其畫,甚是喜愛。如果“按圖索驥”,在世間上很難找到武馬畫的馬。因為武馬的馬超脫於“凡馬”。武馬的馬畫風格獨特,特點明顯,往往寥寥幾十筆,一匹駿馬則活生生地躍然紙上。武馬的馬令人一見便過目難忘,並有百看不厭之感。其作品中的馬,不是某個具體的馬種,也不是某個具體的馬,而是武馬心中的夢想,一種超脫自然的、高大奔放的、喜歡自由的馬。武馬的馬兼有馬的氣質、龍的精神!
武馬先生的馬頭有王者之相,符合伯樂《相馬經》:“馬頭為王欲得方”的思想。俗語云:“是馬就有三分龍性”,武馬先生的馬龍性十足,栩栩如生。《相馬經》又云: “三十二相眼為先”。大凡能奔襲的馬,多是心臟大。如何能知道心臟大,則首先要看眼睛。眼睛大且炯炯有神者為良馬之相。“眼大則心大,心大則猛利不驚。”武馬之畫馬的眼睛,如人眼,似魚目,有擬人化的特點,表面是畫馬,實則是畫人。《相馬經》云:“鼻大則肺大,肺大則能奔”。肺部是呼吸的重要器官,如何知道肺部發達,主要看鼻孔。馬鼻孔大者為佳。武馬的馬鼻孔開張,大到“鼻能藏拳”,可謂獨具匠心。馬耳位於馬頭最高點,武馬的馬“耳如削竹”,兼聽八方。種種表象,均體現了武馬對相馬學深刻的理解。
從武馬畫馬用墨的角度看:用墨濃淡相宜,用筆繁簡得當。在用墨上,武馬“惜墨如金”, 對馬的描繪在某些部分追求“點到為止”,在某些部分則講究“一掃而過”。武馬先生喜歡在“輕描淡寫”之中創造時尚的經典,在“追風逐電”之中展示厚重的馬文化。
武馬畫馬的形態學特點:高頭大馬,雙目圓睜。風鬃霧鬣,長頸寬胸。四肢交替,蹄下生風。神形兼得,天馬行空。可謂“高蹄如鐵項如鉤”。縱觀武馬多幅馬畫,昂首馬多於俯首馬,動馬多於靜馬。靜立馬則多低頭,奔跑馬則多揚頭。靜馬喜曲頸回首,奔馬喜翻蹄亮掌。武馬的馬,可謂“耿耿萬里姿,矯首空其群”!
觀武馬畫馬有感
行雲流水玉花驄,盡在武馬丹青中。
若無造父相控制,早已翻身化作龍。
(2).藝評家梁生智先生評武馬藝術創作的高度: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這是一種哲學!武馬畫馬,也是一種哲學!
馬,再有千匹萬匹也只是馬;馬,再有千姿百態也只是馬。所以,歷來以馬為表現對象的創作者都力求表現出“馬”之外的因素,能做到“形神皆備”已經是一種高度。
武馬也不例外,他的創作也力求“形神皆備”。但是,不同的是,他所創作的“馬”的“形”與“神”已經不再只是以“形”兼“神”所達到的表現形式上的統一。而是以“神”帶“形”,其形其態其勢均給人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享受。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一遍一遍重新欣賞,一次一次重新審視。每一次的欣賞和審視都會同樣被吸引,被打動,被震撼。
其作品的這種特質來自於“馬”的態勢變化,但卻絕不是因為“誇張”。
武馬筆下的每一匹馬的每一種姿態,都絕不是現實中馬能具有的神態,但是,卻是我們內心中想要看到的那種態勢。即使是相對靜止狀態下的馬,都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釋懷的力度。
尤其是武馬筆下的馬的眼神,那是一種被賦予精神和思想的眼神,執著,堅毅,專注,剛強,透射出的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克的力量。
氣,力,度,魂,神……武馬絕不是簡單地在畫馬,而是以馬為載體釋放著生命存在的精神,通過人們耳熟能詳的尋常之物表現出如此賦有哲學審美的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種哲學。
武馬創作的馬與歷代以馬為表現對象的名家名作不具備可比性,這是一種超越,也是一種高度!
(3).澳門作家、藝術評論家黎樂評武馬畫馬:鐵馬冰河入夢
心偶然停頓,一手小號的格調,馬和小號渾然一體地,節奏而韻律,浸潤在作品之中便呈現。隱隱地,烈馬伴隨號角,衝鋒陷陣。金屬氣的原味,極盡了昂揚又委婉成了一朵花,終將會在枝頭向上向上再向上地綻放。一縷風,裹攜小號的嘹亮,深情地連綿,悠遠......
武馬的樂隊小號手的身份,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些東西歲月帶不走,是一些逝水沉香,溫潤了經年的時光。中國的馬文化,在漸次地淡出人們的視線,不知道千帆過後,馬們如何承受。把馬當成一種文化來研究的人,武馬身行力行心行。
身行,一生悉心研究馬的所有的文化。
畫馬,力求在筆墨技法、構圖造型和藝術境界等方面有所掘進和突破。馬,在畫面上,明暗或淡化明暗;求整體經典性或求即興寫意性;大環境描繪或而嘗試將環境放大,都要具體地去嘗試。以草書筆法入畫,求風神靈動之姿,他自有一套獨特新穎又深思熟慮的筆墨思想。
心中接受已改變的,適應所不能改變的,如此隨遇而安。淨土養馬、愛馬、一切將有關馬的文化、包括將寶馬品牌車的馬的精神發揚到光大、將中國賽馬之事與國際接軌的操作運行進行到細節、將馬的有關文化領域的挑戰到極致。
習書法,以草書的筆法,使線條更富韻律感,構造了無序中的有序的馬的結構,並將雄強狂放和勇往直前的馬的品性推演為視覺的中國精神。他從馬之骨骼處入筆,以長鋒兼毫順結構頓挫而行,在骨骼的轉折處用細密之線補之,同時順筆皴擦,形成濃淡乾濕皴擦捻轉,因而渾然天成的效果,表現出的骨骼的筋腱凹凸,剛柔質感豐滿,耐品耐賞。不管畫什麼形態的馬,總是以迅疾迴旋的線條去描寫,去揮灑,同時也抒發了時代的心聲和畫家的內心情感。
所有的人和物質,終將是風輕雲淡,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便是思想的光芒,與活著時的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畫馬,講求整體之勢,以濃淡乾濕的手法、疏密有致的變化,打破人們視覺的習慣經驗,引導人們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去觀賞作品;而豎幅多呈疊加之勢,自下而上疊加累積的經營章法,以求整體連貫之勢,不求單馬之變。
《山海經》里講說馬事:“馬實龍精”。龍即是馬,馬即是龍,龍馬相通(同)。自古以來,馬是天和豐收之神的象徵,是旺盛的活力和精力的象徵;馬是剛烈、英武、勇敢、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等等的代名詞;馬又是能力、聖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徵,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不拘一格降人才”來比擬。在西方,馬文化的一個反映就是騎士精神,傳承到現 在,代表的是紳士風範和高雅。在中國呢?
力行,馬文化中,畫馬,是最不之無愧的傳承方式。畫馬,是一種學問,一種智慧,都是馬的文化,馬的精神。武馬畫馬,能夠將一匹馬,嘗試任何一種方式增實現,筆墨可以先行。油畫也好,國畫也好,奔馬的飛揚跋扈、氣勢雄偉、充滿朝氣,包含著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回首之馬的神態含蓄和內斂;崇文耀武的馬,鐵線勾勒,逼真神駿,形神兼備;單馬不亢不卑,悠閒自得,摒棄了俗套和浮躁。還有更多情緒的表達,優雅、穩健、自信、務實,此中情境,馬的文化只在書畫之中實現,便凝聚成書畫中崇高的時代精神及積蓄著奮發向上的力量,那也是即時待發的勇氣。
武馬是在季節流轉中的源遠流長。在中國書畫的歷史上,同樣是畫中國文化中奮鬥不止、自強進取的精神代表:“馬”,徐悲鴻以西方寫實手法和中國傳統寫意手法的巧妙結合,開闢了大寫意筆法畫馬的新路徑。武馬一心向學。每一個大師都如一座高峰,任何一個畫馬者都會有一種難以逾越之感,可崇尚壯偉之舉、浩然之氣的的畫馬藝術,在繼承這些大師的遺風流韻後又勇於攀登,只有如此在畫馬藝術中闖出了一條新路。
畫馬,一兩筆,非常概括,卻極其生動。他從馬、馬尾、馬蹄,馬形、馬象、馬意中領悟馬神,歷經數十寒暑,潛心研習,其畫法線條洗鍊多變,畫面典雅脫俗,下筆如飛,乾淨利落。嘆其執著,贊其勤奮,更驚其畫馬速度之快,無人能及。心中有萬馬,落筆便疾風,在追求天馬行空的豪放中,形成了自己狂放而不失經緯、灑脫而有力度、剛柔相濟、氣勢沉雄的藝術風格。他在同它們交流,體會那種情感,那種眼神,甚至更能深入內心。偶爾的閒談中,經常見到武馬都處在殺馬的邊緣。
殺馬,說的是對作品中所畫之馬的不滿意之作。《道德經》上有“生而不憂,為而不恃”“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智慧,武馬如出一轍,只求最好。
他所畫之馬,形神酷肖、矯健豪壯、有挾風雷而睥天下之勢,可他要求幅幅之中,條條馬是心血澆灌之作,容不下任何的瑕疵。他只有看那馬兒揚首奮鬃、躍躍動,有騰驤起躍之勢,其中神采飛揚、踏燕飈風、有崩頹山嶽之勢,才能確定是表示心中之所想才為滿意。他就想天馬下凡,橫空出世,才能表達武馬之別具一格。
單馬豪放灑脫,飄逸神態,群馬令人驚心動魄的奔騰嘶鳴,達成一種獨立於繪畫形象之外的高蹈的審美境界。在他的創作中,筆墨已不單單是狀物寄情的藝術技巧,更是抒發情懷的表現手法。“中國畫的點線是有感情的,筆墨變化是豐富的,我們現在對中國畫的作用發揮得不夠,不能單純地畫,要善於動腦子,悟道。”
心行,是對馬情有獨鐘,有蘇軾“前身作馬通馬語”的神會和杜甫“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的情意,又融匯進自己的審美意趣和崇高的人格理想。雖是畫馬,實際表現的卻是做人的君子情懷般男人氣概的人格寫照。
畫作中,情感的把握正是他作品的一個獨到之處。武馬的馬,戰爭題材的馬,還是油畫中的臨死的軍事題材之馬,栩栩如生,偏肥碩,不在牝牡驪黃,而在風骨橫行萬里之勢,都有一種撼動人心的氣勢。是對生的嚮往,還是對英雄的悲壯,都用渾厚的線條,墨色的濃淡變化和空間的虛實對比來渲染馬的情感,筆墨間流露出恣意揮灑的空闊意境。
他的意筆畫馬的作品,吸取了漢唐恢宏雄闊、氣勢宏偉的精神,更注重於馬熱烈剛強的性格、堅韌不屈的品質、勇往直前的動力、百折不饒的氣魄,其獨到的造型與筆墨,只在馬首和四肢骨骼轉接的結構部位作深入微具的刻畫和強調,其它部位則是寥寥幾筆瀟灑飄逸的淡墨線條,就神究氣足,古意綿長。
靜夜,偶念起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他用了仰望的姿勢,喚醒了一個又一個太陽。
2013.10.21黎樂於素言軒
(4).武馬是馬文化的推廣者與傳播者
武馬說:“讀懂馬,人類會更加明白如何與周圍的物種相處,實現真正的大和諧。馬文化,是對馬的重新認識——由認識到了解,由了解到尊重。而尊重馬,就是尊重自然,尊重人類本身。”
武馬畫馬,著力於推廣和發展的,是馬的文化。
武馬在眾多高峰論壇、展會,企業、畫廊、馬術俱樂部等合作中,以藝術展示,藝術交流,藝術講座的形式在更寬泛的領域裡一直致力於馬文化、馬藝術的傳播和推廣,以期讓更多人群知馬、懂馬、愛馬。
武馬之馬,雄健,剛勁,激烈,又瀟灑,飄逸,悠然,或靜或動,或奔或憩,皆鮮活有神,孜孜於銳意求新,以物托情,潑墨寫意,融匯中西,鐵墨淋漓,繁簡有致,造型,解剖,形體準確,動態生動,以美為上,得其神骨。
以西畫素描之功底,借水墨之工具,在宣紙上舞色弄墨,縱情揮灑。回望唐宋,直面當代,深悟生活,發散紙上,在無數次藝術實踐錘鍊中曲折尋覓自己的藝術語言,尋找影射自己內心世界的語境。
武馬畫馬,營造的是畫面,經營的卻是心靈。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矢志不渝,終有所悟。
武馬在眾多高峰論壇、展會,企業、畫廊、馬術俱樂部等合作中,以藝術展示,藝術交流,藝術講座的形式在更寬泛的領域裡一直致力於馬文化、馬藝術的傳播和推廣,以期讓更多人群知馬、懂馬、愛馬。
武馬之馬,雄健,剛勁,激烈,又瀟灑,飄逸,悠然,或靜或動,或奔或憩,皆鮮活有神,孜孜於銳意求新,以物托情,潑墨寫意,融匯中西,鐵墨淋漓,繁簡有致,造型,解剖,形體準確,動態生動,以美為上,得其神骨。
以西畫素描之功底,借水墨之工具,在宣紙上舞色弄墨,縱情揮灑。回望唐宋,直面當代,深悟生活,發散紙上,在無數次藝術實踐錘鍊中曲折尋覓自己的藝術語言,尋找影射自己內心世界的語境。
武馬畫馬,營造的是畫面,經營的卻是心靈。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矢志不渝,終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