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蠻
- 詞義:指漢時對湘鄂西少數民族的總稱
- 地理位置:今湘西、鄂西南等地
- 主要姓氏:相、陳、覃、潭、詹、田、高等
漢代武陵蠻政治上實行君長統治,“名渠帥曰精夫”,經濟上過著定居的農耕生活,並從事商業交換活動,能“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兩漢時期,封建中央王朝對...
武陵蠻,是中國活動在武陵郡的少數民族,出自三國志中的武陵蠻夷造反作亂,後被黃蓋使計平息了戰亂。活動區域在今湖南西部至貴州東界。...
武陵蠻,是中國的地名,出自三國志中的武陵蠻夷造反作亂,後被黃蓋使計平息了戰亂。活動區域在今湖南西部至貴州東界。...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東漢政府強增稅布,“武陵蠻”(居住在今湘西、黔東、川東南、鄂西一帶,以常德為中心)起義反抗,次年在武陵太守李進的鎮壓下失敗。永壽三年(...
長沙武陵蠻起義,東漢永壽延熹年間長沙武陵地區各族人民的起義。永壽三年(157),首領(渠帥)卜陽、潘鴻、胡蘭等,自稱“將軍”,聚眾舉兵。長沙蠻攻益陽(今湖南益陽)...
馮緄擊武陵蠻之役,延熹三年(160)冬,武陵蠻夷悉反,攻掠江陵(今屬湖北)間,荊州刺史劉度、南郡太守李肅聞風而逃。五年,漢桓帝遣車騎將軍馮緄將兵10萬進討。馮緄...
武陵一詞,源於逶迤在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境的武陵山脈之名。其地土著人多為苗族、土家族,並與少數漢族錯居,古稱“武陵蠻”,為反苛政常聚而起事。西漢甫...
陳奉擊武陵蠻之役,延熹五年(162)馮緄平蠻退兵後,武陵蠻復反,除侵寇桂陽(今湖南郴縣)外,亦攻掠武陵郡(今常德)。武陵太守陳奉率吏人擊破之,斬首3000餘級,...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主張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長沙的“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與瑤族同源,持此說者比較普遍。 [10] 自古畲族的他稱和部分...
河與黃河之間的“東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認為畲族和大部分瑤族同源於“武陵蠻”,而“武陵蠻”是“東夷”遷居鄂、湘西部地區後,融合了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
涔陽蠻,南北朝時涔陽地區少數民族的總稱。以地名為族稱。古代泛稱荊蠻、武陵蠻、巴郡南郡蠻。分布在今湖北公安縣南。傳說為廩君或槃瓠之後裔。北周天和元年(566...
辰州蠻,唐宋時期辰州少數民族的總稱。以居地為族稱。分布在今湖南西部沅水流域,盧、酉、辰、巫、敘五條溪水發源地區。秦漢以來泛稱荊蠻”、黔中蠻、武陵蠻、...
長沙蠻主要是指秦漢時長沙郡領域內的“蠻夷”種類。...... 秦漢以前,長沙蠻與武陵蠻有共同的來源,也被稱為三苗、荊蠻。秦置長沙郡,轄今湖南東部、南部及湖北、...
群蠻上承三苗之緒,下開長沙武陵蠻之源。《左傳》關於群蠻的記載很簡略,僅述及他們在庸國的率領下,利用楚國發生饑荒與山戎入侵的機會,與麇人統領的百濮一起“...
郢州蠻,東晉南北朝時郢州郡少數民族的總稱。以居地為族稱。古代泛稱荊蠻。漢代稱武陵蠻、江夏蠻。南齊時屬郢州。分布在夏口城(今湖北武漢市)一帶。永明六年(...
華夷之辨下,華夏對應著四方的部族。南,東,西,北分別是蠻、夷、戎、狄。先秦 “蠻方”指狁﹐又稱鬼方﹐二國都在西北﹔“淮夷蠻貊”指東方部落﹐“百蠻”...
漵州蠻,唐代黔中道漵州少數民族的總稱。以居地為族稱。又作敘州蠻。因系改巫州置漵州,又稱巫州蠻。以境內雜有僚人,又稱漵州僚或巫州僚。分布在今湖南西...
古族名。盤瓠蠻因以神犬盤瓠為圖騰而得名。秦漢時,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東及鄂西南邊緣地區)、長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區),故又稱"武陵蠻"或"長沙蠻";其...
早在東漢時期,包括瑤族先民在內的“長沙武陵蠻”曾反對漢王朝的統治。《資治通鑑》說:“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反”,“長沙蠻反,屯益陽,零陵蠻寇長沙”。唐宋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