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粳1號

武陵粳1號

武陵粳1號系由、常州市武進區稻麥育種場、江蘇省種子站共同選育而成的遲熟中粳新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粳1號
  • 通過時間:2009年2月
  • 培育機構揚州大學
  • 審定機構:江蘇省
品種簡介,特徵特性,栽培技術要點,

品種簡介

該品種採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定向改良武育粳3號的條紋葉枯病抗性,通過多代回交選育而成,保持了“武育粳3號”豐產穩產優質的特性,而對條紋葉枯病的抗性大幅提高,適宜在江蘇省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該品種申請了新品種權保護(公告號:CNA004755E)該品種已由品種權人授權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獨占許可開發。

特徵特性

1、 產量。2008年省種子站組織的在全省多點鑑定試驗結果表明:武陵粳1號的平均畝有效穗20.3萬,每穗總粒數122.9粒,每穗實粒數117.4粒,結實率95.4%,千粒重27.3克,畝產570公斤,較對照武育粳3號增產23.8%;武育粳3號的平均畝有效穗21萬,每穗總粒數114.2粒,每穗實粒數109.8粒,結實率96.2%,千粒重27.2克,平均畝產476.9公斤。兩者相比產量性狀中僅有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而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即為武育粳3號條紋葉枯病發病較武陵粳1號重。
2、 抗性。據省農科院植保所田間種植鑑定:武陵粳1號的穴發病率為4.4~5.3%,與抗病對照鎮稻88接近,而武育粳3號為34.9~58.2%。武陵粳1號與武育粳3號對苗瘟、穗頸瘟、白葉枯病、紋枯病的抗性一致,苗瘟B29、C13、D5、E3、F1、G1六個小種抗性分別為5(高感)、0(免疫)、3(中抗)、3(中抗)、0(免疫)、5(高感);穗頸瘟3級(感);白葉枯病KS-6-6、浙173、JS49-6、PX079四個小種抗性分別為3(中抗)、3(中抗)、1(抗病)、1(抗病);高感紋枯病。2008年多點鑑定試驗中,武陵粳1號與武育粳3號在淮陰、揚州、泰州、南京均未發生倒伏,僅在中江公司試驗點武陵粳1號後期斜5%,武育粳3號斜20%,總體武陵粳1號抗倒性好於武育粳3號。
3、 米質。據省農科院測定武育粳3號食味值為59.6,武陵粳1號為60.3,略高於武育粳3號。2008年經省品審辦組織有關專家對武陵粳1號的適口性進行品嘗鑑定,分別從外觀、氣味、味道、口感、回生度、綜合評分六個方面與武育粳3號進行了比較,專家組一致認為兩者適口性相同。
4、 農藝性狀。株高103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與武育粳3號相當。株型緊湊,葉色淡綠,大面積生產一般平均有效穗每畝21~24萬,每穗實粒數110~120粒,結實率95%以上,千粒重27~28克,後期熟相好,抗倒性強。

栽培技術要點

1、 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淨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畝淨秧板播量40-4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4公斤左右。
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濕潤育秧秧齡30天左右,旱育秧秧齡45天左右,一般每畝栽插2.0萬穴左右,基本苗控制在7-8萬/畝。
3、 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20公斤左右,掌握“前重、中穩、後補”的原則,基櫱肥與穗肥之比以6:4,基肥在整地前施入,穗肥促保兼顧。水漿管理上,薄水栽秧,淺水分櫱,寸水抽穗揚花,後期乾濕交替。總莖櫱數達20萬左右時,分次適度擱田,高峰苗調控在28萬左右。成熟前5-7天斷水,活熟到老。
4、病蟲草害防治。播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乾尖線蟲病等種傳病蟲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後期要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特別要注意穗頸稻瘟和黑條矮縮病的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